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亂象叢生,古風圈何去何從?
前幾日和朋友偶然的談到了」古風圈「的事情,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所以我特邀請了他來寫一篇關於」古風圈「的文章。
以下是原文:
文/暴躁的四塊
近來在抖音上火了不少古風歌曲,作為一個古風迷的我卻無法由衷的開心起來。
為什麼這麼說?不是出自對抖音的偏見,而是由於對古風的隱憂。
如何看待古風圈的發展史
中國所謂「古風圈」之概念最早始於劍三遊戲。
一群有著共同的仙俠情懷,江湖情懷的人相約在昆崙山,無鹽島……一起通宵刷著副本,尋仙論道。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一個小圈子,繼而又有人在這個圈子裡上傳一些遊戲主題的歌曲,唯美的編曲,配以古典的填詞,就行成了古風圈的雛形。
古風圈的發展不過十多年的歷史,相較於古典、流行等音樂,古風音樂確實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在這十多年中慢慢的從小眾到被越來越多的人(還不算大眾)接受,從非主流到部分歌手(如董貞)走向主流,古風圈確實也算髮展不易。
如何看待「古風抖音化」現象
1、作品製作粗糙,「小蘋果」泛濫
隨著抖音的興起,捧紅了不少類似《離人愁》《紅昭願》之類的網紅古風歌。當然了,站在古風圈來看,這些「網紅歌」在古風中實在算不得上乘,無論從作詞作曲還是編曲都略顯粗糙。如《離人愁》中備受爭議的「兩股痒痒」
有人將「股」解釋成大腿,有人解釋成量詞,其實不管怎樣解釋在這首歌的意境里都顯得很突兀。還有如《紅昭願》之流,整首歌的編曲部分完全是電子元素,只是加以古風填詞就能算古風歌嗎?
我當然不是說古風不能和現代元素相結合,相反我們現在所聽到的大部分古風歌都是結合了現代元素的成品,真正的古詞在語句構造上和我們現在所聽到的古風歌詞是完全不一樣的,如《項脊軒志》中「庭有枇杷樹」在古風歌中就會變成「當庭種了枇杷一棵」,這種改編是保存了古風風骨的,是有道德情懷的,可這樣的作品在快餐社會是終究抵不過「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這種朗朗上口的口水歌。
《離人愁》之流在抖音上之所以能火,也正是順應了潮流。
2、抄襲現象嚴重
如今古風作品大多都抗著「宣揚古典文化」和「原創」兩面大旗,實則充斥著大量的改編(未經原創同意)和抄襲,其中尤以日文歌受害最深。
中日文化確有很多相似之處,而日文歌在中國又不算普及,這就導致了很多歌手偷一首日曲稍加改編,再配以古風填詞,就能戴上原創的帽子在國內招搖撞騙。
正如很多人認識以冬就是通過《我的一個道姑朋友》這首歌,誠然這首歌在改編歌曲裡面算是比較成功的,詞作意境也都很唯美,可問題在於侵權日本歌手田井中彩智的作品《一番星》。
這種無下限的改編得不到改善古風圈就永遠不可能真正發展起來。
曾聽過抖音上一首推送的一首名為《枕邊人》的古風歌
相信聽過銀臨經典作品《牽絲戲》的朋友再聽這首歌都會跳戲,無論是作詞還是作曲都與牽絲戲神似。
古風維權本來就困難,這種打擦邊球的做法更是不可取之。
3、不正之風——不看作品看人際
古風圈最大的聚集地應該是5sing和b站了,隨著5sing開始走著下坡路,對古風歌曲的篩選和推送越來越隨意,一個稍有名氣的古風歌手,只要善於混跡於各種網站和人脈圈子,就能被封為「古風圈×大男神女神」,粉絲「暴增」,導致整個圈子充斥著浮躁和不正之風。
一個歌手沒用心出幾首歌就全國各地辦音樂會,漫展……其原因無外乎圈錢,圈粉,騙炮……而像河圖,銀臨,HATA,少司命等古風圈老一輩歌手卻基本都處於半退半隱的狀態,平常偶爾線上和粉絲互動一下,很少接線下或者商演,相反最活躍的(也可以說圈內最火的)大多是一些新人,很多人我都叫不上名字(本人不混圈,大概落伍了吧)
4、發展時間過短,優秀創作者匱乏
當然了,不是筆者對古風圈苛責求全,而是愛之深,責之切,雖然說了這麼多古風圈的缺點,但囿於古風圈的發展時間太短,最早的一批古風歌手剛開始又都是以玩票的形式入的圈,後來雖然慢慢發展壯大,但依然缺乏有有大量有活力的原創作者,懂編曲的更是鳳毛麟角,而聽眾早已經習慣了用對待流行,搖滾之類的標準去看待古風,問題自然就很多了。
2016年古風歌手冥月參加超級女聲選秀節目,遭評委梁歡批評「唱功連海選都過不了」……如此種種確實能看出能看出古風音樂的短板所在。
如何看待主流音樂與古風音樂的關係?
