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些深入人心的觀點,其實是誤區 No.3

這些深入人心的觀點,其實是誤區 No.3

來自專欄 IT數碼那些事兒

誤區十六:CPU/GPU的頻率和發熱是一個等比例的走向

雖然沒有一個清晰的表述,但是很多人對於CPU、顯卡的發熱是這樣理解的(如下圖),認為發熱量和頻率(或性能)是以固定比例來增加的。

但實際上,熱量和頻率(性能)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下面這樣。在溫度到達某一個點上的時候,同樣頻率的增長,會出現更大幅度的溫度增長,這其中的原因是,在溫度升高到一定溫度以後,CPU/GPU會越來越難以保持自身的物理特性,漏電(*不是生活里那個漏電)也會越來越嚴重,也就導致溫度進一步上升,進入惡性循環。這也是為什麼會看到一些超頻大賽上,選手都是用液氮之類的強力降溫手段讓CPU突破超頻極限,達到我們一般難以達到的頻率。

液氮散熱的極限超頻

誤區十七:新的產品會更加耗電/發熱

這一個誤區,在顯卡上表現的會更明顯一點,以中端的顯卡為例,GTX760的TDP是170W,GTX960則為120W(*注意:在上篇里已經提到過TDP≠功耗,所以這裡的TDP比較,只是一個參考,用它的熱設計功耗相差了50W,來側面說明它們功耗上的區別)。

這其中有工藝的改進、核心的進步等等等等,牽扯到的東西比較多,但是首先新一代的產品和舊一代的產品的功耗,本身沒有一個百分之百可以確定的趨勢,不一定更高也不一定更低,廠商可能是保持功耗不變或接近,提高了性能,比如GTX960和GTX1060,性能上有大進步,功耗上只略降了一點點,但這其實變相的等於是降低了功耗。廠商也有可能在保持性能接近的情況下,大幅降低功耗,來讓平台續航時間更長,這種在筆記本平台上會用的更多一點。所以查查資料看看實測數據更準確一些。

誤區十八:主板對電腦的性能影響很大

又是一個關於「度」的問題,一個好的主板有沒有意義?有,過硬的質量,充足的供電設計,足夠的介面,能夠為你提供一個耐用、有足夠擴展性的平台的。但是,注意主板本身,是沒有什麼實際的「主要計算單元」的。(板載的音效卡和網卡的晶元不算),更多的時候,它是以通道和橋樑在為你的整機服務。

再舉個實際例子,在Intel第6代的H110的主板上,和你在第7代的Z270上用同樣的i7 7700,在保證其他東西都不超過H110的瓶頸的情況下(比如NVMe的固態),你會發現他倆跑出來的性能是極其接近的。

但是,這裡不是就鼓勵說大家都去買最低的入門版主板。實際購買的時候,還是H110來舉例,靠譜的H110,在主流配它的時候,通常價格在300多,而靠譜一點的B250,比如之前我推薦挺多的微星B250M MORTAR,價格差距是在100多,大約是150左右,有一定的波動。但是你可以獲取到更靠譜的質量,支持NVMe的M.2介面,更多的PCIE匯流排。雖然即使是H110你也不一定能用完,但是在可接受的預算範圍里獲得的這些收益是值得的。當然,一般我也很少在入門的配置里推薦B250,因為入門配置對價格更敏感。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性能影響不大,但是選個中端靠譜的板子,依然是值得的。

誤區十九:大主板比小主板性能好/穩定

關於性能問題,第十八點已經提到過了,既然主板對主機的性能影響已經很小了,那麼同型號架構的大小板,對性能的影響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大板的好處在於可以有更多的介面,比如PCIE,就可以有2個、3個,也就有機會組SLI,內存的插槽,就可以有4個,可以插4條內存等等。但是穩定性等等,更多的是看做工用料,供電模塊做的好與不好等等,和板子大小並沒有直接關係。另外,散熱好與壞也是機箱和散熱器的事,和板子大小也是沒關係的。

誤區二十:裝機有很多兼容性問題需要考慮

這句話放到早十幾年,是確確實實有這個問題的,比如甚至不同品牌的內存,都有可能跑不起來。但是放到如今的環境下來說,就已經有些多慮了。首先,如果你按照正確的介面來買匹配的硬體,那麼開不了機,是硬體問題,應該聯繫售後退換貨。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最近遇到過一個朋友諮詢老筆記本電腦升級的事,之前他有一根4G的DDR3L 1333,也就是低電壓的1333MHz頻率筆記本內存。因為1333MHz頻率的在市場上已經比較難買到了,因為自打頻率整體升級到1600MHz以後,基本上廠商現在還能生產的新的條子,就都是1600MHz了,為什麼?因為1600MHz能夠向下兼容同介面(廢話,介面不一樣都插不進去…),也就是說1600MHz的條子是可以兼容1066MHz、1333MHz的,兩根不同頻率的條子接上以後,會匹配到較低的那個頻率上,比如1333和1600一起用,就兩根都跑在1333,但不會有兼容性問題,所以為了一個「剛剛好1333」去找難找的1333MHz條子,沒有必要,因為難找意味著選擇少,意味著可能沒有「行貨」,意味著價錢可能反而更貴,坑也更多。

其他方面,我們裝機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介面,常見的,比如CPU,目前AMD Ryzen核心匹配的是AM4介面,A320、B350、X370都能插上。Intel的6代、7代介面可以通用,但8代不能(雖然針數一樣),內存上DDR1、2、3、4代的介面不同不能混用。顯卡的PCIE介面使用多年,形態基本一致,所以基本都能用。頂多是機子是很老的機子,顯卡卻是很新的顯卡的話,有可能帶寬限制新顯卡的發揮,但是能用。硬碟,SATA介面是老介面了,基本上固態機械都能夠兼容,但M.2介面則要注意主板是否支持PCIE通道的M.2。總之介面對應就能用,兼容性不是問題,合理性才往往是自己搭配的精髓。

好了,想到新的點了再繼續更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微信訂閱號:OrangeTechA


推薦閱讀:

TAG:科技 | 電腦DI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