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天使愛美麗》,走進巴黎名媛的世界
來自專欄 Ella三黑環遊世界
「如果註定孤獨,那麼我願意去愛全世界」——《天使愛美麗》
每次看《天使愛美麗》時都幸福無比,身上每一個毛細孔都浸滿了歡樂。因為它告訴人們什麼是生活的樂趣。每個人因為你自己都可以生活在童話中。但我也沒想過有一天我能在巴黎住進像電影《天使愛美麗》一樣但擁有200多年歷史的房子,也是目前為止我在Airbnb愛彼迎找到的最溫馨和精緻的房子。
(天使愛美麗劇照)
室內裝飾彷彿讓人置身於電影《天使愛美麗》——溫馨古老的地毯、優雅舒適的法式沙發、暗黃溫暖的燈光,好像「愛美麗」張開雙手,歡迎我住進她的家,走進她的世界。這種溫馨的格調,讓心與這時尚,看似遙不可及的巴黎的距離,只剩下揭開一個神秘的盒子,像一個巴黎人那樣,去尋找盒子的主人了。
「凱瑟琳,你知道嗎?剛才我看見你們前總統薩科齊,從我房間的窗戶經過,是我看錯了嗎?」我驚訝地看著巴黎的房東凱瑟琳,激動地說。「是他呀,你現在是他的鄰居了,他每天至少要從你窗前經過兩次,因為他要去遛狗。」我的房東凱瑟琳笑著說。
(和房東凱瑟琳)
她的房子位於巴黎十六區,是最著名的富人區,社會各界名流雲集於此。關於巴黎十六區的傳奇色彩,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但更讓我驚訝的是房東凱瑟琳曾經是30年前,巴黎最炙手可熱的服裝設計師,按照她兒子Bertrant的話:她是當年巴黎最美麗、最優雅的名媛之一。
(凱瑟琳二十八歲的照片)
房子擺放了一張凱瑟琳28歲時的照片,照片把半個世紀以前的某一瞬間記錄下來,記錄了這位巴黎名媛的優雅與自信。
半個世紀,凱瑟琳給歐洲皇室貴族、社會名媛顯貴設計了很多絕美的婚紗和晚禮服。從她那些厚厚的相冊中,我看到了時光從她身上流逝的痕迹。她的設計風格隨著時代與時尚的變遷,更加有韻味和自信,我想她的衣服,就是她人生的寫照吧。
這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多少年前,凱瑟琳受一名沙烏地阿拉伯公主邀請,給她設計一套晚禮服。凱瑟琳從巴黎飛過去,給她量體裁衣。一開門,她被眼前的奢華驚呆了:公主坐在一張舒服的沙發上,有10個以上的女僕侍候在旁,旁邊一張長長的餐桌,餐桌上擺滿了彩色的甜點,公主嘴裡含著,手裡拿著,女侍者們手裡也拿著,一一等候著送進公主的口中。公主的身材已經非常肥胖,可凱瑟琳卻聽到女僕們異口同聲地說:「公主,您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您很美麗,你很優雅……」 當凱瑟利要求公主站起來,給她量體時,公主卻說,我就這樣坐著,你幫我量吧。凱瑟琳啞口無言,最後她還是讓沙特公主站起來,完成體量。
三個月後,凱瑟琳把衣服做好了,親自送到沙特給公主,誰知三個月不見,公主更胖了,晚禮服穿不上,最後她使勁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讓公主把衣服穿上了。凱瑟琳對我說:女人最大的本錢是自己的美貌和智慧,能夠分辨是非是一種能力,能時刻讓自己美麗,光彩照人,也是一種能力。
那天,我給自己買了一條漂亮的連體褲裙,還配了一雙優雅的黑色平底鞋。新鞋折磨著我的腳跟,出門時我換了一雙休閑的白帆布鞋。凱瑟琳從房間走出來,叫住了我,說:「Ella,建議你把你的黑色平底鞋穿上,你還年輕,去毫無保留地享受你的美麗吧!更加重要的是,享受你青春精緻的美。沒有任何事情能夠阻止你穿著美麗,不管任何場合,做精緻的你,休閑也有休閑的精緻,也許那個對的人,就在巴黎街頭的某一個拐彎處,等著你呢!」凱瑟琳的眼睛泛著一點點光,似乎青春對她來說,是美好的,是懷戀的,是值得一輩子去回味的,甚至去回味一件衣服,一雙鞋子所給她帶來的青春故事。
