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一個人生活,需要有點強硬的理論知識 | 讀《單身社會》

[讀書]一個人生活,需要有點強硬的理論知識 | 讀《單身社會》

作者:不在浪里

光怪陸離?

www.guangguailuli.com圖標

買《單身社會》這本書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那時其實不適合看這本書,因為還不到能思考這個問題的年紀。現在只差一步之遙就邁入三十歲行列。三十歲是中國傳統社會觀念給婚姻成就的大限。越接近限期,生存or毀滅的問題越「發人深省」。所以上個月我又把它翻出來仔細研究了一遍。

《單身社會》出版於2015年2月,作者克里南伯格是一位美國社會學教授,這本書研究美國社會的獨居問題,與以婚姻為本位的中國社會雖不能一概而談,不過總歸是人的問題,也有很高的參考性。也許是受到《單身社會》的啟發,2015年12月《中國新聞周刊》做了一篇題為《單身人口近2億,中國第四次單身潮來襲》的報道,裡面提到截止2013年中國的獨居人口已經接近2億,並宣稱中國第四次單身潮正在來臨,然而社會觀念和制度並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

在《單身社會》導言部分,作者說到寫作本書正是緣起一樁轟動的社會事件:1995年芝加哥發生了一場摧毀性的致命熱浪,這場超高溫天氣災害導致美國數以千計的人獨自在家中死去,不為家人、朋友甚至鄰里所知,也無法得到社會保障體系的保護。作者認為造成這些人死亡的原因並不僅僅是惡劣的天氣,主要原因是他們高度孤立的生活帶來了危險。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圍繞兩方面,前半部分集中於年輕群體的經歷以及獨居者的經濟保障問題,後半部分探討單身老齡群體的養老問題。前半部分可以對應面對單身浪潮,社會觀念和個人如何轉變,後半部分對應制度和政策如何為獨居群體提供便利。

書的主體章節分七個主題,包括:獨自生活、獨立生活的能力、分離、自我保護、共同的孤單、獨自老去、重塑獨居生活。我總結幾個要點,匯總如下:

造成單身獨居人口上升的原因:全民經濟水平提高、女性地位的提升、通訊方式的變革、大規模的城市化以及人類壽命的大幅延長。

獨自生活的好處:完全遵循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可隨意支配的時間金錢、充足的精力發展自己的事業與興趣、自由的社交生活。

獨自生活需具備的能力:投身職業發展(有一定成就的事業,保障物質條件,同時能滿足個人價值的實現)、發展興趣愛好(深入探索熱衷的事情,達到一定水準,可以成為社交利器,不愁同好)、擁有自己穩定獨立的住所(有自己的房子,歸屬感與安全感得到保障)、嘗試養寵物(減少獨自生活的孤獨感)、與異性約會,尋找滿意的伴侶。

婚姻的好處:陪伴(那種對方日復一日地了解你的感覺,他知道所有你在別人面前隱藏的一面,那些陪伴、交談、分享、對話是無價的)、1+1>2的經濟條件優化 (如,一個人只能住逼仄的單身公寓,兩個人可以一起買大房子)、有伴侶的家庭生活比獨居健康 有序 、有保障的性生活。

放棄婚姻,回歸獨身的原因:女性的經濟獨立,擺脫(不被重視的)家庭勞動,關注自身需求、在單身文化和豐富的社交環境下,男性逐漸幻想著一種更具有冒險精神的性生活、獨身不用考慮他人,可自由支配時間,放縱自己的小愛好、婚姻中充斥著失望和傷心、婚姻中無法得到幸福,生活追求轉向自由和個人主權及自我實現的可能。

最後兩章我是跳著看的,沒做啥筆記,養老的問題離得還遠。

說實在話,2015年的時候我挺抵觸書里的某些觀點,這次再看沒有這種感受了。我認為是自己變強大了(笑)。雖不崇尚獨身,但參考文中「獨自生活的能力」,經過三年的磨鍊,這些能力有所提升是一定的。三年過去,自己獨自生活的經驗更豐富,此前為之頭痛的孤獨感也不再是問題。就像前一篇文章里寫的,有錢有閑單不單身都好,充分條件是錢、時間和興趣。

《單身社會》的英文書名叫《Going solo: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按這個書名翻譯成中文,其實應該是《獨居:一個日益興起並廣受歡迎的生活方式》。「單身社會」這個名字有誤導,網上好多人吐槽不準確。

書中的研究顯示出美國人更追求個人自由與自我實現,很多人是主動選擇獨身。作者在導言中列舉出美國歷史上對個人主義流行產生了激勵作用的一眾作家、學者、思想家。活躍於19世紀的愛默生,他被稱作美國第一個公眾知識分子,他的代表作《自力更生》告誡眾人社會到處都有威脅個人權益的陰謀存在,激勵大眾逃離人類社會。而與愛默生同時代且互為盟友的梭羅,他隱居在瓦爾登湖畔兩年,身體力行實踐極端個人主義,他的《瓦爾登湖》一書被個人主義者奉若圭臬。

然而,克里南伯格語帶揶揄地寫到,梭羅住在瓦爾登湖畔期間,實際上很少一個人自給自足地生活。這個地方離小鎮只有兩英里(約3.2公里),梭羅經常去鎮上喝酒喝幾個小時,別人也經常去拜訪他,他的母親還時常給他送去飯菜。

我沒有讀過《瓦爾登湖》,老實說還有點害怕這種極端個人主義。按照克里南伯格的說法,梭羅並沒有遠離人類社會,《瓦爾登湖》其實是在享受人類社會的便利、逃避社會責任中寫出的一種空想?

仍然是在美國社會,1941年,美國心理學家費洛姆出版了他論自由的社會心理學著作《逃避自由》書中從人的心理、社會因素和人性結構三個方面分析了自由的複雜性,自由是帶刺的玫瑰,自由不是那麼容易享受的該如何逃避這種可怕的自由?發自內心的愛與工作!

所以,不管是要擁抱自由、主動單身,還是逃避自由、積極脫單,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呀!做一個幸福的人,從努力搬磚開始吧。


推薦閱讀:

出來聚:瑜伽||是沿途最美的風景
怎樣看待女性的大叔控?
你的關心過界了,我不需要
周楚楚被轟下台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春節習俗完整版,終於找全了!

TAG:生活 | 生活狀態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