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一斤的人造魚肉?!我們去看了看

10萬一斤的人造魚肉?!我們去看了看

來自專欄 矽谷密探

小探很喜歡吃日餐,不過日餐又貴分量又小,好吃是好吃,但吃完了常覺得意猶未盡、沒太吃飽,而且付賬時心還隱隱作痛。大家有同感嗎?

對了,你猜日料店哪些菜最賺錢?別急著回答,先好好想想:

答案:味增湯、小冷盤、白米飯!

納尼?怎麼會是這些不起眼的「邊角料」?利潤最多的,難道不應該是動輒幾十、幾百的壽司嗎?

其實還真不是!一家中檔日料店裡,一份壽司的利潤其實也就 10% 左右,主要原因除了壽司師傅貴、就是魚肉本身貴。

壽司師傅一時半會兒替代不了,但魚肉有可能可以更便宜!上周,小探開了整整一個小時的車,實地探訪了位於加州伯克利的 「魚肉種植」 公司 Finless Food(「無鰭食物」),他們想用「人造」 的方式,把魚肉 「種」 出來給你吃!

小探聽到了這個消息,趕緊跑去一探究竟。你們看,小探為了吃,啊不,為了工作,是不是還挺拼的?

像種菜一樣種魚?

聽說過像蟹棒這種用別的材料模仿海鮮的質感的,不過「種植魚肉」,小探還真是頭一回聽說。

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那麼,這樣的魚肉到底是怎麼「種」 出來的呢?

Finless Food 的 CEO Mike Selden 告訴小探,他們 「種」 的其實是魚的肌肉,你可以把它簡單粗暴地理解為 「種魚柳」。

首先,實驗室會從一條健康美味的海魚身上拿出一小塊魚肉,用於採樣並分離出他們需要的細胞。我們以後吃更便宜的壽司的全部希望,就寄托在這細胞上了:只要條件合適、給足養分,這個細胞就會分裂、繁殖、長成魚肉。

Mike 給小探展示他們保存在液氮里的魚細胞。很可能以後我們吃的魚都來自這裡

為了創造讓 「魚細胞長成魚柳」 的合適條件,Mike 和他的團隊會把這個細胞放入一個叫「生物反應器」 的東西里。

生物反應器是幹什麼的?這麼說吧,魚的細胞是怎麼在魚身體里成長、分裂、長成好吃的魚柳的,生物反應器就怎麼去模仿魚身體里的環境。

對了,生物反應器是一個有扇葉的、高速運轉的、帶著營養液的缸,小一點的長這樣:

但是,光模仿了環境不管用,還要 「餵養」 細胞。就好比我們吃了東西才能成長,細胞也要吃東西才能長大,而鹽、糖、蛋白質,則是細胞生長的三個條件。

鹽和糖我們每天都吃,就不多說了。至於蛋白質,Finless Food 會把魚肉里負責製造蛋白質的 DNA 提取出來,放在微生物酵母里,讓微生物來培養這些蛋白質。

其實這種製造方法並不新鮮:乳酪也是這麼做的!

相傳世界上第一塊乳酪,是無意間誕生的:一個小伙把牛奶放到了用羊胃做的包裹里,一路上邊走邊甩,等再打開包裹一看,驚訝地發現已經凝結成了固體。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酶凝乳酪的過程都需要用到羊的胃內膜。但現在這個過程也用微生物製造:我們把羊胃內膜里的相關蛋白質分離出來、放在微生物里培養生長,以此大規模生產乳酪。否則總不能雇一大群人,大家站在操場上一起甩羊胃包裹吧?所以,如果你能接受乳酪的製作過程,應該也能接受 Finless Food 的人造魚柳。

又是魚肉、又是乳酪的,小探忽然很想吃麥香魚了怎麼辦...

(我們可沒收麥噹噹廣告費哈!)

人造魚肉和真魚肉味道一樣嗎?

