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的葡萄酒生態系統是如何構建成的?
05-25
「低俗」的葡萄酒生態系統是如何構建成的?
推薦閱讀:
來自專欄 葡萄酒小韋
我編輯完了之後,又跑回來把標題里的「低俗」二字加了雙引號,
還不算,還得解釋一下:低,是說價格低;俗,是說下里巴人貼近百姓。這樣一來,應該就沒什麼毛病了。我又來胡說八道了。
事情的起因是,我參觀了一場二線城市的糖酒會。怎麼說呢,滿場的金屬標,很閃亮。如果按照金屬材質的50%以上的反射率來算,多一些這種風格的酒,這個炎熱的內陸城市的這個夏天應該會舒服很多。利國利民,大聲叫好!而且,我看到了「紅顏侯伯」的老相好,就是那個什麼「白」什麼"帝"的展位。但是我沒敢近前,繞道而行。我怕寒暄之間隱藏不住曾經對人家的仰慕,而遭到驅逐。應該是我小人之心了,康帝肚裡能跑馬,人家的胸懷必然是像草原一樣廣闊。
有一個提問是這樣的,當我們在調侃金屬標的時候,我們實際在調侃什麼?最近同時間舉辦的,全國範圍的大部分的酒展,好歹還像模像樣,怎麼到了我大泉城,竟是這麼一副讓人擠眉弄眼齜牙咧嘴的滑稽相?這個和主辦方是不是專業有極大關係,此處不展開。低端酒是滿足大眾化消費的,但為什麼低端酒一定是這樣的包裝?豪華包裝的這種扎堆、跟風,已然成了潮流派現象級。
但是為什麼這種風格的包裝一方面飽受詬病,另一方面卻大行其道?之前有過一次類似的討論,個人以為相對於崛起的大眾消費,葡萄酒的普及極其缺位,當我們的普通消費者在識別某款酒時,他可能連最頂級最知名的酒都沒有概念,但此時,金屬酒標的存在絕對會首先吸引到他。所以這裡只能表明,外包裝有著極強的重要性。但是出品方是如何判斷一定要通過不知所云的金屬標來定位消費者呢?原本來說,國產酒是最容易從外包裝上和消費者產生文化共鳴的,其他的我不十分熟悉,拿鍾翔老師的作品舉例,至少在我看來,這種詮釋是十分到位的。引起我們強烈反思的是這個樣子的
很顯然是出品方太忙,沒有時間去構思整體品牌包裝的問題,這也無可厚非。備受指責的,是這光彩奪目的衣服裡面,住著怎樣的靈魂?......此處用省略號代替諸多難以描述的內容......音樂裡面有重金屬的分類,但是那叫重金屬音樂,如果沒有音樂這個靈魂,你在那裡擺弄一堆廢銅爛鐵是幹啥?黑先生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是必然的。雖然本意是描述的一種因果關係,但是大多數的誤讀都企圖辯解自己的合理性。
何況, 就拿這些「低俗「存在來說,一點都不符合理性。如果仔細拆解,這些「理性「的背後,是真的力不從心,還是別有用心?當然,話說回來,我並不是持純粹批判主義觀點的,作為一名立志從業與此行的小角色,水越渾濁,就越有空間去正本清源,去表達獨立主張。只不過我們期待的還是一個規範、透明、公開、公平的商業,市場表現得越智慧,受益的群體就越多,可不是只有消費者吧。推薦閱讀:
※關於法國拉菲 Lafite,所有信息都在這裡了!
※為什麼有些酒喝後會上頭、頭疼或口乾
※年關將至,如何避免買到假酒
※關於加水驗糧食酒真偽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講講葡萄酒品牌,奔富(Penfolds)紅酒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