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不是財富

苦難,不是財富

來自專欄 世豪日記

苦難就是苦難,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對於痛苦的思考才是有意義的,才會使人真正的成長——《看見》.柴靜

苦難,就是財富。相信這句話每個人都不陌生, 經常能聽到,看到。但是年齡越長,經歷的越多,越來越覺得不對勁兒,而今天我想說的是——苦難,不是財富!

洪戰輝,河南周口人,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大家都還有印象吧?12歲起父親癱瘓在床,母親離家出走。家裡還有個撿來的兩歲的妹妹。所以洪戰輝從12歲起就擔負起照顧父親和妹妹的重任了,為求學和照顧家人,一直打零工維持學業和生計,受盡了不知多少苦難......

當他獲得了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後,事迹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廣為人知,聞者無不感動心酸,在後來的央視《面對面》的節目中,當主持人和晶在談論苦難就是財富的時候,被洪戰輝打斷了,洪戰輝說:「不,苦難不是財富,只有戰勝了苦難後獲得的成長,才是真正的財富。」

當時這一期節目我親眼目睹,完整的看完了直播。

洪戰輝在節目中分享了一件並不為人所知的一件事,那就是在他十七歲那年,他感覺到實在不堪重負了,決定自殺。某一天在一個偏僻的地方,一顆大樹下,洪戰輝上吊了....幸虧老天開眼,剛上吊沒多久,繩子斷了......

講到這裡的時候,洪戰輝告訴現場的觀眾,此時他覺得這是老天爺的安排,他不能就這麼走了,他還有卧病在床的父親和年幼的妹妹需要他來照顧,他今後再也不會嘗試自殺了......

感人肺腑,可歌可敬。這是當時我的感受,可是現在,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繩子沒有斷呢??

如果沒有斷,那後果就太可怕了。就不會再有後來的帶著妹妹上大學,感動中國的勵志偶像了。最重要的,一個鮮活的年輕的生命就這麼沒了,留下癱瘓的老父親和年幼的小妹妹。

所以,洪戰輝打斷了主持人和晶:不,苦難不是財富......

雖然沒有經歷過洪戰輝的遭遇,但我還是很早就認同了他這句話。因為我從小的多災多病,經歷諸多坎坷帶給我的身心上無盡的痛苦和折磨,我一點都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好處。

難道我們身邊優秀的人從小到大都要經歷這些?或是洪戰輝的經歷?或是海倫凱勒,史鐵生,張海迪,或是那些充滿了戰爭,疾病,飢餓,艾滋病的某些非洲地區?有誰想經歷一下他們的遭遇呢?誰想經歷一下貴州山區人民的貧困呢?

所以,永遠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的,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帶來成功。苦難不值得追求,磨練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避開!

人人常常提及《孟子》里的一篇文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九年義務教育里的必備篇,我到現在都能整篇背誦。尤其是其中人人耳熟能詳的一段: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是不是經常聽到?開篇用春秋時期三大名仕管仲,百里奚,孫叔敖的多年苦難經歷得出的這麼一個結論:苦難可以磨練意志,鍛煉自身,並最終擁有承擔大任的能力。

是不是還覺得這個結論很對,很是真理?

如果你熟悉歷史的話你會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名仕都是草根出身,都是窮苦出身。相反,絕大多數都是貴族後代,都是書香門第......

戰國時期的四大君子: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哪個不是王室直系血脈,哪個不是親王?都是王二代,從小衣食無憂,享盡榮華富貴。不也能承擔重任嗎?不也功勛卓著,成為了四大君子嗎?

三國,那恨不得全世界都很熟悉,曹操——官二代,袁紹,袁術——四世三公。孫堅和他的兒子孫策,孫權,以及江東地區的魯肅,周瑜等人都是有很多年情誼的官二代。至於劉表,劉璋等人就不說了,不是漢室宗親,就是一方諸侯世襲。只有劉備是個賣草鞋的,也得假冒漢室宗親......剩下的其他千千萬的老百姓呢?苦難帶給了他們更多的是什麼?

