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送給別人,春風留給自己
春風撩人,嚴肅地笑。
01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公元280年的春天,東吳降晉,三分一統,春風吹暖了離亂已久的中華大地。
王朝肇基,往往都先來一波風清氣正勤儉持家的氣象,如漢興文景、如唐初貞觀。然而,西晉卻跳過了這個初級階段,直接拉升到繁榮腐強的高位,可謂出道即巔峰。
按照《晉書》的記載,西晉的社會風氣是:
「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陵物,忠賢路絕,讒邪得志……」
雖然只有短短几十年,西晉的腐化墮落程度卻屬史家公認的業界標杆。當時,貪腐奢靡蔚然成風,豪門貴室大搞權錢交易,並將此作為通行規則,誰想要進身入仕,都必須能拍能送。大形勢之下,官吏盡墨,幾乎沒誰乾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晉武帝司馬炎理所當然要為貪賄奢腐的社會風氣負總責。
這似乎也有公論。有次,司馬炎問手下官員覺著他能比得上漢朝哪位皇帝,官員毫不客氣:「可比桓、靈!」
司馬炎大怒:「老子匡定天下,一統萬民,比不上劉邦也比得上劉秀,你怎敢拿最不成器的桓、靈跟我比!」
官員針鋒相對:「要我說,還不如桓靈呢!桓靈時期刮老百姓的錢,錢好歹還進了國庫;現在同樣刮老百姓的錢,錢可都進了私人腰包!」
02
司馬炎畢竟是開國之君,不想背上個臭名。面對貪腐橫行奢靡無度的官場風氣,他也曾下詔表示要激濁揚清尚儉戒奢。為把詔書精神落到實處,司馬炎拿出了一個實際舉(zuo)措(xiu)。
當時,有個太醫進獻了一件「雉頭裘」,是用野雞頭上絨毛編製而成的大衣,珍稀異常。然而,司馬炎毫不領情,他召集文武百官,當眾把這件雉頭裘焚毀,並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從來不追求檔次,一件普通布襖都能穿十年八年,要這種奢靡的物事何用?今後誰再搞這套,就堅決懲處、毫不手軟!
領導帶頭,倒也是帶了。但西晉的奢靡腐化之風剎住了嗎?
嗯,那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炫富比富事件了解一下?
西晉年間,石崇王愷比富,天下為之聳動
官吏的眼睛是雪亮的。上級是嘴上說說,還是要動真格,心裡都有數得很——滿朝王公貴胄、天下世家大族,都在斂財聚賄盡極奢華,你拿件破衣服說事兒,糊弄傻波依呢?
誰是傻波依?誰信誰是。
別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於是,這幫贓官猾吏心照不宣,一邊高喊口號,層層落實;一邊勤撈致富,擇油錄取,共同打造出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歷史級奢靡腐敗格局。這樣說吧,當時的官場,挨個挨抓可能有冤枉的,隔個抓肯定有漏網的。
當然,西晉當局的官方口徑則是正能量滿滿,「朝野寧靜」「海內晏然」等評價洋洋盈耳,翻譯成現代語言,大概就是:
清廉春風吹進門,西晉朝廷抖精神!
清廉春風吹滿地,西晉官員真正氣!
03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悖論。
像司馬炎,當到了老大的位置,天下的一切都是他家的,還用得著貪腐?不僅用不著,相反,誰貪腐,誰就是在挖他家牆角!
那麼,司馬炎為何要放任整個官場風氣腐化不堪?這樣豈不是變相豢養了大批挖自己牆角的官員嗎?難道他比自己「何不食肉糜」的親兒子還二?
恰恰相反,這正是司馬炎的高明之處。
結合歷史時局來看,東漢後期乃至三國,「門閥」勢力登上了舞台,這些世家大族累世為官,門第顯赫,與國家治理架構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繫,某種程度上把持著朝權。哪怕是一統三分的晉武帝,想要執政穩固,也不得不依靠這些大家族的力量,跟他們搞好關係。
作為天子,誰不想真正乾綱獨斷,把這些掣肘的大家族都收拾利索?只不過,霸王硬上吧,容易被罵成夏桀商紂;找借口整吧,這幫人大多數書香門第詩禮傳家,像楊震拒金、袁安卧雪,皆是有名的清廉家風,挑毛病還沒那麼簡單。
連點把柄都沒有,你這不是給組織添憂嗎!
