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了孩子,就配被稱為母親

不是有了孩子,就配被稱為母親

來自專欄 一味愚

母親節的溫暖氛圍已退去,有些冷水我就潑得不客氣了:如伊坂幸太郎的名言「一想到為人父母不需要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女人中,有善有惡,女人做了母親,自然也有稱職的與不稱職的。

1. 不是有了孩子,就配做母親

日本暢銷小說《白夜行》中的西本文代,就是親手把自己的女兒雪穗推向了噩夢。

西本文代是一位單親母親,由於家境貧寒,她竟讓漂亮的女兒去接待戀童癖。後來,女兒設計將她殺害,卻始終無法走出陰影。日劇版《白夜行》里,雪穗在教堂里一邊亂摔亂砸,一邊哭喊著「來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順心的事」的模樣,著實讓人心疼。

雪穗長大後,即便外表看來,亭亭玉立、高貴優雅、另所有人羨煞不已,可內心呢,或許冷硬如同堅冰,或許飄零如浮萍,或許,她這一生都要在沒有太陽的世界裡兀自掙扎了

美國電影An American Crime《美國田園下的犯罪》中的格特魯德,既是兇手,也是孩子的「殺人教師」。

格特魯德是經歷過幾次失敗婚姻的一位單親母親,獨自養育著七個孩子。電影的女主Sylvia是寄養在她家的中學生。

格特魯德的教育方式極為暴戾,並灌輸給孩子們「媽媽永遠是對的」這樣的觀念。雖說家長需要威嚴,可是如果家長的為人配不上這樣的絕對權威,那將會是一場噩夢。

她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女主,還讓自己的孩子前來圍觀,日後,還毫不阻止孩子們對女主進行過分的「懲罰」。

後來,她將女主關進地下室,她的孩子們叫自己的同學朋友前來「懲罰」女主——用鞭子抽、用煙頭燙、在傷口撒鹽、綁起來作練柔道的假人打、用燒紅了的鐵棍在肚子上刻下侮辱性的文字····

熬過了三個月的欺凌後,女主終於解脫了——她被折磨至死

屍檢報告顯示,她每根手指的指甲都因劇痛時的亂抓而向後折斷、她的下嘴唇因忍痛時緊咬嘴唇而有一部分被撕裂。

可怕的是,當律師問孩子們「你為什麼要這麼做」的時候,孩子們都茫然地搖頭表示,「不知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格特魯德給與孩子的是什麼教育?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下,讓欺凌成為了本能,虐待成為了習慣。暴戾得毫不自知,才是惡棍教育的最高境界。

你說藝術都是誇張?可你知道嗎,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案件

受害者Sylvia

2. 生活和電影不同,生活要殘酷、複雜得多

《美國田園下的犯罪》改編自美國印第安納州1965年10月發生的一起惡性集體霸凌事件。格特魯德作為主犯,被判一級謀殺罪,終身監禁。她的孩子們也被判有不同的罪行。

可是,生活永遠比影視劇殘忍。

格特魯德獲得了緩刑,1986年她被減刑,兩年後出獄。她更改了姓名,搬到另一個州,開始了新生活。據說,她2000年左右死於肺癌。那時候,本應組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擁有著幸福安穩生活的Sylvia,已經因她的虐待,離世了三十多年了。而格特魯德的孩子們,也一輩子背負著「殺人犯」的罪名,掙扎在良心的譴責中。

不只是三十年前的美國。即便是當下,在微博、知乎等諸多網路平台,關於母親教育不當、觀念錯誤,甚至品行惡劣,造成自己心理扭曲的傾訴也從未停止。這些呼聲中,輕則是母親無意的言行留下了陰影(這類母親大部分還尚可理解),重則是重男輕女、暴戾體罰造成的抑鬱、自殺、暴力甚至報復社會傾向,讓人讀罷只得哀嘆唏噓。

雖然很不想,但我們必須承認,這世上,真的有人不配做母親。

我知道,「不配」這兩個字太過沉重。她們無法成為合格的母親,也許是因為不幸福的婚姻,也許是因為童年的陰影,也許是因為她們也有一個不合格的母親。

可能這些不合格的母親正如張愛玲說的那樣,「如果你了解過去的我,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所以,評判那些不合格的母親真的很複雜,我很想同情她們,卻不想原諒。

有人說,西本文代也好,格特魯德也好,她們是單親母親,壓力很大,沒有經歷過那種痛苦就不要評價她們。

可是,在中國,有孩子的離婚家庭中,83%為單親媽媽帶孩子。我雖然沒有感受過單親媽媽的壓力,但我知道這世上有很多和西本文代、格特魯德壓力一樣大的單親母親,甚至一定還有人比她們還辛苦,卻並沒有走向墮落。原諒西本文代、格特魯德,是對那些比她們痛苦卻比她們堅強的母親的不尊重。

3. 幸福之餘的反省,比幸福更有意義

當然,我今天寫下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譴責那些不合格的母親,因為譴責是沒有意義的。

我一是想告訴那些被母親傷害過的人,你不必完全屈服在誰的陰影下,哪怕她是你的母親。母親也會犯錯,你不必為了成全她的錯誤而耽誤了你的人生。若母親有錯,先試著與母親交流,如果交流未果,那就努力獨立起來,讓自己強大到能擺脫困擾你的錯誤吧。也許擺脫陰影很困難,那就把它藏在心裡,提醒自己,我不要犯這樣的錯誤,我不能成為這樣的母親。

二是想告訴那些被母親深愛的孩子們,不要覺得母親的愛是理所當然的,這世上真的有不愛孩子的母親,你習以為常的叮囑、嘮叨,在他們看來,都是難以觸及的奢望。不要等「子欲養而親不在」了,才開始感嘆「當時只道是尋常」。

三是想告訴所有的母親,「母親」二字,是至高無上的皇冠,但不是誰都配得上它。衡量一個女人能否被稱為「母親」的標準,不是她是否有孩子,而是她孩子的優點,有多少是受她影響,孩子的缺點,又有多少是因她而起。

母親節幸福溫暖的氛圍似乎已漸漸消散,幸福過後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有所反省:我作為母親配過這個節日嗎?我作為子女該以何回報母親呢?我將來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推薦閱讀:

TAG:親子關係 | 白夜行書籍 | 校園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