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法道(三)

中醫如何法道(三)

我們老是說,中醫的發展應該是繼承與發揚並重,但實際上我們繼承了幾許?發揚的又是什麼?是循學科體系內在規律的發揚還是漠視科學與學科規律的科學「大躍進」?是循自然之道還是遵還原論規則來對元氣論對象進行揚棄?或曰:科學的發展本來走的就是揚棄之路。這話沒錯,但關鍵是揚的是什麼?棄的又是什麼?

揚的是什麼大家心中有數,不少人只是扭不過體系慣性,面對現實難得糊塗一把罷了。

說到棄了什麼呢?實在容易回答—棄的是中醫之道。因為「道」這東西沒法以指標求證,當然就不在「唯科學主義」思維下的所謂「科學」考量範圍內了。因此,現時的「研究中醫」方式,說其「離經」或許有些言重,但若說其「叛道」,卻無大冤枉。以仿效別人為發展方向,而且按大家心照的規則幾乎是唯一的方向,這幾乎等於讓中醫中途掉頭,重走西醫發展之路。而要融入西方主流科學體系,中醫就必須丟很多與西方認識論不一致的內容,譬如「道」。因為西方科學主觀上沒有求道的慾望客觀上沒有求道的方法。

但中醫如果沒了「道」以及與之相通的理,它還是中醫嗎?把道不離器的學問當作純粹的器來研究以原子還原元氣,以切割置換整體,以分析取代綜合,以時髦卻未必達意的名詞置換內蘊豐富且實用的術語,以細碎之理置換規律之道,以小聰明置換大智慧,真的划算嗎?不是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在科學的標準已越來越趨向於多元的今天,已經曆數千年實踐檢驗的中醫,有沒有必要自我雙規式地把自己放在一個被審查、被仲裁的苦境之中?難道中醫的發展只有這華山一條路?中醫是不是該考慮建立與自己的學科內涵相匹配的評價體系了?

其實,有一個問題或需思考:若以英文來翻譯杜甫的詩確可使杜詩大意或作者之名得以在西方流傳,但杜詩的內涵及意境經此翻譯就真的提高了嗎?還是實際降低了?以還原論方式對中醫內涵的解讀,是不是也近似於以英文來翻譯杜詩?我們所求的到底是中醫在西方世界的流傳或得到部分認可,還是中醫自身內涵的真正提高?

這兩者誰屬剛性需求,誰屬柔性需求本來是很清楚的,但現行的評價體系卻似乎讓本來的剛者化作了繞指柔,而本來的柔者卻轉成了百鍊鋼,誰解其中味?中醫發展最可怕的結果是什麼?是學別人的東西學不到位,又把自己本原的東西丟棄了。如果是這樣一種情況,中國古代有一句話、一個成語可以形容。話曰:「畫虎不成反類犬。」成語謂:「邯鄲學步。」不倫不類的異化才真真可使本來包含科學內核的中醫變得不那麼科學了。因為,如果其內部都不能自圓其說,還談何能令人信服?

推薦閱讀:

神仙可學論(二) 至道淵源循有方
擒賊先擒王
全真金丹南宗源頭在哪裡?

TAG:中醫 |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