弄清楚了這個邏輯,事情就好理解了。
貪腐奢靡,只不過是內部矛盾;金鑾殿的指揮棒靈不靈,才是真正的關注點。為了維護核心利益,晉武帝下了一盤很大的棋,面對官場上的不良風氣,他不動聲色,而是放任、縱容,乃至有意引導、蓄水養魚。如此,世風日下,化風成俗,天涯無凈土,貪腐奢靡的大環境漸漸定型,誰想走上仕途得到晉陞,都必須遵守遊戲規則。這樣一來,相當於天下官員都從淤泥里過了一道,人人都沾上了污點、交出了把柄,不知不覺中給朝廷納上了「投名狀」。
當「投名狀」集齊個七七八八時,晉武帝的龍椅也就坐穩了。先引良為娼,再出手掃黃,或者以掃黃為後盾,還有哪個門閥敢犯各?還有什麼士族敢不聽招呼?隨便翻出個貪腐奢靡,分分鐘把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文武百官都乖乖聽話,人事權牢牢抓在了手裡,晉武帝自然很開心。
更開心的是,用這種手段玩人事,黎民百姓見到貪官受懲,還會拍手稱快,如沐春風。
04
按照晉武帝原本的頂層設計,天下皆墨,無官獨善,自己就有了紮實的掌控力,可以實現完整許可權的令行禁止。至於是不是真的要查貪、要查到什麼程度,則大可外緊內松,做做樣子——查誰誰都有問題,還有什麼好查的?
所以說,查不是目的,只是作為戰略威懾的手段。你若離心離德,那麼就通過查把你拿下;只要你乖乖聽話,不懷異心,縱使大貪巨腐,也會保你平安。
只不過,實際操作層面,也會出一些意外事件。有時,那些離心離德的沒挨刀,個別夾著尾巴做官的慫貨,反而被陰差陽錯地拎到了案板上。
比如,有的府台道台大人,不慎成為了街談巷議的對象,搞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人人都說他有問題,這時就要去查一查了。雖然本來未必要查他,但形勢倒逼,民意難違,自古都講「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老百姓都沸反盈天了,你要再不動,是不是顯得很被動?既然下了河,索性洗個澡吧!
作為被查的大人,當然是一肚子的委屈:我也不想紅啊!莫名其妙地被紅了,躺著也中槍,找誰說理去?大家都有問題,憑什麼我被議論了就逮著我可勁薅?
作為圍觀群眾,也未必完全領情,有些刻薄之人指出,連無知百姓都知道這貨有問題,你官府就不知道?民議都成風了,老爺們才去查,早幹嘛去了?
作為官府,對這事兒也是一肚子不滿。大家屁股都不幹凈,本來你好我好大家好,結果被眾閑人一煽乎,反而要跟著風評走,輿論說啥就是啥,官老爺反而變成了弱勢群體!
作為焦慮症患者,看到這事兒則更是惴惴不安:此等搞法,偶然性太強,全無一定之規。說起來是「人民的名義」,那萬一有天「人民的名義」被別有用心之輩利用了呢?隔牆扔磚頭,砸中貪官污吏還好,哪天砸到平民百姓頭上了怎麼辦?
誰都不滿意,根子在哪兒呢?
當然,西晉當局對此事的說法,想必是:霹靂手段嚴肅查處,回應關切施惠於民,貪官不知何處去,群眾依舊笑春風。
這可不是瞎猜的。巧合的是,晉史里有一段頌詞,就是如是寫的:
「皇室多難,嚴清紫宮。威厲秋霜,惠過春風。」(《晉書?志第十三》)
來源:老斯基野駛(ID:lsjyeshi) 作者:諾維斯基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