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主持成常態,功能角色社會化,詮釋「跨界主持人」的價值融合

跨界主持成常態,功能角色社會化,詮釋「跨界主持人」的價值融合

文丨鯤

從脫口秀《今晚80後脫口秀》中的王自健、《一郭匯》的郭德綱、《拜託了衣櫥》的陳赫,到綜藝《非凡匠心》《演員的誕生》《國家寶藏》《中國新相親》里的張國立、《最強大腦》蔣昌建、《真心大冒險》應采兒……

這樣一批特別的「跨界主持人」雖然不是科班出身,卻在各大節目中大放異彩。「跨界主持人」正在成為電視節目中一道頗具觀賞力的新景觀,也成為專業主持後的又一主要力量。

《最強大腦》主持人蔣昌建

互聯網時代,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提升節目的傳播效果,「跨界」常常被用作創新突破口,將某一資源的特性與其它的資源進行搭配應用,相互合作,放大資源價值。

跨界主持常態化,媒介角色的社會化轉向

《歌手》(原名《我是歌手》)從第一季羽泉組合的胡海泉擔任「音樂串講人」開始,陳羽凡、沙寶亮、張宇、廖凡、古巨基、孫楠、李克勤、張韶涵等眾多參賽的專業歌手都擔任了節目中主持人的角色,這些「跨界主持人」在主持上的獨特效果甚至不遜色於演唱環節。啟用參演的專業歌手擔當節目中的主持功能,也成為這檔音樂節目的亮點之一。

張韶涵擔任《歌手2018》音樂串講人

實際上,「跨界主持人」早已不是新鮮事,歌手、演員、舞蹈家、甚至是相聲演員都做出了跨界主持的嘗試。上世紀80年代,演員王剛跨界主持央視春晚,後期還擔任備受爭議的《天下收藏》節目主持人;舞蹈家金星跨界主持東方衛視個人脫口秀《金星秀》;著名演員張國立擔任《國家寶藏》《中國新相親》等多檔綜藝主持實現刷屏;前期從事音樂的高曉松主持了自己的脫口秀節目《曉說》;同樣跨界主持的還有相聲演員郭德綱、王自健、歌手楊鈺瑩,清口演員周立波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規避主持人需持證上崗的政策要求,「跨界主持人」們在節目中的名稱可謂花樣百出,「音樂串講人」「001號講解員」「演員推薦人」「戀愛觀察員」……稱呼百變的背後,不變的是他們擔當了節目中傳統主持人的功能性角色。

郭德綱擔任《今夜有戲》跨界主持

正如新聞報道中的「公民記者」,越來越多的「非科班」人士加入到主持行業,現代播音主持行業也正在經歷著社會化轉向。

目前來看,「跨界主持人」一般都是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功的公眾人物,如成功的演員、歌手、學者等,他們在原領域有著出色的專業能力,而這樣的專業素養在他們擔任某一類型節目主持人的媒介角色時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無論是金星、吳秀波、高曉松還是張國立、王剛,他們在節目中的上佳表現都在無形之中製造一種顯像傳播的現象。

王剛擔任《天下收藏》跨界主持

「跨界主持人」的身份帶著與生俱來的新鮮感,這些之前身份是歌手、作家、演員、大學教授等職業角色的人對節目的影響構成了一道頗具觀賞力的新景觀,這樣的混搭模式迅速激起人們的興奮點,並被大眾所接受。

「跨界主持人」無疑對播音主持行業生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這樣的媒介角色實際上不能互相替代,所謂「術業有專攻」,當媒介角色泛化,媒體資源共享,未來主持人發展模式中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價值幾何,跨界主持人的定位該是什麼,這些都成為主持人行業生態要面對的問題。

弱化固定模式,主持更加「個性化」

近年來,「跨界主持人」這一群體漸成規模,並且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它的火熱並非偶然,除了與行業靈活的用人機制和制播方式有關,「跨界主持人」在弱化固有模式尋求創新,適應綜藝垂直細分趨勢,以滿足行業專業需求和觀眾需求上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張國立擔任《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

啟用「跨界主持人」打破固有的節目模式,這些非科班主持人為節目注入了新鮮感和新刺激,跨界主持人能夠擺脫節目專業主持的束縛,形成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也為節目打開了新的價值空間。

很多節目啟用明星主持,能夠藉助名人效應放大節目影響力。節目依靠名人的公眾影響力吸引受眾的收視注意力,有了跨界主持人本身的知名度積累,能夠在較短時間更直接地實現受眾和社會對節目的高度關注。

