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極簡史1 布魯斯

流行音樂極簡史1 布魯斯

來自專欄 時間和詞句

想要速成,跟這個聽就對啦!

細緻了解本系列文章提到的全部歌手之後,應該能算得上對西方流行史入門了。

文章是次要的,聽歌才是重點。

下面開始正題。

美國南北戰爭之前(1861-1865)美國是蓄奴的。

黑人奴隸們被豢養起來,被當牛當馬一樣放在農場里幹活,集體勞動的時候人們總是會唱一些勞動號子,比如我們中國會唱「同志們加把勁呦~唉嗨呦啊~」之類的。黑人唱的自然就是黑人傳統的音樂,這種音樂被稱作種植園歌曲。

而隨著種植園經濟的衰落,黑人們成為了獨立僱工,隨之而來的改變便是他們不再像種植園時期一樣大規模集體勞動了,因而,也就逐漸是去了種植園歌曲的生存環境。轉而發展出了被稱為「田間呼喊」風格的黑人獨唱音樂。

再後來隨著黑人進城,田間呼喊音樂也進入了城市,因而這種音樂對所有的黑人音樂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種田間呼喊這種風格基本等同於後來的農村布魯斯了,只是這種音樂更加自由,即興,不過黑人為了抒發情感而隨性唱出的小曲兒。

按照尤靜波老師的 西方流行音樂簡史中介紹說

農村布魯斯保留了"田間呼喊"中上升或下降的自然滑音特點,它的段落一般都是三句構成一段,但是沒有固定的段數,可以即興演唱很多段,它有時還經常採用班卓琴和吉他來進行伴奏。由於農村布魯斯出現於20世紀以前,所以它的流傳只能靠文字記載而沒有錄音資料(現存最早的布魯斯錄音資料產生於1920年)。進入20世紀20年代,最流行的布魯斯是古典布魯斯,與農村布魯斯相比,它的演唱風格更加流行化。古典布魯斯常常有作曲者參與,不完全靠歌手即興演唱,它的曲式顯得更加規整,經常由爵士樂隊伴奏。這個時期女歌手佔據了布魯斯舞台,他們經常和爵士樂隊一起演出,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最早的布魯斯歌手"媽"·雷尼("Ma" Rainey,1886~1939)就是在這個時期確定了她的明星地位。30年代,當黑人為了謀生而湧向工業中心時,農村布魯斯也隨之走進了城市,從而形成了都市特點的城市布魯斯。城市布魯斯主要反映城市生活的感受,它的結構固定,4/4拍,12小節分成三句,每4小節為一句,第一、二句重複。伴奏可能是樂隊,也有的用鋼琴,伴奏和聲趨於規範。

  曲式: A | A | B |

  小節: 1 2 3 4 | 5 6 7 8 | 9 10 11 12 |

  和聲: I--- | IV-I- | V- I- |

  如威廉·漢迪(W·C·Handy)於1912年發表的《孟菲斯布魯斯》(Memphis Blues)的第一段(例1)。

  這種12小節布魯斯曲式為樂手和歌手的即興發揮提供了極大的自由空間,在這樣的結構框架中,布魯斯以它獨特的音階和節奏特點讓人一聽便能分辨這就是布魯斯。布魯斯音階是最能體現布魯斯風格的特徵之一,在自然大調音階上增加降三音和降七音(1 b3 4 b5 5 b7 )以此來體現出布魯斯的憂傷成分。布魯斯節奏以三連音為基礎,然後作不斷地變化。因此想演奏(或演唱)布魯斯的樂手(或歌手)必須建立起良好的三連音概念。

  布魯斯歷史上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威廉·漢迪(William Christopher Handy ,1873~1958),擁有"布魯斯之父"的稱號。他把布魯斯與拉格泰姆相結合,使原來只在黑人中流傳的布魯斯被不同階層的聽眾所接受。他為布魯斯的推廣和流傳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60年,美國郵政部發行了他的紀念郵票,以表彰他對黑人音樂做出的巨大貢獻。

下面介紹幾位布魯斯歷史上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

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1894~1937)

貝西·史密斯是古典布魯斯時期最著名的女性布魯斯歌手,1894年出生於美國的田納西州。最早,貝西為了謀生,在雜耍班和夜總會演唱,1923年,哥倫比亞公司製作人弗萊克·沃爾克發現了她的潛力,便為她錄製了第一張唱片,沒想到唱片一上市便賣出了200萬張。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看到這種情況,就立即與她簽約,而且將她捧為旗下的頭牌歌星。貝西的歌曲涉及面甚廣,有反映社會問題的、有放蕩幽默的,還有直截了當的性表白和流氓小曲等等。由於她在20世紀20年代主宰了布魯斯音樂的潮流,因此人們將她稱為"布魯斯皇后"。1929年以後,她的音樂生涯出現了滑坡,她為了取得白人聽眾的喜愛,開始錄製白人通俗歌曲,但是此時的白人音樂市場已被鄉村歌手吉米·羅傑斯(Jimmie Rodgers,詳見鄉村音樂部分)佔據,貝西敵不過羅傑斯,沒有拿下白人市場,回過頭時,發現自己又失去了黑人聽眾。於是1933年以後她再也沒有錄製過任何東西。1937年9月26日,貝西酒後駕車,在高速公路上與卡車相撞,一隻胳膊活活從身上被撕下來,最後不治身亡。