凱瑟琳的話如雷鳴般擊中我的心臟——精緻的生活,這對我這個馬大哈的女漢子來說,完全是不匹配的事。然而住進《天使愛美麗》般如此精緻的房子,從溫暖的地毯到金黃色的法式沙發,再到餐桌上精美的一碗一瓢羹,甚至客廳里兩盞從一個座古老的教堂里,買回來的檯燈……房子里所有傢具,似乎都有一種生命,傳遞了百年前工匠們對生活藝術的極致追求,傳遞了古代人們對生活的敬意以及珍惜,這些都足以讓自己覺得生活很美好。
我一直以為,成為一個極簡主義者,便可以心無旁騖,專註自己,做自己的事,身邊之物是虛無的。但在凱瑟琳家住上了幾天,我發現,我喜歡,甚至愛上了這種極致的生活。花一點心思好好打扮自己,給自己買一束花,清晨溫柔的陽光下,用漂亮的瓷器餐具享用一份美好的早餐,一天的開始沒有任何事比這種對生活極致的追求來得重要。
住在這名巴黎名媛的家裡,走進她的世界,也走進了她的朋友圈。離開前的一個晚上,凱瑟琳做了一頓豐盛的法式大餐,邀請我還有他的一個朋友共進晚餐。我在房子附近的一家葡萄酒商店挑選了一瓶勃艮第的干紅葡萄酒。勃艮第的優雅口感,適合凱瑟琳優雅的氣質。她的朋友也並非一般人物,是一名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項目工程師,負責著人類登火星項目。
這些人只有在新聞,電視里才能看見,沒想到他就坐在我的面前,討論著是否願意成為第一批抵達火星的地球人。這樣的交談,這樣的晚餐,似乎讓我置身於電影,似乎只有電影,才會讓旅行,讓生活,不可思議起來。但,似乎,我在經歷著這、不可思議。
住進《天使愛美麗》,走進凱瑟琳的世界,我跟這位巴黎名媛學到了:精緻的生活,可以讓心情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歡悅,就好像在溫暖的陽光下,在巴黎的露天廣場上享受一杯咖啡一樣,準備好,等待著生命中的一切,不可思議。
當你住進像電影《天使愛美麗》那樣的房子的時候,我希望你第一個去到的地方就是《天使愛美麗》咖啡館的原型開始你的巴黎之旅,那是你成為一個巴黎人的開始。
電影《天使愛美麗》咖啡館原型
咖啡館位於蒙特高地附近,離愛牆不遠。建議你在這裡喝醉,旁邊就有地鐵站讓你回家。
這家咖啡館已有百年歷史,始建於1912年,2001年電影《天使愛美麗》在這裡取景拍攝,咖啡館從此名聲大噪,眾多影迷慕名而來。從推開門的那一瞬就彷彿穿越到電影的場景里。
走進咖啡館,我也想嘗試一下約瑟夫曾經坐過的位置,用一種強有力的佔有慾去窺看巴黎人的生活。四月初的巴黎,下午八點以後太陽才離開了天邊。來往的客人,大部分是巴黎人。他們或是帶著一本書,點了一杯拍葡萄酒,翻開閱讀著;有的客人,直接掏出今天沒有完成的工作,把小小的餐桌瞬間成為一個臨時辦公室,有的巴黎人百無聊賴地坐在吧台前,休閑的看著報紙。
服務員不像電影中服務員的全都是女生,而是有不少健壯的男子,酒保也是一名帥哥。
店裡放著一張「愛美麗」的大頭照,在通向洗手間的廊道里,有一個櫥窗擺放著電影里的很多道具,和電影的紀念品,所以影迷不可錯過。
在巴黎愛牆下表白你愛的人
幾年前奶奶在世的時候,我帶她去了廈門大學,在寫有「我愛你」三個字的愛牆前,奶奶留下了她珍貴的倩影。從此以後,我對愛牆有一種神奇的感覺,這是一種超越愛情的感悟。
「我愛你」三個字,還包含著寶貴的親情和友情。於是我來到巴黎的蒙特高地,聖心堂附近的一個街心公園內的一堵愛牆面前,去對那些我人生中重要的人,說個愛。
巴黎愛牆的創立者是一個音樂家,叫巴隆。他搜集了300多種語言書寫的「我愛你」,請一位法國女設計家設計了愛牆。愛牆有40平方米,由511塊深藍色的長方形瓷磚組成,上面用311種字體和280種語言寫滿了同一句話「我愛你」。在牆的最左側可以找到豎排的3個中文字。在牆的上方有一幅穿深藍色弔帶裙的美女像,旁邊幾行小字寫道:「保持理智,強求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愛牆的鼻祖。
