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城市將成消費主力軍

三四線城市將成消費主力軍

一年前分析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中的「黑馬」動力:小城市消費升級。如今回頭看,十九大以來決策層對更平衡發展的推動,以及調研團隊開展的逾3300份居民調查,均驗證了小城市將更大、更富、更敢花。

三四線城市的居民消費將從2017年15萬億元人民幣的水平翻兩番到2030年45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今後十年消費的主力軍。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和京津冀等五個城市群中的三四線衛星城有望繼續領跑。

三四線城市將變得更大

更靈活的戶口政策,以及更高的生育意願將使三四線城市的人口增速持續高於一二線城市。數據顯示過去數年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速保持強勁,與此相比,一二線城市的年均人口增速已減速,2017年北京和上海的常住人口甚至同時出現負增長。

三四線城市居民收入提高,向一二線城市收斂

十九大提出的實現更平衡的發展,將從三個方面有望促進中小城市的就業和工資增長。

1.城市群的發展: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策略,已從集中發展大城市逐漸轉變為城市群的發展,即中心城市通過高效的大型公共交通網路連接周邊衛星城,形成緊密聯通的經濟體。城市群的發展不僅有助於紓解中心城市人口過於密集、交通淤塞、污染嚴重等問題,也能通過產業再布局,給周邊成本相對低廉的衛星城市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2.基建的互聯互通:

高鐵、移動網路升級,以及物流改善正加速促進大小城市經濟一體化。根據政府規劃,高鐵總長度將從目前的2.5萬公里擴展至2020年的3萬公里,基本覆蓋1百萬人口的小城市。這對當地經濟的溢出效應巨大:高鐵的普及每年為中國的鐵路出行者省下了30億個小時。鐵路發展也帶來了物流的改善。目前跨城快遞的費用已經下降到只有平均9塊錢每個包裹,跟同城價格類似。同時,移動互聯網也將在未來兩三年逐漸從4G投資升級至5G,在促進網購的同時,也普及了多種在線服務平台,大大縮短了大小城市間消費體驗的差距。人的流動、物流、信息流三者大幅改善,為小城市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人流。

3.公共服務均等化: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精準扶貧也是未來三年的重要攻堅戰之一。對三四線城市、衛星城提升公共資源和服務水平,是題中應有之義。

考慮到以上因素,三四線城市的人均年收入將從目前的3.2萬元人民幣上升至2030年的7.3萬元人民幣,且與一線城市的收入差距也將從目前的一半左右降至三分之一。

三四線城市市民將更敢花錢

大摩調研團隊在去年下半年開展了逾3300份居民調查,印證了這一判斷:得益於相對可承受的住房價格、戶口(及相關社保福利)的靈活性,小城市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高。此外,智能手機、電子商務的普及,也將幫助克服小城市傳統零售渠道匱乏、產品可獲得性較低的劣勢,進一步釋放消費需求。

1.對可選消費和服務的需求更強:

據調查結果,住房支出是一二線城市居民的頭號支出,但在三四線城市僅排在第四位,排在日用品、教育和可選消費(譬如旅遊、外出就餐、耐用品、醫療)之後。在「未來收入增加會怎麼花」這個問題上,小城市的居民更傾向於旅遊和教育。此外,高達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計劃在今後兩年購買新車,高於一二線城市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

2.極高的互聯網使用度:

三四線城市互聯網普及度與大城市基本伯仲之間,互聯網媒體對於大小城市居民同為最重要的購物參考來源。更有意思的是,相對於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居民更加依賴互聯網作為娛樂的媒介。

最後,在三四線城市的大軍中,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游、成渝和京津冀等五個城市群的衛星城可能將更具發展潛力。我們的調研結果同時顯示,在未來三年至五年嚮往移居到其他小城市的居民中,有一半選擇了這五個城市群的衛星城,遠高於其他地區的比例,這也許反映了這些城市較好的就業前景。東京都市圈和加州灣區等國際經驗表明,得益於更緊密的基建連通、相對合理的生活成本以及政策支持,衛星城的人口增速將在經濟結構升級期長期高於中心城市。預計隨著高鐵網路的鋪開和政府繼續平衡區域發展,我國的城市群也將呈現類似的發展軌跡。


推薦閱讀:

為什麼全球化走不下去了
自由的阿甘 2016 年 12 月 27 日的文章
風頭正勁的浙江,2017年浙北浙南各市經濟發展的同省不同命
物流不僅僅是獨立經濟體,還可以帶動地方經濟
經濟 |《Freakonomics》

TAG:房價 | 消費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