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小工具BlockTime | 尋找100個柳比歇夫
來自專欄 刻意讀書
2018年1月1日,我寫了一篇讀書筆記:
七公子 GL:歲月不曾饒過誰,我亦不曾饒過歲月——《奇特的一生》讀書筆記那會兒,是我使用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進行時間管理的第12天;而今天是第146天。
是時候拿出點好東西和大家分享了。
柳比歇夫何許人
《奇特的一生》,是一本柳比歇夫的個人傳記。
亨利·米勒在《北回歸線》里曾經這樣形容他的一位朋友:在他身體一側戳個洞,流出來的就是一個大英博物館;有時候流出來的,是整個亞洲。
亨利·米勒的這個朋友,就是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博學到什麼程度?
柳比歇夫是前蘇聯昆蟲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我認為至少還應該加上文學家和文學評論家)。在他去世的時候,「遺產」之龐大,讓身邊最親近的人都感到驚訝:
- 70餘部學術著作,探討的範圍從地蚤的分類一直蔓延到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無神論……專著和論文一共寫了五百多印張。五百印張什麼概念?等於一萬兩千五百張打字稿。
- 他醉心於和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寫信。1969年,他一共寫了283封信,發出69件印刷品。學術信札有時長達40頁,大部分可以直接集結出書。要知道,這只是他一年中寫的信,倘若生在自媒體的年代,他一定是個超級巨V。
- 人們讀他的信,常常誤以為他是文學研究家。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羅曼羅蘭、席勒、但丁、柏拉圖、雨果、歌德等多位作家的著作和原話,他可以憑記憶信手拈來地引用。坦白說,我看他的信,有點吃力。此外,他還精通和醉心於歷史、數學(尤其是統計學)、分類學。
你可能覺得這是一個工作狂魔、科學狂魔、寫信狂魔、讀書寫作狂魔。但不完全如此。對於生活的樂趣,他享受得一點也不少。
他有固定的體育活動,主要是游泳和散步,也喜歡走遍四方領略山河景色。
他每年可以看65部電影、歌劇、展覽和音樂會,還要寫影評。
82歲,也算是比較長壽了。
而且,他一天要睡10個小時。一累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不接受緊急的任務。
柳比歇夫從哪弄到了這麼多時間?
上帝是不是搞錯了?
時間這台公平機器出現例外了?
原因得從他26歲那年說起。
時間統計法
1916年,26歲的柳比歇夫獨創了一種「時間統計法」,開始記錄他每天的時間花費。就跟記流水賬一樣簡單,寫下做了什麼事,然後記上花了多長時間。他不是什麼瑣事都記錄,而是只記錄有價值的事情和時長。
柳比歇夫所記錄的時間分為兩類。
第I類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寫書、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參考書、做筆記、寫信)。
第II類工作包括做學術報告、講課、開學術討論會、看文藝作品,不屬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動都包括在內。
這一記,就是56年。直到柳比歇夫82歲去世,沒有一天間斷過。
還不止是記錄。
柳比歇夫每月會統計一次本月的時間花費。然後每年會大統計一次,這次大統計,他會認真做成一個詳盡的年終報告,細細統計自己一年的時間花費,並據此制定未來一年的時間分配計劃。
做這次大統計,通常會耗費柳比歇夫一個周左右的時間——不幹別的,專心統計自己的時間——他幾乎把他所有的統計學知識都用上了。
做完這個統計後,他非常樂於把各種統計圖表分享給他的親朋好友。
每次想起這個畫面,我心裡都有點複雜…難受…
一個不被理解的孤獨的幸福的人
柳比歇夫是一個分享欲很強的人。如果在今天,他必然是知乎大V、豆瓣紅人、微信公眾號10強玩家,而且他自己一定是樂此不疲。他把自己的年終統計圖表分享給自己的好友,大約是帶著把這套時間管理大法(人生幸福指南)推薦給他們使用的意思。
這就像一個人發現了一套武功秘籍,自己練成之後獲益匪淺。作為一個熱衷分享的利他主義者,如果不能讓更多人知道並享用這麼好的東西,對自己就是一種折磨。
然而,我們再也沒看到世界上有第二個人像柳比歇夫一樣記錄和統計自己的時間。
《奇特的一生》這本書問世之後,包括作者格拉寧在內的無數讀者都對柳比歇夫56年堅持記錄和統計時間的行為,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們在自認為了解了柳比歇夫之後,或者是掏出本子試用過一段時間統計法之後,一致認為:柳比歇夫真乃神人也,這得需要多麼大的毅力,才能堅持56年!
厲害了我的柳比歇夫!但臣妾做不到!
