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筆下的《奧古斯都》

威廉斯筆下的《奧古斯都》

來自專欄 賭書消得潑茶香

約翰·威廉斯,1994年去世的美國作家,隨著2012年左右那本《斯通納》在全球範圍內的再度暢銷,而被很多讀者熟知。到了2018年,他的中譯本終於出到了第三本——講述屋大維·凱撒的《奧古斯都》。

他對我而言是非常獨特的一位作家,因為我總是一口氣讀完了他的小說,用廢寢忘食來說並不誇張。看到威廉斯在一個採訪中自己說:「讀書讀不出快感來,那也太蠢了。」是了,「讀書直接與快感聯繫,而不是直接聯繫知識,或者費解的事情,或者話語的結構和迷宮。」

他的小說哪來的這抓人的快感呢?也許是因為威廉斯拒絕了空泛或者虛無的指涉,他寫的是「經典」的書——並非為了帶領讀者體會他們也許終究不會體會到的一種生活,一種感情,而是尋找每個人都會在感情上共通的東西。

在《斯通納》里是一個冷漠笨拙的大學教授,但在冷漠中有一種對自我的堅守:「深夜裡輾轉反側的你在這本書里也許會明白,什麼會讓你真正快樂,你知道自己不想虛度一生,希望為人類做出貢獻,希望能一直堅持一些東西。」

一顆石頭美國人的一生——《斯通納》

在《屠夫十字鎮》里是一個少年總會幻想的用一種更明確的方式——去荒野、冒險,來尋求人生的意義,但它往往給不了答案,但虛假熱忱的幻滅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厭惡世俗的少年,你跑去荒野幹什麼?

我總覺得,一本書只要很好地記錄一個人的一生,就至少會是一本感人的書,人常常會自我感動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只有自己才知道他任何不起眼的行為背後可能也有不被人察覺的糾結、犧牲,但一個人又常常看不到一生。也只有在文學、電影的世界裡才可以,完成「完整人生」的講述,但它又屬於個人意志的虛構,又讓這種形式的完整人生同樣具有虛假性。

屋大維·凱撒

《奧古斯都》寫的是一個實在性人物——羅馬皇帝的屋大維的一生,採用了別緻的書信體,也還包括文件、命令、歌謠,出版當年就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因為對複雜時間、繁雜人物視角的準確把握將威廉斯的天才之處暴露無遺。

威廉斯自然是做了很多調查材料,但他還是說這裡面的真實是「小說的真實」——它有和史實出入的地方,但並不多,主要還是信件自然是虛構的,公元前的羅馬人大概不會這麼講話。但它還是讓我和讀其他多數的小說相比,都有更強烈的意願去相信它接近了完整人生的神話——至少是呈現出了它最應該的實現方式。

它既包括了繁雜的他人視角的見證——這通常是真實印象和誤解的交融,也包括了他自身的陳述——這又不免會攙雜了不自知和自我辯護。 這也讓全書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大致是是屋大維的摯友講述他建立功勛的歷程;第二部分,大致是屋大維唯一的孩子尤利婭和一些詩人回憶、講述屋大維家庭生活、為人作風;第三部分,是屋大維對自己一生的陳述。

在每一章里就常常出現的視角矛盾——觀察同一件事的不同結論,也布局在整個故事的框架安排中,即屋大維的眼中的自己和所有別人眼中的他的矛盾。

別人眼中的屋大維,有良善的政治素養,守信、知人善任、會審時度勢地顧全大局,與舊敵合作以維護羅馬的統一,進行一系列制度改革,維護文藝;但也暴虐無道,為了維護統治進行了嚴厲的肅反,放任女兒的目無法紀……這大概也是世人眼中的奧古斯都。

美劇《羅馬》是很精緻的一部劇,也大概因此兩季就被砍了。它就呈現了獨裁的尤利烏斯·凱撒在元老院被刺殺的情景,還有那個在異邦背叛了祖國的衝動的馬克·安東尼,那時候屋大維幾乎還是個孩子就被凱撒宣布成了繼承人,他甚至來不及有什麼感情,命運就已然降臨,不是他渴望建立功勛,是偉大的羅馬需要他建立功勛。