而詩人徐志摩也曾寫過一首詩《起造一座牆》「你我千萬不可褻瀆那一個字,別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我不僅要你最柔軟的柔情,蕉衣似的永遠裹著我的心;我還要你的愛有純鋼似的強,在這流動的生命里起造一座牆;任憑秋風吹盡滿園的黃葉,任憑白蟻蛀爛千年的畫壁;就使有一天霹靂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愛牆」內的自由!」
爬上聖心堂的制高點,俯瞰整座巴黎
蒙馬特高地到處都有傳說的地方。這裡曾是一片布滿葡萄園、磨坊風車的鄉間小村落,1860年才被當時負責巴黎城市改造的塞納大省省長、巴黎警察局長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 Eugène Haussmann)劃歸巴黎市,從此它就成為了巴黎的一個區。
目前這裡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就是山頂的聖心教堂還有山下的紅磨坊、愛牆等,電影《天使愛美麗》也曾選作這裡作為拍攝地。
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中的巴黎,我都在埃菲爾鐵塔上親眼目睹了,但從沒有在蒙特高地,聖心堂的制高點上,俯瞰巴黎的另一面。在走進聖心堂正門一個下台階的地方,進過僅由一個人穿行的旋轉樓梯,瞬間爬上了教堂的最高點。從那裡看巴黎,埃菲爾鐵塔瞬間溫柔了,鋼結構與巴黎經典的灰瓦房頂相融合,沒有誰喧賓奪主,沒有誰容不下誰。
電影《盜夢空間》中的德比爾哈克姆橋
歷史上最多被電影取景的城市中,巴黎應該名列前茅。幾年前看了好萊塢電影《盜夢空間》,一直嚮往著再次回到巴黎,一定要到達這個一直錯過的地方。
房東凱瑟琳的房子位於16區,離德比爾哈克姆橋很近,所以這是這趟旅行,不得不去的地方了。
德比爾哈克姆橋,舊稱帕西橋是一條位於法國巴黎的鋼製拱橋,連接巴黎十五區和巴黎十六區,橫跨塞納河以及河道中央的天鵝島。橋樑長237米,寬24.7米,於1905年落成。
夕陽西下,兩排鋼製的鐵柱在地上留下了溫柔的倩影,夕陽也溫柔了遠處的埃菲爾鐵塔,眼看這一切,它們在呼吸著巴黎的浪漫空氣,好像隨便一個鏡頭,都是藝術,隨便一個吻都是深情的,隨便的散漫經過,都在被保留腦海里的五維時空里。
人骨墓穴
讓我們走進擁有600萬巴黎亡靈遺骸的地下墓穴中,感受生與死如此短距離的觸碰。
在巴黎第十四區有這樣一座曲折蜿蜒、空蕩神秘的地下城。這裡曾經是採石場,巴黎的一些著名的教堂或者其他建築,它們的原石全部來自於巴黎地底下。
經過一個人行走的螺旋樓梯,經過半分鐘,我們來到巴黎最深的地下。走過常常的隧道,還沒有看到任何人骨。了避免訪客的心理和視力受到太大衝擊,旅程的起點沒有直接設置在人骨墓穴墓門口,而是先蜿蜒經過一段保持著當年採石場原貌的隧道。
直到看到這個很不顯眼的入口,遠看甚至看不到任何標識,只有走近了才能發現僅容單人通行的小門上方,不比民居門牌大多少的牌子上寫著「人骨墓穴入口」幾個字。房間內沒有任何特別裝飾,只有牆上掛著 「禁止損壞或偷竊墓穴人骨」的告示,成了對遊客將要看到之物的唯一提醒。
18世紀,巴黎瘟疫橫行,城中各處公墓屍滿為患,有時甚至一場大雨過後就會有無數屍骨露出地面。於是巴黎市議會下令將墓地中的遺骨搬運至因開採石料而遺留下來的地下隧道中。經過了歷史上幾次大規模遺骨遷移,600萬曾經的巴黎居民如今就長眠於此。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與如此多的屍骨近距離接觸。生與死,似乎並不是我習慣思維上的非生即死,而是兩者是有一個循環的過程。人死了,靈魂還在,思想還在,那些他曾經留在世上的東西還在,哪怕他的屍骨異處,淹沒在這600萬的屍骸的海洋里。