自古以來都是寒門難出貴子,直到今天,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調研得出:

中國國家重點大學裡的農村學生比例從1900年以來,開始不斷滑落,清華北大更是典型代表。

寒門再難出貴子,逆境也難造英才。

有位知名的作家說過這麼一段話:越是有錢的人越是善良,貧窮帶給人的更多是自私,自卑,貪婪,吝嗇,薄情......

貧窮最可怕的後果,是讓貧窮扭曲了自己的思維——羅素。

哪個群體的犯罪率更高一些?哪個群體素質和修養更高一些?哪個群體生活更幸福一些?

我們俗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香港人說三歲定七十。其本質上說的就是家庭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說的就是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出身在什麼樣的家庭,從小什麼樣的經歷,決定著人一生的命運。如果是出生在貧窮,多磨難的家庭?

英國有個很知名的紀錄片,叫《56UP》。從1964年開始,格拉納達電視公司拍攝了一群七歲的小孩,並且打算每隔七年重拍一次。最後以56歲作為結尾。

在導演所選取的十四個孩子中,除了有精神疾病在56歲才告知的Neil,還有一個從村子裡考上了牛津的Nick,幾乎所有的小孩都維持著他們原來的階層。中產階級出生的長大後依然過著較為富裕的生活,而出身較差的孩子最終也淪為平庸,艱難度日。

經歷過文革十年浩劫的人,誰願意回到那個時代?那麼多開國元勛,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等等那麼多為祖國立下不朽功勛,創造了不菲價值的人被迫害致死,連帶其家庭。

兒子批鬥老子,子女得跟父母劃清界限,這個十年摧毀整整一代人,讓本該接受教育,勵志成才的億萬青少年,變成了一群人性墮落,自私,愚昧,麻木,冷血無情,肆意踐踏民主和法制的人,也有了現在人們常說的壞人變老了......

汶川地震的倖存者,不會認為那次苦難是什麼財富。

姚明和劉翔,不會認為反覆的傷病是財富,只會讓他們在運動員的黃金年華就早早含恨退役。

貝多芬在失聰後說的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對不能使我屈服......

並沒有說耳朵失聰對他來說是財富,如果不是給他造成了太多困難,肯定會給人類留下更多永垂不朽的偉大音樂。

貴州山區的人們,相信沒人喜歡一出生就伴隨著他們的貧窮。

富士康的十三連跳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從小老師們常說:誰要覺得熱了去看看在太陽下的建築工人......

他們很喜歡干這個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的話,誰願意日晒雨淋?

他們真的有王思聰等人給社會創造的價值大嗎?

我知道還有很多古語,還有很對俗話跟我的觀點相反。比如,吃一塹,長一智。

吃一塹,真的就能長一「智」嗎?萬一吃了很多「塹」卻一「智」未長,那豈不是虧大了?

再思考一個問題,長一智的前提是吃一塹嗎?只有吃一塹才能長一智??

我覺得只要是有點腦筋的,是不會去主動創造苦難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意思都知道,是說很多事碰上了就只有忍耐度過,經歷苦難的同時,才被動的思考人生,得到成長。

但是,只有真正的靜下來思考,才會有收穫。

在輕鬆愉快的生活中,只要我們靜下來,用心思考關於人生,關於生活種種,也會收穫不小,關鍵在於人們很少做而已。

非要經歷苦難,才能有所收穫,我們的資質和覺悟該有多麼愚鈍?

很認同周國平先生的一段話:

不要對我說,苦難凈化心靈,悲劇使人崇高;

默默之中,苦難磨鈍了多少敏感的心靈,悲劇毀滅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何必用舞台上的繪聲繪色,來掩蓋生活中的無聲無息;

假的痛苦又千百種語言,真的痛苦卻沒有語言;

一個經歷過巨大災難的人就好像一座經歷過地震的城市,雖然在廢墟上可以建立新的房屋和生活,但內心有一些東西已經永遠的沉落了。

對於苦難,既不歌頌它,也不貶損它,只是安然的接受它,因為它原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最後用辛棄疾的一段詞結尾吧: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推薦閱讀:

你的苦難和你的思想有關
人,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如何看待享福和承受磨難
吃得苦中苦,就是人上人了嗎?

TAG:苦難 | 人文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