小探在一開始聽到 「人造魚肉」 這個主意的時候,其實是有點心存疑慮的,畢竟是要吃進身體里的東西。人造魚肉的味道如何?有營養嗎?長期食用會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我們先說味道!

Mike 說,一開始他們「種」的魚肉種類是鯉魚,然而...鯉魚刺太多了,但美國人不會吐刺!因此美國人幾乎不吃鯉魚,大家也不知道 Finless Food 「種」出來的鯉魚肉味道正不正宗。

後來,Finless Food 改種藍鰭金槍魚。和鯉魚相比,金槍魚在美國常見得多,大家對金槍魚的味道也相對熟悉。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覺得 Finless Food 「種」出來的魚和真的金槍魚吃起來沒什麼區別。

圖自網路,圖文無關,版權屬於原作者

那營養方面呢?

Mike 說,種植魚肉其實比野生魚和養殖魚都更營養、更有安全保障。種植魚肉可以依靠技術,對細胞的質量進行掌控,去蕪存菁:種植魚肉既可以保證 DHA、Omega3、Omega6 這些營養成分的比例,還沒有野生魚、養殖魚體內含有的塑料、水銀、生長激素等其他污染,再加上種植魚肉不存在對環境的破壞,簡直一舉三得。

小探又好奇了:長期食用人造魚肉,會不會對健康有什麼影響呢?

Mike 的答案是:不會有什麼影響。首先,從營養價值和成分來看,魚肉還是一樣的魚肉,Finless Food 做的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生產同一種產品而已。他們在向 FDA 遞交的食品安全申請里,也是這麼說的:他們只是用一種不同的方式製造一種早就在市面上販賣的食物,因此長期食用普通魚肉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長期食用 Finless Food 的人造魚就會有什麼影響。

其次,Mike 提到,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現在市場上大多數新品種的食物在上市前,都沒有足夠時間去檢測其長期影響。比如說,西瓜這件消夏神器,一開始是長這樣的:

古典油畫中的西瓜

但這麼多年來,西瓜一路一直隨著我們人類的喜好而「變身」,才有了今天的西瓜。但如果每代西瓜都先做長期測試的話,我們今天就吃不到這麼好吃的西瓜啦!

也就是說,只要 Finless Food 的人造魚肉在成分、營養上和真的魚肉差不多,那消費者就不用擔心。

一斤魚肉要 10 萬?!

人造肉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怎麼降低成本?我們知道你很高級、很高科技,但成百上千美金一小塊的東西,絕大部分人是不會吃的。

去年九月 Finless Foods 舉辦試吃活動時,成本價還高達每 450 克 17000 美金!也就是說,一斤魚肉下來,得10萬人民幣啊...(真是土豪魚了。。)

現在,Finless Food 已經把這個數字降低到了 6000 美金 —— 這個價格還是非常高的。到底有沒辦法能讓價格降低到大家能承受的地步?

有!要想降低成本,首先得看成本到底高在哪兒了。

Finless Food 最花錢的地方,就是 「營養介質」 這塊,也就是我們剛才說到的鹽、糖和蛋白質。想降低成本?糖和鹽相對簡單些,找更便宜的供應商就可以了。蛋白質這個部分更複雜、也最燒錢,不過 Finless Food 有三個方法壓低這方面的成本:

首先,蛋白質最貴的部分是動物血清 —— 500 美金只能買不到一斤。而且由於每頭動物的血清不同,質量也很不穩定,所以Finless Foods 現在正在想辦法用其他方式取代動物血清。

第二種辦法,是回收蛋白質。

聽過回收紙盒、回收塑料,回收蛋白質小探還是第一次聽說。Mike 解釋道,其實魚肉細胞在蛋白質介質里生長的時候,蛋白質並不會被魚肉細胞 「吃」 掉。相反,蛋白質里的酶只負責對細胞發出指令,告訴細胞 「快快快,快去吸收鹽和糖」,細胞吸收鹽和糖後,才會慢慢長成魚柳。所以理論上來說,這些起著催化劑作用的蛋白質酶,是完全可以充分循環再利用的。如果能成功再利用,成本就能降低不少。

最後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就是讓細胞更有效地利用鹽、糖、蛋白質這些成長介質。Mike 把它叫做 「第二次馴化」:如果說 「第一次馴化」 是人類把野生動植物帶入人類社會、並進行培育和養殖的過程,那麼 「第二次馴化」 將是人類培養細胞、並讓它們更高效利用資源成長的過程。當然了,這是個頗為艱難的長期目標。

說了這麼多,種植魚肉到底能有多便宜?