《羅馬》中的屋大維

他承受了這個命運。 於是到了第二部分,威廉斯虛構的屋大維唯一的孩子尤利婭的手記那裡,我們就可能已經對屋大維產生了只有親近的基礎上才有的惻隱之心,是命運讓他不得不把一切獻給羅馬,也讓他成為了一個要求家庭成員也要盡到職責的專制暴君。

馬克·安東尼

歸隱山林,潛心做些研究成了這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它是屋大維以前的政敵,姐姐屋大維婭,乃至屋大維自己都渴求的一個夢想。姐姐向他請求,當她已經數次充當了政治聯姻的工具,儘管無怨無悔,可她最後還是請求能離開這束縛她一生的重擔:「人還有別的活法,別的世界,或許比較卑微、比較默默無聞——但是在漠然的眾神眼中又有什麼分別?」

於是這部帝王傳似乎仍可以理解成這仍然是一部會關乎每個人的人生之書——家人的命運也多少決定了我們此生不得不做的那些事,是逃開還是承受?而作為職責的捍衛者,是把肩上的重擔理所應當地分擔出去,還是努力讓他人獲得自由?

一直書寫美國本土故事的威廉斯也是一次無意了解了屋大維和女兒尤利婭的關係後才有興趣寫了《奧古斯都》。同樣出於政治目的而改嫁了數次,生了五六個孩子的尤利婭並不快樂,和屋大維的多數親人朋友沒有怨言地承受了職責不同,女兒尤利婭像是報復這種命運的無理,她要出海——奧古斯都同意了;她在外面胡作非為,和數個男人通姦——奧古斯都均視而不見,像是對把女兒充當了政治工具的愧疚,但又實在沒有辦法。最後奧古斯都以通姦的罪名將女兒放逐出去,餘生都和她沒有任何聯絡,再未提起她的名字。

尤利婭

可他是珍愛女兒的,稱呼她為「小羅馬」,他一生未曾背叛的是羅馬,但在晚年他卻說:「現在我看出,我過去二十年的人生是枉費的。亞歷山大就幸運在英年早逝,否則他會領悟到征服世界是一件渺小的事,統治世界更是不值一提。」我又想到和馬可波羅對弈的成吉思汗,在他眼中那手中的棋子和被攻陷的一座座城市究竟有什麼分別?超出個人慾望的物質只會變成一種象徵,一種越來越無足輕重的象徵。

原來,他真正愛的不是羅馬,而是女兒。「我是寄盼我的羅馬會成全我在她身上看到的潛質。」

威廉斯虛構了一個愛的放逐,奧古斯都之所以用通姦罪將女兒放逐,實際上是替代了她犯下了謀反的死罪,在宣判女兒的路上,他遊離失所地對同年的老阿嬤說:「我給了羅馬自由,只有我自己享受不到它。」在屋大維眼裡,世界最後成了他的一首詩。他為了能夠承受命運疏遠了朋友,讓親人為了羅馬付出了一生,他在睏倦中活到了失去所有朋友……

「我們全都會習慣自己的人生。」屋大維有次對女兒這樣說,這終究是一個凡人,在命運面前的義無反顧,他也會憤怒衣冠楚楚的羅馬貴族也可能不過是尋求刺激的頑劣之徒,感到世界無足輕重,但至死都在捍衛羅馬統一的職責。他唯一會感到欣慰的大概是,時間會消磨掉一切,但他開創的那個世界秩序,會經久不衰。

我想這是威廉斯會推崇的品質,一如在《斯通納》里斯通納用冷漠的習慣本能地去感觸,做那些該做的事,即便這樣往往會帶來痛苦,他不規劃未來,但會接納未來降臨到他頭上的每件事。但這是歌頌嗎?我覺得反而是陳訴,陳訴出不管是做一個凡人還是偉人,勇於做生命中不得不做的事會有的失落孤獨,以及那零星的欣慰。

推薦閱讀:

歐洲城市攻略:羅馬(Rome)
對外義大利語學姐:感天動地的博大錄取通知書
繁美行程的簡易整理 - 義大利 - 羅馬、佛羅倫薩、米蘭3地
坎尼會戰幾乎滅掉羅馬,還造就了戰略之父
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TAG:閱讀 | 斯通納書籍 | 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