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APOD中文版)4.30-5.6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APOD中文版)4.30-5.6

來自專欄 天文在線

2018 年 4 月 30 日

日全食日冕的高動態範圍影像

影像提供與版權: Nicolas Lefaudeux

說明: 美國大日食到底有多精采呢? 這張高動態範圍主題影像證明,它或許比我們所知的還要更精采。 在去年的8月21日,沿著一道橫貫美國的狹窄路徑上,月亮 擋在太陽前方達數分鐘之久。 雖然這個事件,是人類歷史上擁有最多影像記錄的事件之一,但是上面這張影像,因為需要極大量的數位提交,直到最近才得以完成,並且呈現了有史以來拍到的最細緻日冕景觀之一。 由極端熾熱的氣體聚成的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期間肉眼才得見。 這張主題影像,總共整合了70多幅曝光時間長短不一的照片。這系列的互補式高動態範圍影像,獲得足夠的細節,讓我們得以見到日冕的運動。 這批影像攝於美國.奧勒岡州.Unity當地早晨,以確保有穩定的大氣視寧度。 地球上可見的下一次日全食,將發生在2019年7月,然而下一個整個北美洲和美國都看得到的日全食,得再等到2024年4月。

2018 年 5 月 1 日

極光與日出

影像提供: NASA,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Ricky Arnold

說明: 在國際太空站上,能觀賞極光的時段,侷限在日出之前,然後背景中的地球就變得過於明亮,淹沒了一切。很遺憾的,縱然在日落後,由於國際太空站在高速繞地球運動,這也意味著日出就在短短的47分鐘之後。在這幅主題影像里,綠極光出現在國際太空站下方及右上方的地平線附近,而日出則從左上角逐漸接近。從太空觀看極光很容易入迷,因為極光形狀的變化酷似巨大的綠色阿米巴原蟲。極光是源自太陽的高能電子和質子,撞擊地球磁場,然後高速螺旋掉向地球,激發大氣中的原子和分子後所發出輝光。國際太空站的軌道高度和極光幾乎一樣,在影片中有多次穿過稀薄的極光上層,但是這類事件並不會危害到太空人,也不會造成極光形狀的改變。

2018 年 5 月 2 日

石圈上空的月暈

影像提供與版權: Alyn Wallace Photography

說明: 你看過月亮周圍的暈環嗎?這種相當常見的景觀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幾乎覆蓋整個天際的高空薄雲里,有數以百萬計的小冰晶,而每個冰晶都像是一個細小的透鏡。因為大多數的這些冰晶形似頎長的六面體,光從一個晶面進入然後從對面穿出,發生22度角的折射,正好是月暈的半徑。在白天,有時也會見到類似的日暈。然而,在雲內冰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仍是研究的課題。在這張主題影像里,地面上的石圈和天空中的暈環相互呼應。在這張一個月前攝於英國.威爾斯.Pontypridd Common(龐特普里斯公有地)的影像里,石圈中心的搖石是上次河期的孑遺,而構成石圈的石頭,則是晚在19世紀才放置的。

2018 年 5 月 3 日

落日的反方向

影像提供與版權: Roy Spencer

說明: 4月30日,一輪滿月從落日的反方向升起。在這張天空影像里,暈黃的月華,襯在美國.阿拉巴馬州東北部的路易斯山矮樹林立的稜線之後。分享這片和太陽反向的長焦鏡頭視野的,還有地球灰色的影子、粉紅的金星帶和明亮的木星。接近5月8日"木星沖"位置的木星,周圍環繞著三個針尖光斑狀的伽利略衛星。其中,木衛一緊貼在木星的下方,位在上方的分別是木衛三和木衛四。更近更亮的,則是地球的天然衛星─月亮;它雖然看起來龐大無比,然而它實際的體積比木衛三和木衛四小,但略大於擁有大量水的木衛二。此外,目光敏銳的讀者還會注意到,清朗的夜空有二道位在二部噴射機後方的光痕。

2018 年 5 月 4 日

M101方向的景觀

影像提供與版權: Joonhwa Lee

說明: 龐大美麗的螺旋星系M101,是梅西葉著名星表裡的最後一個天體,但這並不代表它是重要性最低者之一。這個跨幅約170,000光年的龐大星系,大小几乎是我們銀河系的兩倍。在十九世紀羅斯伯爵使用帕森城大望遠鏡進行觀測時,M101是透過此望遠鏡所見到的首批"螺旋星雲"之一。在這幅現代的望遠鏡影像里,M101、銀河系帶星芒的前景恆星、及M101的一個矮伴星系NGC 5474(右下角)分享了這片視野。而沈浸在這個大星系星光里的銀河恆星,其色澤仍清晰可辨。在這個星系裡,核心主要是由低溫泛黃恆星所組成,宏偉的螺旋臂上則交織著泛藍的熾熱年輕恆星和不透光的塵埃帶和粉紅的恆星形成區。亦名為風車星系的M101,位在北天的大熊座之內,離我們約有2千3百萬光年遠。NGC 5474在過去與龐大的M101可能曾有多次近距離接近,因此形狀發生了扭曲。

2018 年 5 月 5 日

史蒂克妮隕石坑

影像提供: HiRISE, MRO, LPL (U. Arizona), NASA

說明: 史蒂克妮撞擊坑是火衛一最大的撞擊坑,它是因數學家 Chloe Angeline Stickney Hall而得名,而她更是在1877年發現火星二顆衛星的天文學家霍耳之妻子。 史蒂克妮隕石坑的寬度超過9公里,幾乎是火衛一的直徑之半,因此造成這個隕石坑的撞擊,可能也幾乎讓這顆衛星粉身碎骨。 這張色澤經過強化,呈現這個撞擊坑及它周圍景觀的精彩影像,是在2008年由火星探勘號上的HiRISE相機,以大約6萬公里距離掠過火衛一 時拍攝的。 雖然酷似小行星的火衛一,表面重力不到地球的千分之一,但隕石坑內的條痕,可能是長久以來鬆散物質滑落坑底所造成的。 靠近隕石坑邊牆的淡藍區域,應是較近期曝露出的表面。影像中這些有趣但起源不明的溝槽,或許和造成這個坑的撞擊有關。

2018 年 5 月 6 日

布萊斯峽谷上空的流星、行星與銀河

影像提供與版權: Dave Lane

說明: 有時候,天與地可以同時美麗和忙碌兼備。 這幅影像前景的地貌,位在美國.猶他州的布萊斯峽谷之內,而該地是以歷經數百萬年浸蝕的奇石著稱。 上方很上鏡頭的天空景象,有我們銀河系的弧形中央盤面、三架路過地平線附近的飛機所留下的短光痕、至少4顆寶瓶座流星留下的長光痕、以及包括夏三角在內的眾多亮星。 上面這幅全景主題影像,是由2014年當晚所拍攝的12張較小範圍照片拼接而成。 年年復現的寶瓶座流星雨,今年在昨晚和今晚達到極大期,而夠耐心且眼睛適應幽暗環境的觀星人,預期每數分鐘可見到一顆流星。

由星友空間網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鏡像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獲取更多天文和天象信息,請關注微博及微信公眾號天文在線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APOD中文版)2.12-2.18
如何在天文學中正確的起步
冥王星的前世今生,從行星到矮行星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APOD中文版)3.19-3.25
Note:旋轉跳躍我閉著眼--黏滯項、角動量、吸積盤

TAG:自然科學 | 天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