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孕育丨如何判斷自家的孩子是不是高智商?

快樂孕育丨如何判斷自家的孩子是不是高智商?

生活中,常會聽到有些寶爸寶媽說:

我家娃兒說話、走路都比別家孩子早,

定是智力超群。

於是急吼吼的要給孩子來個智力測試,

以此來判斷是不是高智商......

但你確定這樣真的就能測出個高低來?

其實未必哦~

因為,

我們對智商的理解,

原本就存在誤區

其實:小孩智力測試並不等於成人智商測試

很多人以為,小孩的智力測試就是拿機器掃一掃這樣簡單就行了,其實不是的,人家也是有水平的,也是要通過回答問題、配合做任務來完成的。

所以你讓一個還在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小孩來回答你問題,跟著你做任務,你覺得小孩的配合度會有多少?他們到底是不感興趣不想做還是不會做呢?小孩的智力測試往往是達不到成人測試的程度的。

也就是說,小孩的真實反應根本無法得到呈現,那何來的智商高低之分?

智商是會變化的

我們知道,智商是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的比,而智力包含了動作能力、反應能力、言語能力、應變能力等方面,而這些能力隨著小孩的成長會發生變化,而且兒童發育有早有晚,每個時期小孩的智力發展都有不同的特點。

所以並不能一概而論的說,小孩早說話、早走路就會比較聰明,畢竟智力並非一成不變。

而且智商只有在全面了解了小孩的撫育、教育及健康等情況,並在多次隨訪後測定才能確定相對正確的數值。

智商測試是為了排查智力有缺陷的兒童

從始至終,智商測試的目的只是為了及時發現小孩是否有智力發育落後、肢體動作異常、以及某些特殊疾病(比如唐氏綜合征、腦癱等)等異常狀況。

所以根本就不是大家認為的那樣,是用來篩選聰明人的。

因此,小孩的智力測試只能測評小孩能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即便是測出了小孩此時此刻的智力狀態,那也不能代表就是一生的智力。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智力測試也根本不是智商測試。

一句話:

小孩的智商高低是判斷不出來的。

這麼說來,

那就沒必要去做什麼智力測試啦?

其實不然,雖說不能用來預測智商,

但可以用來預測某些兒童發育是否遲緩呀

所以,小孩的智力測試,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嚴格來講,智力測試的結果,比較能反映的反而是小孩的發育商情況,而發育商又是衡量小孩心智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

也就是說,小孩在什麼樣的年齡段就應當具備這個年齡段的發育特徵,以便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進而促進小孩成長,以及為之後的檢查和治療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參考。

比如:

一般來說,小孩1月齡俯趴時能抬頭45°(兩秒);3月齡俯趴時能把頭和肩膀抬起;6月齡可以獨坐;9—10月齡可扶著站立,能坐穩;12月齡可獨行幾步等等。

如果小孩沒有達到這些標準,那說明小孩發育商不及格,與其他的小孩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可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對0-6歲的小孩進行智力測試,也叫發育商檢查,主要是通過小孩的運動語言、精細動作、社交能力、適應能力等方面進行檢查。

而做這樣的檢查也有一定的講究:

  • 對於兩歲以內的小孩,建議每3個月做一次;兩歲以後半年做一次。
  • 如果是高危兒、早產兒那就在隨訪醫生的指導下按計划進行檢查,早產的小孩一般是建議每個月去醫院做生長發育評估。

這樣的話,也就能及早辨別小孩是否存在某些方面的問題,就可以及時干預,減少與同齡孩子的差距。

So,當發育商測試沒有達到

某個階段該有的水平時,

家長們也不要慌張,

這不代表小孩就是 「傻」,

並且還有挽救的餘地。

(太好了)

那麼,

倘若小孩確診發育不達標

要怎麼辦呢?

通常,小孩智力測試不及格有這些原因:

客觀上:

可能是家庭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給小孩造成了心理障礙等。

主觀上:

● 可能是小孩遭遇了黃疸、早產、窒息等情況,從而影響發育;

● 也可能是發育過程中骨關節、肌肉出現了異常;

● 還有可能是小孩不配合,剛好輪到去測試了,小孩要睡覺,以致影響測試結果。

因而,如果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可以讓家長們適當的轉變教育方式;

如果是小孩自身的因素,那可以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這樣的康復訓練:

  • 運動不合格:可以進行力量、平衡訓練;
  • 語言不合格:可以改善家中語言環境,多給小孩語言刺激和訓練;
  • 動作不及格:就多讓小孩活動手部、引導小孩做不同的手部動作、完成不同的任務訓練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一歲以內是小孩腦發育最黃金的時期,如果這個階段發現問題,康復效果和康復速度較好。最主要還是聽醫生的指導。

總而言之,

小孩的智商高低是不能通過智力測試判斷的,

但為了小孩的發育問題,

智力測試還是有必要做的。

最後,祝各位寶寶都健康成長!

看完別忘了點贊哦~

推薦閱讀:

像倍輕鬆這樣的眼部按摩儀有效果嗎?
如何評價小米凈水器(廚下式)?
800 萬個家庭的隱痛
人睡著了還會放屁嗎?
腰突引起腿麻就麻煩了!是真的嗎?

TAG:高智商 | 兒童教育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