如果進展順利,到 2018 年底 Finless Food 有望將成本降到 200 美金一斤,這個價格和現在市場上的藍鰭金槍魚價格差不多了。

順帶說一句,藍鰭金槍魚非常受歡迎,平時在壽司店一小塊就要 7 美金。雖然好吃,但因為它處在食物鏈的上端,把小魚的毒素都吃進去了,所以藍鰭金槍魚身體里的毒素也非常高。而人造魚肉就不會有這些問題,讓人吃得更加放心。

為啥花這麼大力氣搞人造魚?

可能會有人想:我們現在魚吃得好好的,幹嘛要花這麼大力氣研究什麼人造魚呢?

是的,你可能無法想到的是,你飯桌上的魚,很可能和索馬利亞海盜有關係。沒錯,因為過度商業捕魚,造成了一些索馬利亞漁民失去生計,不得已變成了海盜等社會問題。

往大了說,人類現在過度捕撈,給環境造成了很大傷害:有數據表明,世界九成以上的魚種被過量捕食,造成生態不平衡的同時,也意味著野生魚的數量已經難以再增加。

往小了說,如果我們再不採取一種新型的漁業養殖方法,魚就會越來越難吃、越來越不健康了!

捕魚業也被稱為 「反向農業」:一網下去,好的魚留下來了,而我們看不上的、相對差的魚卻被扔回海里繼續繁殖。長久以往,魚類基因會越來越差。

與此同時,隨著海洋污染,預計到 2050 年時,海洋里的塑料會比魚的總量還多!而越來越嚴重的水銀污染也會影響到海鮮的安全。

野生魚不夠,那就養殖唄?

由於海產魚已經不能滿足人類對魚類日漸增長的需求,水產養殖業越來越發達。但水產養殖也有自己的問題:大多數水產養殖其實是海水養殖。由於養殖密度太高,海虱和傳染病問題非常嚴重,所以漁場常常需要用大量的殺蟲劑和抗生素!

這些化學成分不但會殘留在這些魚體內、最後被我們吃掉,還會滲漏到海洋里,造成更大面積的破壞和污染。

所以你看,其實在養魚這件事情上,環境問題還真不是無關日常生活的假大空。只要你吃魚,別管是壽司刺身、貴州酸湯魚、還是醋溜魚片,環境問題還真就是你的問題。

Finless Food 兩位創始人

正因為看到養魚這件事用傳統辦法解決不了,Finless Food 才想到用科技做出人造魚。他們的想法也得到了業內的認可和支持:Finless Food 今年剛完成了 360 萬美金的種子輪融資,而且還和致力於生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食物原材料公司 HIFOOD 有合作。

此外,Finless Food 也和世上第一個水產養殖加速器公司 Hatch 有深度合作,而 Hatch 的背後,正是傳統水產養殖業。看來傳統水產養殖業也意識到,要想讓我們年年有「魚」,只靠傳統方法恐怕是不夠的。

這次採訪,小探唯一的遺憾是因為公司馬上要搬到新地址,這個月他們並沒有製造新魚肉,所以小探想要嘗一口人造魚的心愿沒達成,感覺錯過了好幾百美元!

不說了,小探要去買個麥香魚解解饞了...

推薦閱讀:

來自3億5000萬年前的娃娃魚,到底有多營養?
注意幾個細節,燒魚不粘鍋還很入味

TAG:科技 | 食物 | 魚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