尋找雨果故居
每次來巴黎,我喜歡閱讀雨果的《九三年》、《巴黎聖母院》,還有《悲慘世界》。
為了尋根,我找到了位於孚日廣場豪維克多·雨果的故居。他的故居位於廣場東南角六號,這條拱廊的盡頭。發表《巴黎聖母院》之後,1832年至1848年,雨果在此居住了十六年,寫下《瑪麗·都鐸》和《悲慘世界》的大部分。
故居裡面,有一個房間我特別喜歡,那是「中國廳」,他和他的夫人都很喜歡東方的藝術品。走過中國廳,你會發現一張高大的書桌。雨果喜歡站起來寫作,這可能是這位大文豪文思泉湧的一個秘訣。
雨果的卧室,這並不是此地原來的樣子,而是根據照片和雨果孫輩的回憶,復原大師在雨果大街公寓去世時的卧室場景。1885年5月22日雨果去世,共和國決定為他舉行國葬。兩百萬人佇立街頭,跟隨靈車,雨果的遺體被送至先賢祠安葬,緬懷這位文豪的離世。
流連在拉丁區、走進莎士比亞書店買一本書
周末,我來到了位於拉丁區,巴黎聖母院附近的一家書店——莎士比亞書店,探尋愛爾蘭作家詹姆斯的蹤跡。
老喬治1951年在巴黎開了這家書店,年輕時他像個流浪漢一樣四處遊走,也在這個過程里被友善對待。尤其是1930年代他在中美洲的一次旅途中,生病到無法照顧自己,是當地瑪雅部落的陌生人照顧他並給他提供住處。這種無私精神讓莎士比亞書店有了延續至今的「風滾草」文化,老喬治希望書店成為所有人都可以居住的地方。
莎士比亞書店只銷售英文版圖書,一樓銷售當下主要流行英文書籍,二樓放置了很多歷史久遠的圖書,供讀者翻閱。一樓賣書,二樓更像是穿越時空的閱讀空間。
從二樓的窗戶看出去,巴黎聖母院巍峨地直聳雲霄,塞納河的水緩緩流過,經歷冬眠的樹葉開始忙碌地發芽了。在這裡的閱讀時光,似乎停止了。
最後在埃菲爾鐵塔前喝一杯香檳
從中學上地理課,了解到巴黎,了解到埃菲爾鐵塔時,我便希望人生要來一次巴黎。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長,我對巴黎有更加清晰的慾望——在埃菲爾鐵塔下,喝一杯香檳。
香檳是一種起泡酒,只有在法國香檳地區所生產和釀造的起泡酒,才叫做香檳,其他的統一被稱為起泡酒。既然香檳代表著法國,在最具代表的巴黎建築中,舉一杯香檳,便成為我人生不得不嘗試的事情。
最終我實現了自己從小就幻想的畫面,在巴黎鐵搭下喝著香檳,無所事事的看著巴黎的人們,也許巴黎鐵塔會一直在那裡,但年輕的人總是不會停止追求浪漫。
我記得海明威曾說:「如果你年輕時有幸停留巴黎,那麼你的餘生無論去往哪裡,巴黎永遠會與你在一起,因為它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是啊,無數人嚮往巴黎和留戀著巴黎,就像迷戀一個一往情深的戀人,他觸不可及又近在咫尺,卻讓你無法擺脫他的氣息,但你從不後悔相愛一場。年輕的你,去巴黎看看吧。
http://weixin.qq.com/r/OUhdRS3EyHC3rWkm9x0r (二維碼自動識別)
環球旅居中,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Ella三黑環遊世界
環球旅行作家,已出版《就這樣,我睡了全世界的沙發》 微博@Ella三黑環遊世界 微信ella3hei
推薦閱讀:
※乾貨+不為拍照服務的行裝都是耍流氓(春夏篇)
※自駕川藏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恐飛者坐長途飛機是種什麼體驗?
※「決不撤書,你們幾個月後就會忘記」!我們的確忘記了
※桂林旅遊地圖以及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