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熊孩子?

如何對待熊孩子?

來自專欄 重塑認知

如何理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

我知道有些人一直把這句話奉為圭臬,但現實中發生的很多事讓我們感到疑惑,所以古話中還有一句,叫「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從概率的角度來講,後者要實現一般比較困難,因為你總是對人不好,所以招來報復的概率就越大。

世界有時候很小,樹敵越多,在未來跟任意一個敵人有重要交集的可能性就越大,肯定是不利於生存的,因此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做好事才是有利於「長命」的,這後面一句應該是很多人看到了某個個例,然後催生出的「情緒話」。

前幾天大家應該都看到了一件事,公交車上熊孩子不斷挑釁郭某,接著被郭某直接摔在地面上,並不斷用腳對其頭部進行踩踏。

我當然也遇到過熊孩子的挑釁,一動不動瞪著對方,孩子就收手了,家長就在旁邊,見狀自然把孩子訓一頓領回去了,我相信家長的動機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是保護孩子。當然,我已經默認了被孩子踢幾下不想報復,但這不代表別人不會報復,也不代表有些更頑皮的熊孩子會在「威嚇」下收手。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身邊沒有家長,如果熊孩子是那種不依不饒型,你自己遇到了會怎麼做?只是控制肯定不夠,你不可能一直控制著他,如果要略施輕微懲罰,你就可能被麻煩盯上。

再往前幾天,一奶茶店小伙在店裡就無故被一孩子辱罵,說「我是你爸,我是你媽,我是你全家」,接著孩子就走了,小伙氣不過,追上去打了他一巴掌,接著熊家長報警、上門鬧,最後賠了2000元,衝突中熊家長還拍了小伙一巴掌,不知道這個巴掌怎麼算?

雖說「打孩子」這件事政治不正確,但坦率地講,這個巴掌可能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巴掌。雖然上面是兩件事,但下面的這個巴掌,很可能避免了上面的這次被踩踏,這兩者並不存在著必然相關性,但如果巴掌遲遲不到,發生公交車悲劇類似變體事件的概率就會越來越大。

人們對孩子有一種近乎變態的容忍,因為孩子弱,懲罰弱者本身就會激發出人們的同情心和保護欲,同時,人們認為弱者通常干不出有太大危害的事情,也很容易被阻止。

但其實人們把「孩子」的概念過於泛化了,我不止一次地聽到「你這麼大人跟個孩子計較什麼」,對象卻是個比普通成人還高的初中生。

這還能叫「孩子」么?成不成人的年齡是人為規定的,並不足以作為我們判斷的依據,我們的依據應該是,他是否已具備了一定的殺傷力和潛在的危害可能。

一男子飛踹一名過站了還企圖搶司機方向盤試圖讓公交車停下的腦殘,受到所有人的一致稱讚,對方也被帶去了派出所,那如果是個半大又有一定力氣的「孩子」呢?在危急關頭如此飛踹其頭部被監控拍下,不知道網友看了又會作何反應?

我想至少很多人不會再堅定地站在男子一邊,說男子「過當」的人數會多得多,哪怕孩子的行為同樣會危害到全車人的安全,但一張稚嫩的孩子臉,就足以讓人們聯想到自家的孩子,再聯想到自家的孩子如果做這個事情被人飛踹頭部,畫面感一產生,哪怕不指責該男子,至少也會沉默不語,不再為他叫好。

現在大家都把校園霸凌看得很重,的確,我在小的時候也受過高年級的霸凌,有時候告訴老師和家長都不一定有用,只能靠自己和他們鬥智斗勇,這樣惡劣的環境絕不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但很多人似乎又把這件事的範圍給泛化了,霸凌是霸凌,打鬧是打鬧,把正常的孩子之間的打鬧也看成是霸凌,就不是很好了。如果孩子在占同齡人便宜的時候,比如經常向別的孩子吐口水,卻一次都沒有受到對方的拳頭回擊,孩子的價值觀是會扭曲的。

所有試圖為孩子創造無菌環境的,都會降低他們的反脆弱性,因為孩子遲早要離開培養皿,不要太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屆時你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再幫他阻擋更強的細菌,只能靠他自身擁有的抗體。

懲罰孩子的錯誤,是救他,你不想救,自然有別人來「救」,只是別人的下手可能沒什麼輕重,這不是你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能控制的,畢竟法律是滯後的,等孩子出事以後,再討論對方「應不應該」是不是晚了點?就算不應該,你又能如何呢?

家長不願意教訓孩子的錯誤,最大的原因並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不願意麵對自己的「下不了手」,他們寧願置孩子的長期安全和人生幸福於不顧,只為了自己是不是教訓了孩子以後會心裡難過,這樣的家長可以說是非常自私了。


推薦閱讀:

孩子特別膽小怎麼辦?
孩子愛吃零食怎麼辦?
已經為孩子的興趣買單了,孩子卻要放棄,父母應該怎麼辦?
培養受歡迎的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一些傷害,真的是一輩子的

TAG:教育方式 | 孩子 | 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