2015年《金星秀》開播,在開播前就極具話題度,這和金星本人的影響力是分不開的,金星本人是頗有關注度的舞蹈家、「毒舌」、「變性」、「外國老公漢斯」,這些標籤讓節目開播前的觀眾對於節目有了期待,很多人出於對金星本人的獵奇、窺探心理而關注《金星秀》,金星跨界主持對於節目的前期造勢預熱起了極大的作用。

金星主持脫口秀節目《金星秀》

此外,「跨界主持人」的火熱也是如今觀眾需求多元化的結果。看慣了千篇一律、字正腔圓的專業主持人,觀眾對於主持人的審美需求也逐漸多元化與個性化。從跨文化角度來看,「跨界主持人」自帶新鮮感,信息混搭帶來的戲劇化和陌生感,這些能夠滿足觀眾個性化需求。

2013年,歌手胡海泉兼任湖南衛視歌唱類節目《我是歌手》的主持人,報幕時這樣說「下面這位歌手我用兩個zhi……」,這句口誤引發了熱議,但收到的卻不是對他負面評價,很多觀眾因此被他圈了粉。對此當年海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笑言:「羽泉出道10多年,沒想到因為『兩個zhi』又紅了一把。」

胡海泉擔任《我是歌手1》跨界主持

海泉「跨界主持人」的身份讓觀眾對他有了更高的寬容度,畢竟對於專業主持人來說,口誤是涉及專業素養的重要問題。相比起受過專業訓練的「學院派」主持人,「跨界主持人」由於沒有受過專門學習,主持風格不再是我們印象中的「中規中矩」「有板有眼」,也不是傳統主持人「字正腔圓」「端莊大氣」。

他們有的操著不標準的普通話,像海泉的「兩個zhi」之類口誤也不少見,有的並沒有專業要求的「沉穩大氣」,反而是磕磕絆絆、跌跌撞撞,堪稱主持界的「泥石流」,但正是這種輕微的「失控感」帶來許多新鮮感,也恰恰是這種不專業讓觀眾感到真實、自然,甚至至產生親近感和貼近性。

感性兼具理性,跨界主持人的價值融合

新的媒介生態必然孕育新的媒介話語和傳播語境,如今在任何行業都能看到「後現代」的影子,去中心、去權威、去範式的話語體系更接地氣。但仔細想來,當我們在討論「跨界主持人」帶來的新鮮感和紅利時,實際上它也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

應采兒擔任《真心大冒險》戀愛觀察員

不可否認,許多如文化、法律、軍事、心理等垂直類領域中的節目專家型「跨界主持人」,他們豐富的專業知識積累和節目調性的契合度更高,但很多時候媒介角色定位不準確是關鍵的問題。

往往「跨界主持人」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都有一定功底,但相比起專業主持人,許多跨界主持人扮演的並不是完全上述主持專業的功能角色,而是在感性、思想上的分工,他們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但同時也因為專業素養上的欠缺出現各樣的「車禍現場」。

田震擔任《我為歌狂》跨界主持

具體表現為提問不當、個體行為的不合理放大,語言隨意、表演過度等。歌手田震曾經在安徽衛視《我為歌狂》節目中擔任主持,除了口誤不斷,低沉緩慢的語言節奏成為她主持的最大爭議點。說到底,名人的噱頭只是暫時的,不專業的主持基本功和過度的自我表現也會讓受眾們感覺「尷尬」。

除了個人風格外,「跨界主持人」需要在感性之餘,兼顧專業主持人的理性。並注意「跨界主持人」的調性是否契合節目定位,歌手跨界主持歌唱類節目,學者跨界主持文化類節目,相聲演員主持脫口秀節目,這些都成為跨界的常規操作。當「跨界主持人」的個人角色與主持人專業角色發生矛盾時,都該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

結語

無論從過去還是未來,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跨界是一種必然趨勢,主持人也在朝著社會化的方向發展,扁平化的發展態勢值得深究,更受歡迎的個性化主持風格將拓展主持專業要求的內涵,但無論如何變化,主持人的基本技能和通識素養都是必備的。

今後將是職業化帶動專業化發展的過程,「跨界主持人」在吸引高收視率的同時,也對其媒介角色定位產生產生了深度的思考,未來「跨界主持人」潛在的生長點和發展契機值得關注。


推薦閱讀:

婚禮學院 | 婚禮主持人接單的七個技巧!
電視節目的主持人的耳機里,導播一般會說些啥呢?
如何評價董卿的主持?
朝聞天下直播的主持人寶曉峰你知道嗎?
《開門大吉2016》的主持人是誰?

TAG:主持人 | 綜藝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