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蘭書「脾病及肝」理論的臨床應用醫案舉隅
作者:
河北中醫肝病醫院 郭彥清
《脾胃論》的「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指出了多種治病因素是通過傷及脾胃,從而導致眾多疾病的發生,眾多疾病的共同病機環節就是脾胃受損,耿蘭書認為這個「百病」中必然包括著今天的肝膽疾病,受李東垣的啟髮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經驗,耿蘭書提出了「脾胃受傷,必損肝膽」即「脾病及肝」的新的肝病發病理論,並建立了「見脾之病,務必護肝」的治療法則。
「脾病及肝」驗案舉隅如下: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9年,經耿蘭書中藥調整病情一直穩定。2018年1月初,由於感冒發燒去當地市級醫院感染科治療,靜脈給與抗菌葯、中藥清開靈等,退燒後出現了腹瀉,治療無效後,轉入消化科治療,給與補液調整胃腸道微生態療法無效,並出現腹水,肝功能檢查示轉氨酶、血膽紅素升高,又轉入肝病科進行進行抗炎保肝利尿等治療,腹水不消反增加,腹瀉成稀水樣便,每日2-3次。急來我院住院。
經我院相關檢查,診斷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炎硬化失代償期腹水(中度);單純性腹瀉。給與抗炎、保肝、降酶、退黃、調節腸道微生態等內科綜合治療。患者要求結合中醫治療。
現證:面色暗黃,精神萎靡,少氣懶言,語音低微,自述全身乏力,晨起水樣腹瀉2-3次,下午水樣腹瀉2-3次,腹水征陽性,腸鳴音亢進,肚臍雙側壓痛明顯,無反跳痛,口乾,思熱飲,飲則腹瀉,納差,食後胃脘脹滿,噯氣頻繁,有燒心反酸,無噁心嘔吐,小便短少。舌質暗紅,舌體胖大邊齒痕,舌苔白厚水滑,舌下絡脈粗大紫紅,右關脈浮大弦按之空虛,左寸關脈沉弦滑不弱。
辯證:脾氣虛寒、水氣內停、水郁化熱證。
治法:溫中補虛、清散降濁。
方葯:生薑瀉心湯合四神丸。生薑30g 黃芩15g 黃連9g 乾薑9g 清半夏9g 党參12g 大棗20g 炙甘草12g 補骨脂12g 肉豆蔻12g 無味子9g 吳茱萸9g 。三服,水煎服,每日一劑。服藥一劑後,食後胃脘脹滿及噯氣減輕,大便由水樣便變為黃色稀便,晨起兩次,下午一次,兩劑後呈黃色軟鞭不成形,晨起一次,下午一次。
三劑後大便成形偏干,每日晨起一次,食慾基本恢復,胃脘飽脹不下行感覺,小便色黃量可(服西藥利尿葯),仍有疲勞乏力感覺,舌質暗紅,舌苔黃厚微燥,腹水征(+),右寸關脈中取弦、按之滑而有力,左關脈浮取弦弱、按取弦而不弱。
轉方:半夏瀉心湯、平胃散、百合滑石散、蒲灰散、滑石白魚散合方,加當歸、火麻仁、炒萊菔子。
黃芩15g 黃連9g 乾薑9g 清半夏9g 党參12g 大棗20g 炙甘草12g 蒼朮15g 厚朴12g 陳皮15g百合10g 滑石粉20g 蒲黃9g 當歸12g 火麻仁20g。以燮理陰陽、滋陰活血利水。
患者服用七付後,胃脘飽脹不下行感覺消失,疲勞乏力感覺明顯好轉,大便通暢,黃色成形軟便,小便量可。
停湯藥後服用院內製劑:健脾養胃膠囊、銀柴強肝膠囊、消臌軟堅丸,結合內科綜合治療,四周後,腹水消除,肝功能恢復正常。
按:耿老認為此患者由於治療感冒時誤用清開靈苦寒損傷脾陽之葯,導致內傷脾胃,脾病及肝,誘發了痼疾,雖然用抗炎保肝利尿之內科綜合療法但療效欠佳,在配合中藥湯藥及健脾養胃製劑的情況下,病情很快得到緩解和控制。耿蘭書認為這個病例就對是「脾病及肝」理論的很好說明。
慢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度3年、高脂血症病史5年,平時飲食欠佳,早飽,噯氣,大便粘滯不爽,自行口服降血脂要、助消化葯和胃動力葯,病情時好時壞。近因頭暈目眩、脅肋脹痛前來診治。
現證:頭暈頭沉,右脅肋脹痛,心下堵塞,胸悶,不思飲食,口苦,大便粘滯不爽,小便色黃,舌質紅夾瘀紫,苔黃膩,脈沉弦澀。
辨證:脾運胃降失和,濕熱瘀阻肝絡。
治法:運脾化濁,清熱利濕,行氣活血。
方葯:茵陳五苓散、四逆散與桂枝茯苓丸合方加生山楂。
桂枝12g 茯苓12g 牡丹皮12g 赤芍12g 桃仁12g 茵陳蒿30g 豬苓10g 澤瀉12g 蒼朮10g 柴胡12g 白芍12g 炙甘草6g 枳實10g、30g。7劑,水煎服,每天1劑,每日2服。
二診:脅痛及心下堵塞減輕,以前方7劑。三診:頭暈目眩好轉,以前方7劑。四診:諸證較前均有好轉。
轉為中藥製劑健脾養胃膠囊、脂肝清膠囊口服,以健脾清熱利濕活血,治療半年,複查血脂正常,彩超複查僅有輕度脂肪肝。
按:耿老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大多屬於「脾病及肝」,本病多由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失運,濕聚成痰,痰阻肝絡而成。本病例就屬於脾胃先病,生濕化痰,痰濕阻滯肝絡,繼而氣滯血瘀化熱。所以用茵陳五苓散運脾升清,清利降濁;四逆散疏肝理氣;山楂消食降濁;以桂枝茯苓丸合山楂活血化瘀,暢達肝絡。後期以健脾清熱利濕活血為主要治法。以健脾護肝治法治療後效果良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