為什麼香港台灣,不像內地,少有人對中醫 深惡痛絕?

我香港人, 每次看到知乎為了中醫嘴炮個口沫橫飛, 總覺得很神奇。 香港這邊一般人對中醫的態度也是中立, 大概就是普遍接受為一種現代醫學之外的補充醫療手法。 公立醫院也有中醫部門,也沒有香港人反對。

台灣那邊有沒有特別地反中醫,網路上也看不到有批判中醫的嘴炮論戰

為什麼兩岸三地會有這樣的文化差距呢?香港台灣為什麼沒有出現同樣的現象?

或者反過來問,為什麼內地這樣多人討厭中醫?

(我還以為大陸這邊會比較認同傳統文化,想不到會有這樣多中醫黑


一方面是有歷史原因的:

廢除中醫運動_互動百科 自清末民初以來就有,伴隨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等等,學習西方的思潮,而當時港台都是殖民地,這些對港台影響有限。

1879年,清末樸學大師俞樾發表《廢醫論》,明確地提出了廢除中醫的主張

1913年的9月11日,汪大燮做了國民政府的教育總長,次年決定廢止中醫,不用中藥。

1920年代一些有海外遊歷經驗的人士,如余雲岫、魯迅、孫中山、胡適、梁啟超、嚴復、丁文江、陳獨秀等倡導廢除中醫

1925年中醫界謀求將中醫納入學校體制,卻因受西醫界抵制而流產。

1929年余雲岫以委員身份出席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提出建議要求全面廢止中醫,並由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通過了《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因遭到全中國中醫界強烈反對而未能付諸實施

1933年在討論《中醫條例》(草案)時,行政院長汪精衛說「中醫言陰陽五行,不懂解剖,在科學上實無根據;至國葯全無分析,治病效能渺茫」,主張「凡屬中醫應一律不許開業,全國中藥店也應限令歇業。以現在提倡國醫,等於用刀劍去擋坦克車。」

1934年傅斯年(當時尚未任北京大學校長)在8月5日和8月26日、9月16日分別在《大公報》和《獨立評論》

魯迅的文章,《父親的病》許多大陸人非常熟悉。

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去掘;一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三天。可是說也奇怪,大約後來總沒有購求不到的。

  據輿論說,神妙就在這地方。先前有一個病人,百葯無效;待到遇見了什麼葉天士先生,只在舊方上加了一味藥引:梧桐葉。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醫者,意也。」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其先百葯不投,今以秋氣動之,以氣感氣,所以……。我雖然並不瞭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靈藥,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於還要拼了性命,跑進深山裡去采呢。

如同上文,中醫被人詬病的原因之一是過於玄學,缺乏論證。另一方面一些招搖撞騙,誇張誇大之人又非常喜歡利用這一點。比如張悟本_百度百科 。


主要原因在於兩個:社會現代化轉型的時間進程不同;全民網路時代放大了爭議。

  • 社會現代化轉型的過程有一些共通規律,不同的階段干不同的事情

一個社會從傳統社會,轉型成現代社會,總要經過那麼幾個過程:

1、經濟開放大踏步前進,享受各種經濟成果。在這個階段工業化和新興技術受到推崇,新的富裕階層出現,傳統道德體系和大量傳統習慣開始受到挑戰。

2、轉型中期經濟規律性放緩,社會的信仰體系、文化、習慣等都進入劇烈的震蕩期。

3、當傳統人基本死光,經濟和社會制度開始基本穩定到現代社會的盤面上時,舊時代該被淘汰的那部分內容已被基本清除。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社會開始到來。

對於自然轉型的歐美髮達國家來說,這個轉型時間有幾百年之久。而後來追趕發達國家腳步的社會,則依靠體制力量進行轉型,一般會在100年左右完成轉型。因此這個轉型的階段會被大大壓縮。

看到這裡,題主應該能明白我想說什麼了吧。日本、韓國、大陸、台灣、香港,不同的地區開始進入轉型社會的時間點不同,有些國家和地區早就已經進入現代社會,大爭議期早就過去了。如果要去查查歷史,你能看到台灣和香港等地也對中醫問題出現過大的爭議時期。

從「鄭洪.近代香港東華醫院中醫事業的變遷.中華醫史雜誌2016,46(3)」這篇文獻里就可窺一斑。歷史上港英政府雖未禁止中醫,但也未給特殊照顧,任由其與西醫自然競爭,此後中醫便在競爭中逐漸衰弱,甚至一些中醫醫院轉型成了西醫醫院。

文獻的認為港英政府的管理政策對中醫存在不利影響,而結尾也描述了對於中醫「變革」、「調適」、「存廢」和「抗爭」等內容。這也證明了香港歷史上也經歷過類似的過程,只是香港進入現代化的起點和終點都早於大陸,這種爭議在今天的香港應該已經基本塵埃落定。

