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辛亥革命時清廷還是慈禧執政會怎樣?

慈禧雖驕橫奢侈,但總的來說不昏庸無能,是個精明幹練的老太。比柔柔弱弱的隆裕、載灃強百倍。慈禧在時袁世凱也不會那麼有恃無恐,斷不會與革命軍打打停停,以此來要挾隆裕太后當政的清庭。慈禧過世短短三年後就爆發辛亥革命,清廷被推翻。個人覺得,如果當時慈禧還在,應該不會那麼輕易的頒《退位詔書》,至少還會苟延殘喘幾年。

以史帶論,歡迎各位來知我罪我。


謝邀。

我個人認為,有極大的可能不會出現辛亥革命了。

第一、清末新政卓有成效。庚子國變之後,慈禧太后宣布預備立憲懿旨。各地開始籌備新政,行辦鐵路、礦業與新式學堂,各地籌建新軍;改革官制、廢除科舉,鼓勵投資建廠。即使有庚子賠款的巨大壓力,各地財政收入仍大幅增加,原本對清政府失望的民眾,也稍微恢復了信心。

第二、慈禧是願意與地方實力派分享權力的。清末三大勢力:保皇、立憲與革命。廣大的漢族精英階層最支持的其實是立憲。而慈禧走的預備立憲之路是模仿日本的,皇權保留的較多,但是漢族的精英(也就是士紳階層)是可以接受的,實質上也就是希望能夠有限的與滿族親貴分享部分權力,這樣的條件並不難滿足。從她能夠容許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這幾個曾發起過「東南互保」的漢族實力派督撫繼續留任上可以看出,她是可以接受分享部分權力的。像後來滿族少壯派親貴搞的那個「皇族內閣」是絕對不會出現的。也就是說一旦國內有變,國內最大的兩個政治派別——保皇和立憲都將堅定的站在清政府這一邊。

第三、中央地方的代議制機構已經初具規模。在1910年左右,全國除新疆,全部建立了諮議局(相當於省議會的雛形)。中央也建立了資政院(相當於國會的雛形)。而當時的東南沿海各省,甚至於陝西、山西這樣的內陸省份,諮議局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監督地方督撫的作用。1911年,中央的資政院甚至可以駁回攝政王載灃的詔令,強行要求軍機大臣來資政院接受質詢。可見當時一旦慈禧能夠推動立憲,中國是有能力進入民主國家的行列的。從後來的立憲派與革命派的拉鋸中可以看出,一旦立憲能在全國推廣,革命也就沒有市場了。

我們知道,辛亥革命能夠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當時當家的滿族少壯派親貴強行收回地方權利,搞了個皇族內閣,使所有為立憲奔走、渴望與滿洲貴族分權的漢族士紳心灰意冷,而轉頭與革命派合作,才導致了當時南方各省一瞬間全變了顏色。

而我認為,慈禧如果還活著,是不會貿然收權的,甚至會放權,這樣也就把立憲派牢牢的抓在了手裡。辛亥革命也就很難有摧枯拉朽之勢了。


謝邀。

基本贊同其他答主的回答。

辛亥革命是不會成功的。

如果辛亥革命時清廷還是慈禧執政會怎樣? - 陳聰的回答 - 知乎

如果辛亥革命時清廷還是慈禧執政會怎樣??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辛亥革命時清廷還是慈禧執政會怎樣? - 南國北望的回答 - 知乎

如果辛亥革命時清廷還是慈禧執政會怎樣??

www.zhihu.com圖標

@南國北望 :不確定袁世凱會不會繼續統領北洋,因為1906年釐定新官制以後,袁世凱的軍權被撤銷。按照慈禧的敏銳,她不會不提防袁世凱的野心,尤其是軍權。

但即使是其他人統領北洋,團滅湖北「叛黨」應該不是太大問題。

湖北方面,估計黎元洪在權衡利弊後,也不敢輕易領導革命了——也就不會有後來南方的革命大勢了。

需要謹慎處理的是四川的保路運動——也許領導人足夠老道的話,可以妥善解決——保路運動本來也不是革命黨搞起來的。

至於皇族內閣,和之前的請願提前立憲(楊度、張謇等)....估計也不會反響那麼激烈吧。

另外就是,歷史上可能就沒有溥儀什麼事了,因為光緒皇帝可能還是名義上的皇帝,他可能不會1907年就掛掉

關於清末近代化的成就,可以參見:

有哪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歷史照片? - 車英赫的回答 - 知乎

有哪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歷史照片??

www.zhihu.com圖標

圖為清軍衛生隊正在對傷員進行救治


李蓮英:太后!急電!蔣翊武在武昌鬧起來了

慈禧:誰?蔣翊武?去,把袁世凱和岑春煊給我喊過來

袁世凱,岑春煊:臣袁世凱,臣岑春煊叩見太后

慈禧:你倆起來吧,小李子拿倆板凳來。這蔣翊武在武昌鬧起來了,你倆知道吧?是和那個什麼黃興什麼孫文是一夥的嗎?這樣,袁世凱你去湖廣看看,岑春煊你去四川

袁世凱,岑春煊:喳!

辛亥革命?不存在的


慈禧作為政治家肯定是不夠格的,別的不說,我覺得她連康雍乾都比不過。不過以權術家的標準來評價,就夠格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北京朝廷的集權能力還有相當的保持,地方勢力的抬頭不會來的那麼快,給革命黨留的空間應該會小很多,對革命軍的剿滅應該更加積極,多半概率革命被徹底鎮壓,慈禧進一步推動改革的進程


孫總理再多奔走幾年


革命終將到來,無非晚幾年而已。


辛亥革命時如果慈禧還活著,很大可能慈禧能憑藉自己的威望,派北洋軍把這一波起義鎮壓下去;而且慈禧還活著,各省可能也不會那麼踴躍的通電獨立,都會選擇看看風頭。

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清朝中央和地方的根本矛盾慈禧是沒辦法解決的。

清末新政一個最好玩的地方在於中央從來沒有遮掩自己要搞德日中央集權的意圖,而地方也從來假裝聽不懂,一味要求搞英式君主立憲。

這兩種要求根本是南轅北轍,矛盾是無法調和的。

從慈禧臨死前後悔立憲看,假設辛亥年慈禧精力還可以的話,很有可能慈禧會借著辛亥革命的由頭開始全國性的削藩,利用北洋軍走君主獨裁的道路。

PS:我發現談晚清歷史,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南北矛盾,事實上政治領域的南北矛盾比滿漢矛盾激烈的多;1912年張作霖就曾經對日本駐奉天總領事表示,與其讓南人來統治東三省,不如把東三省交給日本來統治;這固然是張作霖向日本獻媚的表態,但是其中凸顯的南北矛盾也是肉眼可見的。


慈禧還在、袁大頭永遠是清廷的馬前卒,結果還用說么?


我雖然對於清末新政沒有太多的了解,但是僅僅憑藉歷史常識也知道革命軍會被壓下去。


推薦閱讀:

1885年的倫敦大致是什麼樣的,有多少華人在那居住?
轉捩點(預告)
大清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為什麼是京張線?
太平天國算不算反封建運動?
如果光緒新政讓張之洞主持會怎麼樣?

TAG:清朝 | 辛亥革命 | 晚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