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受影響於他人的語言

生活,受影響於他人的語言

來自專欄 生活哲學

這篇文章是伯諄 2018 年以來分享的第39篇原創文章

溫馨提示:本文字數有1826個字數,預計6分鐘閱讀完

文|伯諄

也許印象最深的是讀書時期

他人總是喜歡私語於另一個人

而事實上

生活中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行為

人都會受制於他人的語言

無論是職場上同事背後的指指點點

還是情感中他人的流言蜚語

網路中的噴子

甚至日常生活中陌生人的批判

在樂嘉的《性格色彩》中

黃色性格就存有:

喜歡批判,喜歡挑剔

《自我觀察》對於個人內在深刻指出:

人們都喜歡去批判和改變所觀察到的東西

而古代

父子與驢的故事尤為明顯:

父子出門,子騎驢,人誹之;父騎驢,人亦誹之;父子同驢,人人誹之;無奈,只好父子抬驢。

翻譯:

父子出門,兒子騎驢,有人說:真是不孝順的兒子,竟然讓自己的父親走路。父親趕緊讓兒子下來自己騎到驢背上,又有人說:真是狠心的父親,既然狠心讓兒子走路,自己騎驢。 父親趕緊讓兒子也騎上驢背,誰知又有人說:兩個人騎在驢上,太狠心了。無奈,父子用棍子扛著驢走。

可以看出

人性的背後,語言攻擊天然就存在

喜歡挑剔,喜歡批判,喜歡議論

..........

人為什麼都喜歡釋放語言於他人身上呢?

通俗點有幾個原因

其一:極少注意自己

人極少關注於自身

而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他人的身上

其二:人性的妒忌

無論文化差異,無論地域差異

東西方人皆是如此

人性本身的嫉妒心理自始至終一直存在著

因為嫉妒,所以內心不平衡

客觀事實不以平常心正確看待

乃至時刻想著歪曲他人

其三:虛假的優越感

虛假的優越感:

通過一些歪曲的方式避免接觸真相,認識真相,面對真相,而採用逃避,歪曲,否認,幻想等方式來進行自我欺騙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因為不敢面對別人的長處

才會使勁盯著別人的短處

證明自己不是很差

來滿足於自己的內心

而不得人心的現實是:

人人都有不足

人的一生都是在發現和填補自己不足

而非尋找批判別人的是非對錯

其四:同理心的稀缺

所謂同理心: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

指的是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

若有足夠的同理心

人不會去輕易地批判,挑剔他人

而早已懷著寬容的心態去擁抱!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只知他人之是非黑白而不知自己,這是凡人的普通知識,能知道到自己所行之缺點才是真正明理之人。

事實上

我們處於的這個世界充滿了

語言的喧囂,人性的演出

他人的言語

不論批判,挑剔,議論等

我們都是不可避免的

義大利中世紀詩人但丁說: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這种放開和釋己的心態難能可貴

世人的語言充斥也可見一斑!

生活中

如何避免受影響於他人?

《秋水》中的幾個片段:

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魚之樂;

很有趣的一個歷史故事

魚生活在水中痛苦快樂與否

「聖人」很厲害,可以通過其行為「看到"很多

來評價,顯示自己的見解,能耐

並得出大道理

魚呢?假如會說話

心裡其實很痛苦去反駁他後

那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叔本華說:

我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如何,則發生在別人的意識領域。但這些都沒有直接且即時地作用我們的存在,只能間接而緩慢地影響我們。只有當他人的行為,如啟發我們去修正「如何看待自己」時,才能對我們有所影響。

結合兩段話

「聖人」只存於」聖人「的意識領域

間接影響著魚

但並沒有啟發動魚去修正「如何看待自己」

是沒有對魚產生任何影響

魚兄說:

好吧,隨便你們怎麼說,是你們自己的事

我無動於衷,只活給自己看!

人活著,不為千秋萬代功名

追求的幸福是基本的

當語言席捲於我們自身時

切勿總是對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想太多

而啟發自己去修正「如何看待自己「

其實不管別人怎麼看待我們

都與我們的幸福無關

願我們都成為水裡的魚

免受生活中他人言語影響

沉於喧囂而淡然處矣

知之人性而不為所動

—THE END—

? 專註生活感悟,書影評,深度寫作。微博頭條文章作者,簡書作者。人生不僅僅是眼前所能及的範圍,更大的是認知上的無垠。歡迎您在評論下區留言.


推薦閱讀:

覺得老闆是傻逼,怎麼破?
我認為的好書—系列3《從0到1》《引爆點》《判斷與決策》《別做正常的傻瓜》《怪誕行為學》
168心理治療四步法則——基本程序
異地戀VS同居戀誰先死?/「一見鍾情」是騙人的?/那些令你震驚的戀愛冷知識
看完《尼羅河慘案》你有什麼想法?

TAG:生活 | 心理學 | 道德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