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終南山:一方自然而然的心境,一場存在與歡愉的深流

終南山:一方自然而然的心境,一場存在與歡愉的深流

陽光把顫動的水影投射到雲杉樹和青草上,那水影在樹榦和青草上忽明忽暗。水在顫動中發出淙淙聲,青草彷彿在這樂聲中生長,水影顯得那麼調和。誰說遇見不是一場相遇的緣份呢?

每一條小溪都深信自己會到達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爾布魯士峰一樣的山,也會將它劈開,緩緩而流,早晚會到達……

夜客訪禪登巒峰,

山間一片霧朦朧。

水月鏡花,

心念浮動,

空不異色,

色不異空。

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

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鳴鐘,

聲聲苦樂皆隨風,

君莫要逐雲追夢。

拾得落紅,

葉葉來去都從容,

君何須尋覓僧蹤?

這首蜚聲當代禪林的《寒山僧蹤》,是描寫在長安終南山訪禪時的心理感受。每當聽著這熟悉的韻律,總令人生起一種莫名的感動,對「天下修道,終南為冠」的終南山,由衷地生起憧憬。

人有善願,佛必佑之。殊勝的機緣終於到來了。我們一行十餘人,有幸去參訪《名山游訪記》以及《空谷幽蘭》中所描繪的終南山隱士。

車過子午大道,沿環山公路東行,遠遠便見蔥鬱青山間,匯聚著清澈的湖水,山色空濛,煙波浩渺,遠遠望去,頗有古人筆下的「涵虛混太清」的景象。當我們驚訝不已的時候,同行的師兄說:「更好的風景還在後面呢!」大家的興緻便更高了。

車子沿著崎嶇的山路行進,上下顛簸,搖搖晃晃,不知不覺便見一片綠色橫亘在眼前。隱士們生活選址或依山傍水,或坐高坡而臨叢樹,房子可以是自己動手搭建,也可以是利用山民遺留下的房屋改建而成,這裡便是她們參禪、念佛、修行的場所。進了裡面,發現這裡別有洞天,茅蓬一側,有一大片菜園,果實累累,生機勃勃。不修茅蓬中的花與蟲,不修是我希望達到的境界。將不修的境界標舉出來,可以經常激勵自己的修行。每天早上五點醒來,念念經,打打坐,八九點左右吃早飯。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誦經、看書、出坡中度過。院子里收拾得乾乾淨淨,屋內各種樂器和書籍擺放得整整齊齊一塵不染。

當有人問及如何修行時,隱士說:「你只要不受慾望的困擾,你的心不受妄想的左右,那麼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並沒有區別」。在修學佛法時,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與佛對話」,即要看經、讀經,直接從經典中理解佛法。二是,身心與世界萬物的對話,與自然親密接觸中參悟佛法真諦。

走向門外,便聽見鳥兒嘰嘰喳喳地報唱,聲音是從門前老樹上傳出來的。抬頭見喜,大家都很高興。「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面對這樣的水,面對這樣的山,似乎不必再多說什麼了。

沿溪而上,如果你想了解心靈,那你就去找一條林中小溪,順著它的岸邊往上游或者下遊走一走吧。下面就是我在那兒的所見、所聞和所想。

在一處山道間,隱隱約約看見對面山坡上有一片黃燦燦的花,和一個出家師父飄動的身影。我們喊話,問師父種的是什麼菜,師父說是金針菜。之後又聽見師父說了幾句,卻沒有聽清說的是什麼意思,就繼續前行。一路上,峰迴路轉,我們時走時停,欣賞這水光山色。林中小憇,還真有人心一如山色碧的意趣呢,令人想起生命的飽滿與熱烈。我的心情也分外晴朗,對這裡的一草一木,倍感親切。

此時日已偏西,我們沿山間小路下山。在密密的松林中穿行,踩在厚厚的松針上,像是踩著毯子上似的。

快到山下時,我們在溪邊找到了一塊巨石。大家興緻勃勃,依石傍水,用高山罐點火煮茶。小魚和小蟹,在溪水中自由地游來爬去,為自己能置身最美麗的自然,品飲到最美麗的茶湯,而慶幸不已。品味眼前的終南山色,品味手中這杯禪茶的滋味,或許會給大家多留一些別樣回味吧。

暮色闌珊中,告別了終南山。這一天的感想實在太多太多,不是我這枝拙筆所能記錄下來的。儘管如此,這山,這水,這人,已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心底。

我知道,從今以後,不論我們置身於怎樣的境地,都時時會想起這翠碧的綠色,這潺潺的水聲,這簡樸的茅蓬……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題西林壁》一詩的語言風格?
關於「人情世故」最值得讀的書是什麼?
床邊故事會vol.1丨奧菲利婭
我們三個
Word 天,東野圭吾小說里的情意結,你懂嗎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