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和田玉器皿的價值!
來自專欄 藏玉知識匯
玉雕種類很多,擺件、玉牌、把件、掛件,等等。但若論最費工、費時、費料,琢制最難的一種,則非器皿莫屬。
器皿是古代玉器的一種典型代表,發展到如今,它有了更多的形制,更難的工藝,也有了更多的故事……
器皿的發展
玉雕器皿在商周時期就已有跡可循,比如商代的玉簋。
但是由於其對玉料要求高,琢制難度也大,隋唐以前較為少見。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玉文化的普及、深入,宋元時期玉雕器皿數量開始增加。
及至明代,古色古香、造詣較高的玉杯、玉壺、玉盒、玉樽等玉雕器皿大量出現。這類雕琢細緻的玉雕器皿也成為明代玉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其中以形制各異的玉杯最有特色。
到了清代,玉雕器皿的品種、數量和技巧均達到鼎盛。玉瓶也成為這一時期宮廷的重要陳設品。
而現代的玉雕器皿,多仿於清代玉器和古代青銅器,常見的像爐、瓶、壺、碗、杯,等等。
著名玉雕大家、「北玉四傑」之首的潘秉衡曾經說過,器皿是玉器的正宗,因為它體現著玉器工藝中多樣而又完整的技藝結構。
發展到現在,玉雕器皿雕琢技藝已經越來越成熟。
比如,技藝上有圓雕、浮雕、鏤空雕等多種雕刻手法,可雕方、圓、菱、橢圓等多種形狀,線面上,直線、弧線、平面、球面等也都可以靈活運用;裝飾題材上,人物、花卉、鳥獸、集合圖、各種紋飾等應有盡有。
從外形上看,玉質器皿也可以達到輕巧秀麗、薄如蟬翼、輕如鴻毛、亮似琉璃的程度,工藝上可以稱得上是鬼斧神工了。
而從地位上講,玉雕器皿早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玉雕品類,並且因其一方面無與倫比的美,另一方面技藝結構複雜,琢制要求高、難度大,而成為現代玉雕藝術中的一個特殊存在。
器之美
玉器的美,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工藝的美,一個是藝術的美。
工藝的美,強調實用、強調技藝;而藝術的美則更看重人文之美、韻味之美。
玉雕器皿是兼具這兩種美的表現形式的。
工藝方面,器皿本身兼具實用性和欣賞性兩種特性。實用很好理解,器皿本身就是指用以盛裝物品或作為擺設的物件。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也說過「人無貴賤,家無貧富,飲食器皿,皆所必需」。器皿首先就是用來滿足生活之需的。
在技藝方面,當代玉雕器皿不僅各種技藝手法嫻熟,而是幾乎凝聚了中國歷史上青銅器、陶器、瓷器等所有器皿的風格、紋飾等藝術元素,是中國傳統器皿工藝的集大成者。
表現於外,玉質器皿不僅可以薄如蟬翼、輕如鴻毛,而且可大氣莊重,可清逸靈動。
此外,玉雕器皿的美不僅僅在於「質與型、意與工」的完美結合,更在於它超越物質之外的意義。
縱古貫今,大凡經典的玉質器皿,無一不體現著玉雕師深層次的理念和思考。他們或是「宮廷」玉文化的延續,或蘊含著某種文化典故,或浸透著深廣的人文情懷,體現著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等等。
這些都是玉質器皿藝術上的美。
器之難
想要製作一個上好的玉質器皿有多難?看一看它的外形也許你就能知道了。
玉質器皿不僅對玉料的大小、質地、形狀、色澤等有要求,而且在製作的過程中還必須講究對稱、比例、結構、空間等。
首先,想要做一件玉雕器皿,回到本源問題,就是必須得有一塊好玉料。
對於器皿來說,這塊玉雕不僅要玉質好,而且塊度要大,且質地和顏色都必須均勻協調。
同時,為滿足器皿的實用性功能,玉料還必須無綹無裂,以免日後使用中發生碎裂,也能保證美觀。
而如今的玉石市場,好料少、精品料更貴。想要找到這樣一塊各方面都能滿意的、用來製作玉質器皿的料子,其難度以及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玉料之外,在製作和工藝上,器皿件也是所有玉雕題材中最考驗玉雕師功夫的一種。
器皿造型複雜,僅配件造型就有蓋、頂、底、耳、環、提梁、鏈、腹等;內膛結構又有腹膛、蓋膛、足膛之分。
製作時,各個部位的比例必須恰到好處,要對稱、要協調,還要考慮玉石顏色的均勻性。雕器外的紋飾也必須與器具的輕盈特色相符、和諧,等等。
掏內膛時,不能留死角,不能薄厚不均。整個過程必須循序漸進,極為考驗人的耐心和毅力。
而從整個製作過程來看,玉雕器皿較之別的品類製作風險更大,製作周期長,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投入與回報很多時候也不成正比。
這些都是玉雕器皿製作的難,也是現在很多人不願意涉足此類玉器製作的原因。
在諸多玉器品類中,玉雕器皿是最富有生活意趣的一種。它既能呈現生活的美好,又能在物意之外呈現出超凡脫俗的生活美學,展現更多的嫻雅情趣。
並且,正因為其在技藝上難以雕制,所以數量相對也要稀少一些。大凡有所成,都是玉雕師嘔心瀝血的傑作。
那麼,這些在千難萬難中雕琢出來的美輪美奐的玉雕器皿,你喜歡嗎?
推薦閱讀:
※首屆中國淮北隋唐運河古鎮奇石玉器書畫藝術旅遊博覽會在淮北開幕
※玉見中國(一)丨和田玉里的中國文化之「玉」與文字的創製
※三點錯了的翡翠常識
※1997年生,應佩戴觀音吊墜還是關公吊墜?
※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