世人皆錯看了柳比歇夫和他的時間統計法。
試問哪有一種方法,非常難用,卻被一個人堅持了56年?唯一的解釋,就是人們並沒學會正確的使用方式。
隔著近100年的年齡差,我彷彿看到一位不被理解的孤獨的幸福的人,在哀嘆他的時間統計法無法得到真正的傳承。
連為他著書立傳之人——格拉寧,也同樣無法理解他,僅僅把他當成一種人界奇觀,簡直是一種天大的悲哀。哀莫大於——蓋棺論定的時候論錯了。
格拉寧談《奇特的一生》的創作:
從讀者的來信中,特別是從讀者口頭髮表的意見中,我漸漸發現了一種令我驚訝、令我不安的東西。許多實幹的、有遠大抱負的年輕人對柳比歇夫這一十分明智的、合理的時間統計法很感興趣,指望這個方法帶來成效。這種願望里有不對頭的東西,某種柳比歇夫所沒有的——就像我已經在小說中一再強調過的,與柳比歇夫、與他的時間統計法毫無關係的東西。
問題就在於:一個人只有向自己提出遠大目標時,這個時間統計法才能成立,因為我在小說中已談到,柳比歇夫利用時間的方法是與對待時間的道德態度不可分的。
格拉寧認為,柳比歇夫之所以能56年如一日地使用時間統計法,是源於他有遠大的目標以及對時間的道德態度——我認為這純屬扯淡,還上升到什麼道德上去了。
格拉寧的觀點是:柳比歇夫真厲害啊,這個時間統計法不是一般人能用的,無法輕易複製到別人身上。
我認為他完全搞錯了。這套方法,絕對可以複製。
而且越是年輕人,越可以用——的確不是適合所有人,首先你得是一個具有成長心智模式的人(與之相對的是固定心智模式),同時你得是一個認為自己的時間非常非常貴的人,對你而言比其他任何人都貴,比你擁有的任何實物都貴。
從第一天看到柳比歇夫的時間記錄時,書還沒看完,我就已經開始用了。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最適合我的時間管理法。
問題在於,格拉寧沒有搞懂時間統計法的正確使用方式。所以你才在這本書里看到一堆玄幻得不行的結論。
時間統計法的正確使用方式
其實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一點也不難堅持——堅持這個詞用的都有點大了。
那為什麼竟然沒有第二個人做到像柳比歇夫一樣一生堅持記錄和統計時間?作為已經堅持了146天的人,我有資格說一說什麼是時間統計法「正確的使用方式」。
時間統計法分成兩步:①記錄 ②統計。
①記錄
記錄是指把當天的一些「時間花得值」的事情記錄下來。記一下事件,再記一下這件事的耗時,別的什麼都不記,不記什麼心得感悟,也不記這件事是哪個時刻發生的。而且,耗時不用很精確,柳比歇夫的記錄精度是5分鐘。
實際上,根本不必每次都記錄得準確,比如寫作3個小時零10分鐘,你記上3小時是沒什麼問題的。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在一個更大的時間尺度上(一個月、一年)統計匯總、了解自我。實際上,我強烈建議多用估算。時間記錄法不需要完美主義心態。
而且,你得知道為什麼要記錄時間。
每年初,我們都能看到朋友圈紛紛立起各種Flag:2018年我要讀完100本書!2018年我要學好英語!2018年我要堅持每天健身!2018年我要看50部電影,出去旅行2次!
但問題是,你可能根本不了解你自己。就拿讀書來說,請問你2017年花了多少時間在讀書上?每本書花了多長時間?不同類型的書大約各花多長時間?讀書時間最多和最少的是哪幾個月份?為什麼這幾個月份讀書時間會多或少?
這就好比說我們打算從今天起要優化開銷,你得先記賬,先了解自己一貫是怎麼花錢的。想優化,你得現有一個詳細真實的賬本才行。
每個人都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包括你我。我們活了這麼長久,想了解、想做成的事情那麼多,竟然很少有人先靜下心來了解一下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記錄然後看著記錄積累,想像一年以後、基於每天堅持記錄才能得到的那個統計年鑒,這個過程最大的意義,是在幫我們找回耐心。
因為時間是不會因為你急或不急而快走或慢走一秒的。
②統計
統計才是真正麻煩的事情。很難想像在本子上記錄時間的柳比歇夫是如何進行精細化統計的。
想想看,我手裡拿著記錄了一年365的時間記錄(這是一本很好的日記),我想知道自己這一年讀了多長時間的書,都讀了哪些書,每本書花了多長時間,怎麼辦?
來吧,一頁一頁翻吧,一項一項算吧。類似讀書這種維度,至少還有好多個需要統計的吧。
而且,如果你想知道自己這個周和上個周、這個月和上個月的時間花費差別在哪裡,對著這個記得密密麻麻的本子,你該怎麼辦?