再看看台灣。我這裡有一篇「楊思標,李興春.台灣中西整合醫學發展概況.第四屆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論文集.2012」。裡面對台灣的中西醫雙修、中西分立、中西對立等內容都做了一些描述。

~

~

文中可以看到「從此台灣中、西醫界完全對立」之類的描述。可見人家這裡一樣也是有紛爭的,無非這個爭議的時間點和我們大陸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台灣的現代化進程也遠遠早於大陸。大陸的現代化進程,確因地盤大,發展不均勻,發達和落後並存,發達又要和落後交織,體制和管理又得兼顧這些矛盾,這樣必然會帶來新舊矛盾的當面對壘。因此台灣地區這些爭議的基本落幕也肯定會早於大陸。

我記得好像有本書叫《台灣中醫之厄》,描述了目前台灣中醫界的慘狀(包括中醫的數量和平均年齡,好像說是台灣中醫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了65歲)。我估計20年後的大陸中醫界會基本接近台灣中醫界目前的情況。

所以並非是大陸很神奇,而是香港、台灣、日本、韓國等地已經過了大爭議時期。

  • 全民網路時代放大了爭議

過去由於傳媒手段的限制,很多內容的爭議可能限於專業領域或特定領域內。就連大陸在民國時期的爭議,也就是一群有文化的人事情,大部分老百姓對此可能是冷淡的,參與不夠充分的。而當前的全民網路時代,每個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濺到網上,倒是能放大爭議的聲音。

  • 值得一提的管理制度

其實看過香港、台灣、日本、韓國等地的中醫管理政策,可以得到一個共同點:大陸的中醫管理政策是最和諧的,最有利於保護中醫的。

大陸這樣做會有一個惡果,就是用國家體制和國家信用作為擔保,保護了傳統中醫的在民間的一些惡行。反觀其他國家和地區,日本廢醫再先,韓國中西分立、香港中西同台不偏袒誰、台灣在爭鬥之後走向中西對立最後變成類似於韓國的中西雙軌,在管理體制上沒有一個如大陸般袒護中醫。

保護越甚則作惡越甚,目前大陸中醫在醫學定位,從業資格,就業限制,行醫標準,藥品毒副作用,從業人員自律等方面均不如香港台灣合理。只有爭到趨近合理,爭論才會平息。而如此袒護的後果是騙子橫行,有時法律都未必能奈何。因此大陸人對「江湖郎中」、對「中醫騙子」的痛恨只是一方面,對於體制的包庇和不作為才是重要的槽點。老百姓眼裡體制中醫和民間庸醫界限不清,一些神醫還能上各種衛視,能獲得領導的垂青,騙得風生水起,還有保護傘庇護。加上大陸嚴管發泄渠道的作風,大陸人對於管理體制的戾氣只能暫時發泄在這些騙子的身上。


題主不要誤會,只有在知乎你才會看到這種現象,平時我們中醫看起病來都不會缺病人,患者們都會用腳投票,來內地的中醫醫院和門診看看你就知道了。

我猜想,如果香港和台灣的朋友們也都有各自的知乎,大概你也會看到知乎這樣有一批人深惡痛絕中醫等等年輕人反傳統的現象。

這些人可能還同時是港獨分子,深綠分子——因為這些年輕而中二的心需要表演自己的舞台:不管自己生活中是個多麼不起眼的人,找個東西反一反,才能顯得自己比別人厲害呢。


@無字稿紙

你所說的,都不是我的觀點,請不要刻意歪曲我的言論。並且刪除我的評論+拉黑。

無字稿紙的答案:

我的評論:

被刪評+拉黑:

這樣以後你艾特我我就看不到了。

並且,你在篡改和歪曲一個實名用戶的言論的同時有可能觸犯法律。

我認同以下觀點,

1.中醫在外面是替代醫學。

2.替代一詞本身沒有判斷效力。

3.我沒黑過現代醫學。

4.堅決反對「西醫治標中醫治本」的說法。

5.我不是中醫。

你的答案艾特我,然後寫出「我們的」觀點和看法,這實際上是你們眼裡的看法。

討論前提不成立,建議你刪掉自己的答案吧,免得丟人。

再次重申請勿歪曲我的言論。


台灣的中醫系分數很高,雖然沒有醫學系、牙醫系高 但也比其他專業高

高的門檻不會有人噴。 大陸這邊醫學是冷門 更不用說中醫了。


推薦閱讀:

蔡英文的執政政策給台灣帶來哪些變化?
有哪些特別棒的台灣綜藝節目?
繼被WHA拒之門外,台灣當局再嘗苦果,這次又為何被國際組織封殺?
學校有去台灣做交流生的名額,但是家庭經濟狀況不能支持,該去嗎?
遼寧艦剛剛駛離台灣海峽 「轟6」又繞台灣一周

TAG:香港 | 中醫 | 台灣 | 中醫實踐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