1、受眾群體低齡化
主流音樂的受眾群里自然不用多說,從公子王孫到布衣百姓,從朝野到廟堂,無不囊括其中。
相對而言古風更像是一種「非主流」群體,受眾有限,曲風單一,因而發展起來更為困難。受眾主要是高中生,甚至有人說是高中女生,這種說法過於片面,筆者作為一個大二男生也依然喜歡古風。
不過不得不承認古風受眾群體確實偏向低齡,很多學生在還沒有行成自己的鑒賞體系的年齡段接觸到一些古風歌曲,被那種飄飄欲仙的歌詞所吸引,總幻想著有朝一日有一個男子對自己講著「血染江山的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的誓言,美則美矣,可一不小心就容易把自己變成古風版的「瑪麗蘇」。
2、主流面對非主流時常有優越感
很多主流群體在面對古風歌曲的時候都是無腦黑,覺得詞曲矯揉造作,無病呻吟,其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這為古風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如前文提到的《牽絲戲》講的是中國古代的木偶戲,還有少司命原創作品《飛天夜畫》是對敦煌莫高窟致敬……諸如此類,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中,古風歌曲亦不乏上乘之作。
部分所謂「主流」者在面對「非主流」時常有肆意踐踏之舉,缺乏一個公正平等的態度,隨意取用改編,事後給一套官方說辭草草了事。如前段時間天天向上未經授權就改編少司命原創作品《客官請進》
這種踐踏還體現在面對古風音樂人的傲慢無理。2012年歌手董貞曾以仙俠類歌手的身份去參加中國好聲音,結果四位導師都沒有選她,卻花費大量時間討論她的相貌,筆者不敢斷言這是個例還是整個主流音樂圈的通病,但不少人確實早已經習慣將古風與低劣聯繫在一起,容忍性及低。
以下為三分燒觀點
「古風」歌曲,大家都知道——不是某種具體的音樂風格,而是一個文化概念。雖然現在喜歡古風的同學越來越多,但是這依然是一個小眾文化——亞文化。
不得了的是,古風圈的生聚,並不完全對音樂人的消費,而是依靠創作。聽眾增多的同時,創作者也在不斷的增多,其中易學難精的策劃和詞作尤甚,還要加上夢想做歌星做網紅的各路網友朋友們。
基數擴大雖然能帶來人才增多,但是水平不那麼高的小朋友更多!非古風粉第一次了解古風歌曲時,極大幾率接觸到的都是低水平的玩票作品。
長期處於小眾狀態,歷來只有兩種原因,或者太過高級導致只有少數有鑒賞力的人能接受,或者太過低劣導致只有少數分不清好壞的人能接受,如何讓古風走向大眾,這還是需要這個圈子的群體力量共同努力。
推薦閱讀:
※對雙笙想說的話【僅是我的個人意想】
※遇螢、情藏、塵劫等古風,終敵不過一個情字
※古風填詞:月中仙
※乙夕古風玩出新花樣 新歌《莫求-忘》引領新古風狂潮
※卡林巴拇指琴曲譜《起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