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城市的四個維度

介入城市的四個維度

全球化思考切入城市

/

全球化進程已經進行了一百多年,現代主義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一個結果。

我們現在所提及的全球化概念和之前提到的還有所不同,現今的全球化需要更多地和互聯網以及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結合起來,是一種深度的全球化。

西方國家全球化進程比我們早了百年左右,我們現在正在重複這個進程。

比如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都市的死與生》中觀察到的紐約城市更新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人性尺度的消逝、公共空間的消失、街區尺度的變化等,這些現象正在國內很多城市的大規模城市更新中重複上演。如果我們站在全球化的跨時間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就不會覺得很突兀。

改革開放將近四十年的時間裡的快速發展是一個被動全球化的過程。

國內城市格局、城市現象、城市生產、消費、流通等領域以及其它要素都是全球主義的一個翻版。拍一張國內城市的照片,會發現與處於同一社會水平時期的國外城市面貌差別不大。

城市是生產、消費邏輯的必然結果,生產、消費的邏輯一樣,城市呈現姿態也就大致相同,因此我們進入到一種「城市結構上的千篇一律」的狀態。不管設計師如何在圖紙上尋找一種城市的差異化狀態,生產、消費邏輯是不變的,城市結構最終也是趨同的。

「中國的城市需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一方面需要從西方國家走過的道路中尋找答案。西方國家對全球城市的深刻認知令其城市發展在後來呈現出一種有意思的狀態。對於西方城市因批判而呈現出的新的狀態,我們可以直接拿來學習,不是簡單地拷貝,而是學習全球視野的方法。

另一方面國內城市出現一些本土狀態,比如集體空間、城中村等,這些可能西方國家城市中並沒有出現,我們出現的某些狀態已經超越西方,需要我們就自己出現的問題尋找答案。

一種全新的、有趣的、以中國為基礎價值輸出的全球化狀態正在形成。

人文情懷的自覺意識

/

基於行業與職業的要求,建築師需要具備更為廣闊的人文情懷。

一方面建築師要做產品,另一方面建築師覺得作品不應該通過破壞原有自然生態被創造出來,此外還要考慮作品是否會對社會形態造成割裂與傷害。建築師於多重身份中迷茫分割,愈感痛苦,卻依舊要給專業和職業一種「持守」。

建築師所要做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要建造,建造的過程勢必造成將「城市裡的自然」趕出去,而城市本身又是一個反自然的狀態。即便有人提出生態建築學和生態城市的理論,但我個人認為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基於職業於矛盾中生長,基於一個人的身份思考,更需多一分敬畏。取捨的過程是痛苦的,但城市卻依舊會隨著歷史的車輪呈現它應有的發展態勢。

哲學鏈接

/

建築學是我看到哲學的一個利器,最終目的回到哲學,倒過來哲學又於建築學中有所體現,兩者相互交融共生。

我對於建築學的興趣,在於從藝術家的角度,感受創造建築的藝術樂趣,相對而言我更對哲學的思辨內容感興趣。建築學是通向哲學道路的一個路徑,因為建築學是一個具有較高綜合性的學科,建築學研究空間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空間的問題本身就是哲學的終極問題。

建築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元素是人在建築裡面的生活狀態,哲學也在研究人。建築學跟哲學非常相像,建築學在建構一個龐大時空體系,哲學同樣如此,兩者最終目的都是讓我們在各自的體系裡面找到自己的價值。

若想真正意義上解決建築學問題,需要從哲學角度去思考,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根本價值所在,重新對建築學進行建構。

如果說哲學是水面下的冰山,建築學則是水面上的一角。

詩化生活陳述城市日常

/

詩是我主要的生活內容。以一個詩人的視角看待一個城市的發展,幾乎和專業沒關係,瞬間的觸及與思考、詩化了的生活與日常、連帶每時每刻的冥想與感動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與城市溫暖的連接。

碎片化的表達狀態,不再讓語言的理性和邏輯介入城市,而是以「人化」的建築態度來建立一種城市的美妙。

好或不好的生活、好或不好的城市、好或不好的現象中存在一種自在狀態。

中國道家學說和禪宗智慧的啟示,讓我更希望回到中國古代人文的一種生活狀態和寫作狀態,自然地接受一種詩意生活棲居與當代文化語言的對話狀態中去,以現代的表達手法轉譯一種古人的深思與自在。並在「自我」與「自在」之中給予人生一種「徜徉漫步」的生活方式。

將自我抽離出來,問道天地人合一

禪宗的哲學是把對「我」的執念抽離。

道家與禪宗在本質上是相通的。

天地人的概念里,人是「中間狀態」的呈現,古人幾千年的思索與追問給予我們的應是一種問道的態度,以及在問道過程中的「自我」的狀態。

並非不偏不倚,或者可以說是「居中」。

在王維、陶淵明、李白的詩詞中你看不到「我」,

他們詩句中的山、樹、水、鳥、雲等都屬於自然與天地,

無形之中的「我」已經融入自然和時間之中。

行走於都市與鄉野之間

可以問大道,則大道如初;

可以問路向何方?足下相關。

詩人是一種缺失了的城市物種,

相關城市的記憶與紀念生長中,

應不畏不懼,

方可向上向下去思索,

留下的未必是哲學,

但一定有情感的介入。

生活,

總是開了無數的門和無數的窗

也許,

可以多一分自在。

推薦閱讀:

建築公司員工個人工作總結
建築手繪——大神級別
7種高大上,但不會增值的別墅功能
哈佛原版studio課程 | 漢藝景觀建築策略課--《古巴的新政權》限時報名
致建築行業的學生

TAG:城市 | 建築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