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的「殺手」——微塑料
來自專欄 中科院之聲
說起塑料,大家一定不陌生,簡言之就是合成樹脂的一種,因其可塑性強而被廣泛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食品袋、塑料飯盒等都是塑料。其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製造了「白色」麻煩。由於塑料自然降解極其困難,以至於埋於地下數千年也不能完全腐爛分解。
目前塑料垃圾已經成為人類的「頭號公敵」,「白色殺手」。而在這塑料中還存在一類,它藏在我們身邊於無形,卻危害巨大,它就是隱形的「殺手」——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尺寸小於5毫米的塑料。極小的體積讓我們很難注意到它的存在,可它的影響確是不容忽視的,那這樣的微塑料究竟來自何方呢?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圖片來源於網路)
塑料垃圾是微塑料的重要來源之一。生活中的塑料垃圾或浮渣會在自然或人為的作用下破碎,而這些碎屑中就含有大量的微塑料。
此外,生活中的清潔、洗漱等洗護用品也是微塑料的來源之一。當你聽到「深度潔凈,深層護理」的清潔產品廣告語時,那這產品八成是微塑料搗的鬼。比如常說的添加「柔珠」成分,祛除皮膚角質,深度清潔毛孔,這「柔珠」就是一種典型的微塑料。除此之外,洗衣機產生的超細纖維碎屑也是重要的微塑料來源。研究者通過對家用洗衣機廢水的試驗發現,一件衣服每洗一次可以產生1900條塑料纖維。
洗護產品中的塑料微珠(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此龐大的微塑料究竟會造成什麼污染呢?首先受害的將是水體中的魚類等水生動物。近年來對於海洋微塑料的調查研究發現,微塑料對魚類繁衍造成了嚴重威脅:誤食塑料的魚類發育不良,或因機械損傷死亡。比如有些幼魚本以藻類、浮游生物為食,可微塑料的加入使得它們改變原有的習性,過量食用以致發育遲緩,明顯小於正常狀態下生長的魚類,行為也變得異常,雖然機理尚不明確,這種危害卻是深遠的。
另外,由於微塑料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極易吸附環境中的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物,這些污染物經微塑料吸附後一旦進入食物鏈循環,則遺毒深遠。
浮游生物中攝入的微塑料(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較於海洋環境,內陸淡水環境與人類接觸更為頻繁。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以王俊研究員為首的團隊近年來從事淡水微塑料方面的研究。他們對武漢大小淡水湖泊及三峽庫區的微塑料狀況進行調查,發現污染程度存在明顯的空間變化,市中心污染濃度普遍偏高,這說明人為因素對於微塑料的產生具有重要作用。
對微塑料吸附研究中,他們比較了有毒環境污染物在三種微塑料(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中的吸附過程,微塑料對芘的吸附過程符合 pseudo-second-order 動力學模型(R2 > 0.99),吸附速率主要受粒子內擴散影響。這一研究有助於了解微塑料對水體中污染物運移動態的影響。
一些研究人員對太湖的微塑料研究發現,蛤類中富含的微塑料是底泥中的數百倍,甚至千倍。除了水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也受到了微塑料的侵蝕,2017年研究者對不同果園土壤蚯蚓微塑料檢測發現其中含有大量微塑料並且攝入後死亡率大大提升,如果雞吃了蚯蚓,而人吃了雞,這又會是怎樣的結果?
微塑料從人類走向人類(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我們的身邊,微塑料無處不在,曾有報道食鹽中竟然檢測出微塑料的存在,更有甚者自來水中也有微塑料的影子。這也可以理解,雖說污水排出會有二次處理,可終究無法捕捉如此細小的粒子,微塑料進入自然界又終會回到人類身邊!
說了這麼多,相信你最關心的還是對於人類的影響。目前,對於其毒理的研究多集中於魚類及無脊椎動物,而對於人類的研究較少,不過不容忽視的是微塑料與複合污染物的聯合毒理效應。微塑料作為其他污染物的載體,容易形成複合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多是對人有害,特別是重金屬、多環芳烴和多氯聯苯等,會嚴重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雖說如此,不過微塑料對於人體健康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目前還鮮有研究,可以確定的是對身體健康有害無益。
如果有一天,微塑料被證實對人體有害,你還會再用「深度清潔」or塑料袋嗎?
作者:李治中 底明曉
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註:
有網友對文章內容存在疑問。現幾篇相關的科研進展,供讀者參考。
武漢植物園多環芳烴在微塑料上的分配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武漢植物園淡水微塑料污染研究取得進展
推薦閱讀:
※圍觀的「吃瓜」群眾紛紛吃不動的時候,那可能只是錯覺!
※「小兒麻痹症」多久沒聽到了?快24年了丨科學史
※腦成像——重度抑鬱者患者的新希望
※「呱蛙子」尋親記
※探索黑暗時代和宇宙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