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不讀書的人區別在哪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來自專欄 精讀好書
地鐵上,好書君無意間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在低著頭手機抱著一個手機,幾乎沒有人在低頭看書……
想起之前媒體上曾提到過,在外國的地鐵里有個現象就是大家都愛看書,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難道是我們不愛讀書嗎?
我們中國人這麼不愛讀書嗎?
好書君告訴你一組數據,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韓國、日本、俄羅斯的數據都是中國的幾十倍,是不是很震驚?
沒想到中國人的閱讀量竟少得如此可憐。
每次做地鐵上,無論是人滿為患還是寥寥無幾的人,幾乎每個人都拿個手機在刷微博、刷微信。
鮮少有人拿本書在讀。平均100個人能有2個人在看書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自己也是,每次剛把書打開,一會有條微信要回,一會又想查下淘寶物流信息,一會又想上微博看下新聞。
一來二去的,都到站了書還沒看兩行。我們每天把時間花在網上。
我們並沒有忙到沒有時間去閱讀,沒時間這只不過是不讀書的借口。
快節奏的生活積壓了讀書的時間,同時讀書這件事也變得更加的功利化。
很多人都在問一個問題,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有些人可能目不識丁,卻可以月收入過萬,而有些人學富五車剛畢業依然為了幾千塊錢的薪水擠公交。
如果把讀書和金錢聯繫在一起的話,出發點就錯了。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不是獲得財富的階梯。
只有把閱讀當成一種享受的過程,閱讀才稱得上有意義。書不是讀給外人看的,而是給內心提供養分,長此以往內心才會變得豐盈強大。
書籍並不是單調的學會一些知識豐富一些技能。而是讓生活更有趣味和見識。擁有更大的格局。
▽
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這種改變不等同於打玻尿酸打美白針,削個搓到屏幕的下巴,墊個高出天際的鼻樑。
而是讓你變成一個儀態優雅、淡雅如菊、吐氣如蘭的人。
整容會隨著歲月的衰老變形變醜。而讀書會隨著歲月沉澱出獨特魅力。就像楊瀾,歲月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卻也沉澱出女性的芬芳。
有人說氣質是通過一個人的家庭環境。人生經歷以及與生俱來的性格等等綜合體現的,但不得不說,有時候書讀多了於個人而言真的有所改變。
舉個例子吧,我的大學裡有一位教授。投手投足間有一種翩然風度,俊逸脫俗、卓爾不群,身上散發著濃濃的書香氣,讓人一見忘俗。
他告訴我們在大學四年里閱讀了一千多本書,我們好奇讀這麼多書怎麼記得住?又有哪些用處呢?
教授只用4個字來回答:不求甚解。
讀書到底會對一個人產生多大改變,為什麼會有這麼大改變,下面好書君就來告訴你。
閱讀,是對自己的喚醒。它絕不會改變已然如此的世界,但會讓你成為更高級的人。
通俗點說就是不會讓你成為比爾蓋茨,也不會讓比爾蓋茨成為你。只會讓你遇見另一個自己。
讀書人都是幸福的,人們通過讀書,能進入不同時空。
除了已有的現實世界,還擁有一個更為浩渺廣闊的世界。
在這個浩渺無垠的區域里,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份歡愉,有著常人體會不到的喜怒哀樂。
超越了生命的束縛,擁有更多的未知和可能。
所以閱讀不僅僅能帶給我們真實的感官體驗,還能通過文字的情感表達刺激大腦,從而改變性格。
大腦有時候很傻很天真,它無法分辨真實的經歷和文字語句。小說中那些虛構的人物經歷會被當成真實的經歷。
說到這裡,書君想起人們此常說的那句話:多讀書,多旅行。身體和心靈要有一個在路上。
旅行中會遇到千奇百怪的人,經歷很多突發事件,會遇見未知的風景。久而久之會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
不讀書的人即使你走遍了世界,未必能看懂這個世界。
▽
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在哪裡,我在網上看了一段文字很是有趣:
當你看到夕陽餘暉…
你的腦海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卧槽,這麼多鳥,真好看,真他媽太好看了!」
類似這種還有很多:
「和你聊不到一起去」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莊子》
「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
我心向山,君心向水。
「睡你麻痹起來嗨」
晝夜苦短長,何不秉燭夜遊
這就是文化底蘊的差距。
不喜歡閱讀的人會輸掉你對這個世界正確的認識,輸掉認知里的精彩世界!
閱讀帶來的改變並非是一時的,長期持續性的。離開了這本書,大腦中閱讀建立的高度連通性也依然存在。
小時候讀過的書,內容大多是當時理解不了的,即便很快就記不起來了也沒關係。
曾經閱讀的文字已經進入了腦海中,會一直伴隨著成長和閱歷,無形中改變著思想和格局。
漸漸融入靈魂形成氣質。閱讀改變不了世界,卻能改變你自己。
讀書的意義有很多,其實最重要的是,閱讀本身就有著無限的樂趣……
推薦閱讀:
※樂府《婦病行》使用什麼表現手法描寫了一個窮苦人家的悲慘遭遇?
※2016 年 7 月份閱讀記錄
※夜讀書 | 四月二十一日:一位唐朝的白話詩人
※阿彌陀佛么么噠~之向死而生
※634.讀書41~《零售心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