這個歌手的風格傾向於布魯斯爵士。

雷蒙·傑弗遜(Lemon Jefferson,1897~1930)

雷蒙·傑弗遜--一位來自德克薩斯的盲人歌手,在20世紀20年代末為布魯斯音樂留下81張唱片的布魯斯巨人。雷蒙·傑弗遜從小雙目失明,但具有極高的音樂天賦。他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吉他,很小就在街頭賣唱。1926年以前,他一直是個街頭藝術家,在黑人北遷的高潮中,他來到了芝加哥。唱片商很快發現了這位既能彈吉他、又能唱歌、還能填詞編曲的天才歌手--"瞎子雷蒙"(布魯斯圈子裡都這麼稱呼他)。雷蒙演唱的是比較傳統的農村布魯斯,他的風格比較清淡,吉他與歌聲相呼應。他的歌詞比較講究格調,沒有粗鄙的用詞。經過唱片公司的推廣,雷蒙很快就成了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同時也贏得了巨大的財富。但是他把大量的錢財用來尋歡作樂,浪費在女人和酒上。1930年的一個冬夜,他錄完最後一張唱片後去了夜總會。不知什麼原因,司機沒來接他,他便自己步行回家,第二天被發現凍死在雪地里,享年33歲。

這就是純正的布魯斯了,他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瞎了的男孩,視力一般都不會太好。

Spotify上有收錄一張他的專輯Penitentiary Blues發行於1928年,錄音質量居然還可以接受。不論是人聲還是演奏都原始但並不粗糙,原聲吉他配上含蓄的人聲,娓娓訴說著人生的悲慘經歷。

瞎子雷蒙

查理·帕頓(Charlie Patton,1885~1934)

查理·帕頓,1885年出生於密西西比三角州的克利夫蘭,是20世紀30年代初布魯斯樂壇的代表人物。帕頓從小體弱多病,個子矮小,因此人們將他稱為"矮子帕頓"。帕頓自學作曲,從自己的生活環境中吸取養分,創作各種歌曲。他在音樂上對傳統進行改革,強化自己的個性,他的歌曲多半與自己的經歷有關,布魯斯的主題--傷感,在他的音樂中無處不在。1929年,帕頓開始錄製唱片,在女布魯斯歌手鋪天蓋地的聲浪中,他卻低吟淺唱,別具一格。到1934年他去世為止,五年時間錄製了60張唱片。帕頓瘦弱的身軀、渾厚的男低音、精湛的吉他技藝、大量的唱片、短暫的藝術生涯,這一切使他成為一個布魯斯歷史上的傳奇人物。

他的吉他伴奏十分的連貫,鋪滿了整個的伴奏,切音打板等技巧在演奏的同時使用,隨著演唱還加入了各種加花的小旋律,讓人不得不承認他的大師地位。

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1915~1983)

馬迪·沃特斯,1915年出生於密西比的羅林福克,原名麥金利·摩根菲爾德(McKinley Morganfield),他是一位介於查理·帕頓與B·B·金(B·B·King)之間最偉大的布魯斯音樂家之一。由於他曾經常在泥水中玩耍,因此得到了"Muddy"(泥濘的)這個綽號。馬迪·沃特斯13歲學習口琴,17歲學習吉他,1943去芝加哥並成為那裡的滑棒吉他大師。1944 年他開始演奏電吉他,晚上在俱樂部演出,白天在造紙廠幹活,後來又當過卡車司機。1946年到1954年期間他錄製了一批反映極強的熱門歌曲,並對節奏布魯斯(R&B)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1950年起,幾乎所有的芝加哥布魯斯明星都參加過他的樂隊。60年代以後,他的音樂變得更加成熟和專業,加進了大量的鋼琴、口琴以及架子鼓,使布魯斯被更多的黑人和白人所接受。1971年推出的《他們叫我馬迪·沃特斯》(They Call Me Muddy Waters)為他贏得了第一個格萊美獎。

說起來,知名的搖滾樂隊滾石樂隊的名字就源自muddy waters的歌曲《rollinstone》。電吉他誕生於1931年,發明的目的主要是用來放大聲音,而實心的琴體則產生了更堅實的音色。電聲布魯斯大概誕生於30年代末,而髒水老師於1944年演奏電吉他,他是電聲布魯斯的代表人物之一。

差不多電吉他誕生之後25年,搖滾樂才真正誕生。

B·B·金(B·B·King)