但統計是可解決的,也是這套方法的核心樂趣所在(誰知道你想知道關於自己的哪些奇葩維度的事情 =. =)。
而且我們比柳比歇夫幸運多了,統計是可以工具化的。BlockTime,可以幫我們大幅提高統計效率。
我的時間統計法
下面簡單說一下我對時間統計法的實踐過程。
最開始,我用本子和筆記錄時間。
每天晚上,我需要把當天的時間加一下,偶爾還會加錯。
在我記錄了半個月的時候,我遇到了真正的麻煩:因為最終要利用Excel進行統計,所以我需要把這些記錄一個字一個字先敲進Excel。僅僅半個月的記錄,我就花了45分鐘進行搬運。
這可不太妙。要棄坑的節奏。
我想了一下,開始用手機備忘錄進行時間記錄。只要設置好分隔符,搬運到Excel的工作就變簡單了——複製,粘貼,分列。
但是,統計仍然是個麻煩。因為手機備忘錄沒有任何計算功能,它無法幫我自動分類匯總每天、每周、每月乃至全部的時間。
為了解決記錄不便、統計困難的問題,我開始尋找時間記錄工具,從app到小程序。在查找並試用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時間管理工具後,很遺憾,沒發現一個能夠復現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的工具。甚至,大部分工具連記錄的功能都滿足不了。
有些工具號稱是基於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卻完全搞錯了邏輯。比如說最大的設計敗筆——用計時器讀秒計時——這完全沒考慮到一個時間記錄工具真正需要的實用性、易用性和容錯性。我需要的是一個像本子一樣的東西。
我在知乎上搜到這樣一個答案,簡直感動的要哭了:
沒有?那好,不如親手搞一個出來。我找來了森哥一起開發這個小工具。
這個小工具設計理念很簡單,就是要實現像本子一樣方便地記錄事件和時間。同時要有自動分類匯總時間的功能,並支持導出原始記錄數據。
這就是BlockTime。
知乎用戶@weimo,你還在堅持用挖財記錄時間么?歡迎你試用一下我們的小工具BlockTime。
下個版本,我們將在統計功能上做更多文章。目前的統計雖然簡單,但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BlockTime,最開始就只是為我的個人需求開發的。在開發過程中,慢慢變成了為我和森哥兩個人開發的。因為他也變成時間統計法的重度用戶——在等待BlockTime上線的過程中,我們倆都在使用便簽工具堅持記錄時間。
BlockTime的設計師 yanny 同學也開始使用時間統計法。
現在,我們想把這個真正稱得上「復現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的小工具BlockTime,分享給渴望了解自己、渴望成長、渴望過好這一生的你。
時間統計法並不會讓我們活成和柳比歇夫一模一樣的人。因為每個人對時間價值的理解是不同的。你可以定義你自己的時間價值,然後朝著最想成為的自己,小步地、持續地、耐心地前進——所謂最想成為的自己,取決於我們最想把時間花在哪裡;所謂的自我,是我們所花費的時間、所做的事情的集合。
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如果讓自己一生的時間花得更值?這是一個有解法的問題。
使用時間統計法的3個初始建議
為什麼柳比歇夫之後再無柳比歇夫?
我認為原因有兩個。
1 大部分人誤解了柳比歇夫,誤解了他的時間統計法
2 記錄和統計很麻煩
在技術如此強大的今天,我覺得第2個問題不再是問題,或者說之所以會是問題,是因為第1個問題的存在——以前的產品設計者並沒有真正讀懂柳比歇夫和他的時間統計法。如果一個產品連設計者自己都不願意買、用不下去,那麼就很成問題了。
第2個問題,我們將通過BlockTime進行解決。
而第1個問題,說簡單很簡單,馬上開始記錄就行了;說複雜很複雜,這是一個關於「如何過好這一生」的問題。
如果你有興趣用一用BlockTime小程序,我有3個最重要的建議:
1 一旦開始記錄,就堅持下去。什麼都不用想,就是每天堅持記錄。如果哪天沒記錄,第二天可以進行補記。相信我,你什麼道理都可以不聽,只要堅持記錄,一段時間後你就會自動開始思考時間這個概念。這段時間需要一個月甚至幾個月。
2 一開始不要貪多。先簡簡單單記錄下你認為這一天時間花的最值的幾件事情,哪怕一天只有一件值得記錄的事,哪怕一件事只有10分鐘或5分鐘。大量的事情是不需要記錄的。3 注意選擇分類——I類時間:非常值,II類時間:比較值。每個人認為時間花的最值的事情是不同的,我個人強烈建議你以成長為核心指標,去思考自己所記錄下的每件事情,是I類還是II類。
尋找100個柳比歇夫
在這裡,我想發起尋找100個柳比歇夫,100個能堅持使用時間統計法的人。要求如下:
1 讀過格拉寧寫的柳比歇夫傳記《奇特的一生》
2 能堅持使用BlockTime記錄時間
有興趣的可以加我微信:rickyqs。我們拉個群一起討論時間統計法真正的精髓以及實際使用中的經驗和問題。
雖然最開始肯定找不到100個,但10個、5個,甚至只有3個都沒關係。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從來都是需要耐心的。
「柳比歇夫並沒有建樹豐功偉績,可他建樹的要比功績的意義更為重大——那就是過得很好的一生。」我們也不必把生活過成「柳比歇夫式奇特的一生」,只要過成我們自己滿意的一生就好。
我已經把之前所有的時間記錄導入到了BlockTime中。用微信掃這個太陽碼,開始你的時間記錄之旅。
推薦閱讀:
TAG:時間管理 | 柳比歇夫 | GTDGettingThingsD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