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人總是被區別對待?聊聊「特供車」的那些事
就在上周,一篇車圈不起眼的新聞讓我醍醐灌頂,再一次深思中國人被區別對待的這件事兒。
大眾美國對外宣布:大眾車聯網系統新加了三項功能,分別是「宵禁提示、泊車警示、停車資訊」功能,除了這些,還有一系列遠程操作功能,而這些,卻不會為中國消費者所提供。雖然,這些功能不見得很前衛、強大,但是最懂中國人的大眾,卻區別對待中國消費者成為了事實,這不免讓人感到憤怒。
當然,這也不是中國人第一次被區別對待了,車圈中這樣的例子我們一抓一大把,而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中國特供車的存在。
「特供」這兩個字,在很多商品上,其實都被賦予了褒義的光環,比如:人民大會堂特供水、運動員特供飲料亦或是特供陳釀,但是為什麼這倆字碰上了汽車,就顯得不那麼光彩了呢?
當然,不僅是中國消費者看不起特供車,就連車企都會避免提起旗下的某款車型是特供版本。但是,特供車真的就那麼low嗎?非海外引進的車型就真的活該被噴嗎?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特供車的那些事兒。
特供車都有誰?
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中國特供車都是什麼樣的。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德原朗」朗逸了,但是可別針對它,因為,除了它還有很多。從近的說起,那就是Jeep大指揮官、朗逸Plus、奧迪Q5L,再泛泛一些,就是基本上加大車型、加長車型,都是中國特供車。
再掐指一算,這些中國特供車基本都是每個品牌的銷量主力,以此,我們可以下定,中國汽車市場中,特供車佔據的市場份額很高。當然,除了中國特供車外,還有中東版、美版、歐洲版,這些也都是不同地方的特供車。可見,特供車存在的範圍是全球性的,而且佔據份額很廣,被「區別對待」的也不僅僅是中國人。
特供車因何被看不起?
既然銷量可以證明特供車的實力,全球性也可證明這並不廠家在忽悠,但為啥在中國,我們總看不起特供車。
這就要從特供車的鼻祖談起了,那就是最懂中國人的大眾,而朗逸要為這件事兒負主要責任。截止今年,朗逸在中國上市已經整整十年。早前,汽車媒體把朗逸的底子研究的非常透徹,而最具話題性的就是那個來自1998年的PQ34平台。在2008年,一個已經研發10年的平台,在面對年輕技術的時候,不免顯得有些弱勢,尤其體現在了舒適性和操控性上。
因此,老舊的技術被用在了特供車的身上,不免讓中國消費者感到不適。而時間又過去了10年,2018年,朗逸依舊在使用20年前的老舊技術,但那又如何,這能阻止朗逸成為銷冠嗎?不能。所以,特供車被看不起卻銷量高,才值得讓我們深思。
2018年第一季度轎車銷量排名
是時候放下你的「偏見」了
很多人認為,特供車在中國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中國人不懂車,這句話在10年前的確適用,但是放在現在,我只能說你太瞧不起中國消費者了。隨著汽車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於汽車的知識儲備遠比我們想像的強大,並且這對於好面子的中國人來說,汽車絕對是一個高大上的談資。況且,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我認為,中國消費者之所以對特供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太懂自己要什麼了。
我要實惠,那麼舊技術成本低,我購車成本就低;我要空間大,那麼犧牲一點不在乎的操控,換來舒適的腿部空間很值;我家就一台車,那麼7座車的第三排座椅就算利用率不高,但應急的時候也不至於尷尬。所以,選擇特供車,更多的是中國人價值觀所決定的。
貧窮真的可以限制想像力
中國人目前對於汽車的追求,最初是在實用價值上的,也就是用最少的錢,買一台能跑的車。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車被賦予了最基本的精神價值,面子。但是,我們的追求還沒到達在深一些的樂趣、嚮往、品質。
但是,真正富有的人,並不會炫耀自己的存款。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在如此快節奏社會的壓榨下,我們的收入剛剛好能夠維持衣食住行,哪有心思去追求更多呢?
而一個擁有全球戰略的品牌,怎麼又會不懂得這一點,只有商品適合所在的市場,才能賣得出去的道理怎會不懂。所以,咱們所拿到的特供車是什麼樣子,不是廠家決定的,而是我們的消費水平所決定的。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都說特供車不好,但它銷量很好的原因。
最後,我還是要說,其實有些特供車挺好的,甚至一台特供車還可以顯露出一個品牌對於中國市場的誠意。更何況,我們幾乎已經被中國特供車慣出了一身「毛病」。坐上美版車,你會想這硬塑料的內飾是打發乞丐呢嗎?掀開美版車的機蓋,你會發現它怎麼用這麼老舊的大排量自吸發動機。坐上沒加長的A6你會覺得,我X,這腿怎麼伸不開...So,並不是所有的特供車都是爛車。
推薦閱讀:
※一汽+摩拜牽手,或將成為共享汽車快速破局的一道利器
※承載式轎車車身的輸送定位系統的統一
※哪些品牌的車質量好?
※遇到程叢夫之後,才知道這樣開車會快一點
※香格里拉計划出爐,長安真的要拋棄燃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