B·B·金於 1925年9月16日生於密西西比三角洲的伊塔比納,原名賴利·B·King (Riley B·King),是布魯斯歷史上影響面最廣、生命力最強的布魯斯音樂家。兒時的"金"流離於母親與祖母之間,生活艱難,少年時在教堂學唱歌,在"金"的音樂理念中,鄉村音樂與福音音樂對他有著重要的影響。1948年底他來到孟菲斯,很快,他的音樂便被當地的電台看中,同時他也留在了電台工作,當電台直播他的節目時,稱他為"比爾大街布魯斯男孩" (Beale street Blues Boys), 後來簡稱為"布魯斯男孩",最後乾脆叫"B·B",B·B King 便因此而來。B·B·金的作品中既有純布魯斯的,也有鄉村音樂風格的,還有流行和搖滾的,但是每一種形式都夾雜著布魯斯成分。70年代,他的音樂會吸引了各種族、各年齡層的觀眾。1985年,他的第50張唱片問世,1987年榮獲格萊美終身成就獎。作為一名布魯斯大師,至今他仍在為布魯斯音樂樂此不疲地奉獻著。

BBKing於2015年5月14日去世,享年89歲。是最長壽的音樂家之一。也差不多一直演奏到臨死的那一刻。

風格上混合了布魯斯和部分爵士元素,他十分擅長用柔弦和推弦來表達感情,他最知名的演奏模式是單音和人生演唱穿插,唱歌的時候就不彈琴,彈琴的時候就不唱歌。語言上說起來似乎給人一種他剛入門的感覺,但實際上他的單音演奏、柔弦、推弦都異常的精準且充滿布魯斯味道,甚至達到了一種一聽就讓人知道是他的層次。

每一個音符的起始、結束,都像機器一樣果斷,哪怕只是單音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大師,最簡單的技巧也最十足的展現他的韻味。

他和晚輩Eric Clapton合作的專輯riding with the king更是絕對不可錯過的強強聯手經典專輯。

他是我最早按照音樂史認真聆聽的大師。布魯斯音樂的代表。本系列文章的範本《西方現代流行音樂簡史》成書的那一天他都沒有去世,而他去世的那一天,給我的震撼甚至遠大於搖滾樂的祖師爺chuck berry的去世。

約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

約翰·李·胡克,1917年出生於密西西比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年中,他一直生活在底特律,並成為那裡布魯斯圈中的頂尖高手。起初,他以演唱黑人福音歌為主,但不久便被布魯斯音樂所吸引,胡克低沉的聲線在清脆的吉他和富有動感的節拍配合下格外受人矚目。60年代他將布魯斯先後與舞曲、搖滾樂等風格相結合,使原有的布吉-烏吉 (Boogie Woogie ,一種敲擊式的、即興演奏的布魯斯鋼琴音樂,其特點是左手有一個固定的節奏型襯托右手的布魯斯音調,產生一種強勁有力的節奏效果)元素逐漸地在他身上消失。70年代他的風格轉向搖滾路線。他與B·B·金一樣,將各種音樂元素與布魯斯相融合,為布魯斯音樂的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90年代以後這位"布魯斯之王"開始淡出舞台,在家中安度晚年,偶爾參加一些社交活動。2001年,胡克逝世,終年84歲。

有是一位電聲布魯斯的代表。他比起muddy waters來說聽起來更搖滾一些,不僅他的曲風聽起來更搖滾,也多次被搖滾樂隊致敬。

比如他自己的代表做boom boom就被bruce springsteen、the yardbirds 和the animals等經典搖滾樂隊翻唱過,和ZZ Top樂隊合作演唱這首歌的版本也是一個不可錯過的經典。

他還參與了電影《Blues Brothers》(布魯斯兄弟,又名福祿雙霸天》的錄製,飾演了布魯斯兄弟去薩克斯手經營的參觀前面賣藝的藝人。

Robert Johnson(1911-1938)

原書中沒有提到這裡補充下

這位布魯斯大師在世時並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再加上他只活了27歲便意外身亡,在那個年代很難得到足夠的傳播。但是在1961年,他逝世23年之後的時候,一張名為《三角洲藍調歌王》的唱片收錄了他的歌曲,他的音樂被世人所欣賞並推崇了。

這位布魯斯大師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只錄下了29首歌曲。但首首經典,不論吉他演奏、演唱、作曲都值得後人學習,雖然受制於時代限制音樂聽起來還略顯粗糙,但卻幾乎首首是布魯斯的經典之作。

其中cross road blues最為出名。

甚至有傳言說,這位布魯斯大師正是在一個十字路口(cross road)和魔鬼做了交易才換取了如此精湛的音樂才能,代價便是英年早逝。

最後我還是再推薦一遍電影《blues brothers》好了,裡面出場的黑人音樂大牌實在太多了,除了布魯斯,還有靈魂樂代表arethea franklin、放克音樂的始祖james brown出場。而這些出場的樂手又恰巧是對搖滾樂產生了直接影響的那一些,電影的最後他們還演奏了貓王的代表作Jaihouse rock。可以說只要是音樂愛好者,這電影就值得看一下,電影不怎麼樣,但是情懷實在是滿了。


推薦閱讀:

TAG:搖滾樂 | 流行音樂 | 布魯斯Blu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