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孫國的實力如何?

有文獻對此描述: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比其他的西域小國加起來的兩倍還多,烏孫人的軍隊是如何構成的?是什麼導致了烏孫的崛起?


謝邀。題主所引用的這句話出自《漢書·西域傳》。來看一下《漢書》原文是怎麼描述的:

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里。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相,大祿,左右大將二人,侯三人,大將、都尉各一人,大監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騎君一人。東至都護治所千七百二十壹里,西至康居蕃內地五千里。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樠 。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剛惡,貪狼無信,多寇盜,最為強國。故服匈奴,後盛大,取羈屬,不肯往朝會。東與匈奴、西北與康居、西與大宛、南與城郭諸國相接。本塞地也,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縣度。大月氏居其地。後烏孫昆莫擊破大月氏,大月氏徒西臣大夏,而烏孫昆莫居之,故烏孫民有塞種、大月氏種雲。

在《漢書》記載的年代,烏孫國的範圍大致是伊犁河流域,巴爾喀什湖東南方。伊犁河在今我國和哈薩克交界處,新疆西部,在西漢時此地區是塞種(漢文的塞種是一個泛稱,具體一些的話大概是操東伊朗語的馬薩格泰人),和上文中「本塞地也」記載相吻合,說明烏孫國內有塞種和大月氏人。烏孫的來源至今沒有定論,從中國史書的記載來看,黃白混血的特徵比較明顯。蘇聯學者認為烏孫系突厥語民族,阿奇舍夫和庫沙耶夫寫過一本《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和烏孫的古代文明》,提出烏孫可能為希羅多德《歷史》中所記載的伊塞頓人(Issedones),被東方來的獨眼Arimaspi人擊敗西遷;也有學者認為烏孫和匈奴同源,屬於蒙古人種;不同史家各持己說,尚無定論。提到過烏孫來源的,只有一些漢文史料,比如《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是後天子數問騫大夏之屬。騫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昆莫之父,匈奴西邊小國也。匈奴攻殺其父,而昆莫生棄於野。烏謙肉蜚其上,狼往乳之。

個人(無根據)的猜測,這一段最後提到的狼哺乳情節,和後來的《北史》記載的突厥起源倒有點相似之處。烏孫可能和突厥一樣有狼崇拜?這需要查證史料確認。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此處文字基本相同,但略詳細一些:

天子數問騫大夏之屬。騫既失侯,因曰:「臣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昆莫父難兜靡本與大月氏俱在祁連、焞煌間,小國也。」

「俱在祁連、敦煌間」,可能是對應烏孫來源的唯一史料了,烏孫的人口有塞種和大月氏(羌人),上層可能和大月氏一樣來自東方。《漢書·西域傳》中,還有一句古西域人長相的概括:

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須髯。善賈市,爭分銖。貴女子,女子所言,丈夫乃決正。其地無絲漆,不知鑄鐵器。

大宛以西的人「深目多須髯」,系典型的印歐人種外貌,而大宛以東的烏孫乃至匈奴人的長相,史書中並未提及,說明可能屬於和東亞類似的黃種類型。烏孫的這種民族結構,上層為東方來的游牧民族(到底屬於哪個古代民族我不知道),下層為塞種,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不斷融合,形成了烏孫人,類似於後來西突厥影響下的昭武九姓和吐火羅葉護國。所以顏師古會說「烏孫於西域諸戎,其形最異」。古代游牧民沒有什麼民族觀念,只有部落認同,改變語言融入其他部落也並不困難。

烏孫的軍隊,大致就是這批黃白混血的游牧民。

為什麼烏孫戰鬥力強呢?好像也沒多強吧...強的話一開始會臣服匈奴么?

和西域定居的城邦小國比確實強一些,烏孫也擊敗過大月氏。烏孫比較強盛的原因,在於比較先進(只能說比較先進,因為烏孫仍然是氏族制社會,翕侯都有自己的土地和人口,可以影響決策)的政治制度。和一盤散沙、各自為戰的部落不同,看《漢書》的記載:相,大祿,左右大將二人,侯三人,大將、都尉各一人,大監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騎君一人。說明烏孫有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官制和治理體系。整合了大量的部落,加上一套成熟的制度管理,又遇到了漢朝和匈奴交惡的外部機遇,崛起也不足為怪了,烏孫這個發家軌跡,和匈奴倒是有頗多類似之處。


應該是匈奴以西,安息以東,印度希臘王國以北的第一強國

軍事略弱於匈奴(考慮到秦漢之交中原不少將領投奔了匈奴),是比匈奴更純粹的游牧狀態,且由於人口和生產力的劣勢,總體不如匈奴

當然對某些愛說「對外和親就是弱」的人而言,妥妥的世界第一強國啊


推薦閱讀:

酷似普京的中國農民 當場嚇壞俄羅斯主持人
【太和時評】哈薩克:一個值得中國高度關注的國家
秒殺國內古戰片!哈薩克版「戰狼」《鐵血一千勇士》演繹一騎當千
白帳~光明之帳~
「中亞最壕」哈薩克的基本法律制度

TAG:游牧民族 | 西域 | 哈薩克 | 漢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