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FG-42傘兵步槍研製歷程,技術特點及各類附件(三)

德國FG-42傘兵步槍研製歷程,技術特點及各類附件(三)

來自專欄 Solid The Originator

UPD:4/30/2018:歇了一會兒,就隨便講講M60跟FG-42的關係。

---------------------------------------①------------------------------------------

瞄具:FG-42除了12檔(1200m)可調的立式覘孔機瞄以外,還可配有三型用於精確射擊的瞄準鏡。

·Voigtlander ZFG-42(只配屬E型)

ZFG-42是一種5度視場,固定4倍放大倍率的光學瞄具,能夠在立式覘孔摺疊起來後在其上方安裝,頂部調整風偏,左邊旋鈕調整歸零距,分劃是經典的T型三角尖分劃。平時同遮陽護圈和濾光網存放於木箱內部以保持清潔,掛於裝具上攜行。

·Voigtlander 未知型號可調式瞄具

同樣是倍率瞄具,但是可轉動前方的旋鈕進行倍率調整。由於整體既大又笨重,匍匐姿勢時也不便於知曉自己到底調到什麼倍率,該鏡極少使用。至今無人知曉該型鏡到底倍率範圍是多少。

·Voigtlander GwZF4

非常著名的4倍鏡,不僅可以配用FG-42,也可以在98k,STG44,Gewher 41/43等德械上使用。安裝方式有三種,圖上順序以此是雙環式固定架,三角鏡橋和雙腳一體式,通用程度極高。

經典的T型分劃,不過可見該分劃製造精度較低

GwZF-42取出-安裝-射擊三步驟。可見無論是取出和安裝都十分快捷與方便,戰鬥狀態下能很快取得觀瞄優勢。

·槍榴彈發射器

截止二戰結束,一共有兩型長度為173毫米的30毫米口徑榴彈發射器被開發出來,射程250米,主要差別在於裝在左側的瞄準具,圖上可看出來。

1型榴彈瞄具位於彈匣井之前,2型則把彈匣井遮住了,但因為強度更高而最終更廣泛地被使用

槍口安裝近照和剖面圖,可見內部膛線。

·供彈具和裝具

一般來說,FG-42的供彈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配的M20-42 20發彈匣,一種是M10-42 10發彈匣注意,E型的M20-42與G型的M20-42是不通用的,即便編號相同)。但實際上有三種,E型和G型都保留了彈夾填彈的優良傳統,鑒於當時的德軍空降兵步兵班編製,保留這種功能非常有用(下面會提及)

圖左中,左,中為E型使用的彈匣,右邊的為G型,可見G型的20發彈匣要稍短。圖右中的彈匣,左為G型,右為E型,可見卡筍位的區別

FG42所有型號皆可在不卸下彈匣的情況下直接往內壓彈,在具有諸多超前設計的條件下也保持了老槍的「優良傳統」。

可回彈的彈匣井遮蓋窗,防揚塵與粘稠泥漿直接接觸槍機,尤其是外露的撞針彈簧,這是尤為敏感的部位,一旦阻塞,全槍將無法擊發

跟很多德軍槍械一樣,FG-42也有著專用的布制彈匣裝具,即為下圖,使用時直接披掛於脖子上,雙肩承力,一共可攜帶8個彈匣。

穿戴方式如此

·刺刀

內藏彈簧與固定件,軍刺樣式是直接模仿法國MAS M1936步槍刺刀的樣式

·戰史及部署,及編製

儘管FG-42僅林林總總生產了9000餘支,但其仍然在歷史上數個重要時機發揮了作用,其所參與的最著名的行動之一,便是希特勒親自下令發起的「橡樹行動」,裝備在德軍步兵班裡的該種武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外,還有1944年5月20日,第500與600黨衛軍空降營突襲南斯拉夫總統馬紹爾·鐵托(實際上就是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元帥)在波斯尼亞的總統府。1944年遲一些時候,還參與了本納德·拉姆科將軍所領導的防守克羅宗半島的行動。

其餘的不完全統計:

--第2,3空降師在「D」日所進行的防禦行動。

--第4空降師在Giogo通道的作戰。

--第1空降軍在西西里島的整個戰役。

--與理查德·辛普夫中將領導的第3空降師在法國境內與美軍周旋。

--與豪瑟將軍第2空降軍,第7軍防守科唐坦半島。

--圍攻巴斯通期間與第5空降師一同戰鬥。

--在俄軍進攻柏林期間進行最後抵抗。

--在納粹德國崩塌的最後時日被拿出來做困獸之鬥。

FG-42在羅馬,與空降兵一起鎮壓叛變的義大利軍隊。1943

非常著名的一張照片,第3空降師師長辛普夫中將背著FG-42E下場給士兵們傳授人生經驗

在1944年的空降兵輕步兵編製中,每個常規10人步兵班中:

--班長:MP40

--副手x1:Kar 98k

--機槍手:MG42,魯格手槍

--機槍副手:魯格手槍

--彈藥手:Kar 98k

--步槍手x2:Kar 98k

--自動步槍手x3:FG-42

可見每個步兵班中,就有3支FG-42進行補強,班組火力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特定的空降排之中,甚至取消了MG-42,直接以三支或者更多的FG-42作為火力核心。而上面提到的保留彈夾壓彈,正是基於98k仍然占步兵班中數量主導的現狀,以減輕後勤補給壓力。

·M60與FG42

這兩的關係評論區里也說了,說好聽點叫高度相似,說難聽點叫直接照搬。

最開始的T44原型槍,直接以供彈蓋取代了原來的彈匣供彈機構

M60通機的剖面圖,從自動機,到緩衝器完全一模一樣。

就連扳機組與上機匣的連接方式都是與FG-42一模一樣的梢釘+限位片的方式

春田為什麼最終會歇菜,我想大家心裡也有點數了。

--------------------------------------②---------------------------------------------

寫在最後,僅為筆者自身觀點。

1.FG-42系列本身,設計結構之新穎,超出了同時期,甚至兩年之後的許多槍械,部分要素在戰後至今依然深深地影響著許多槍械的設計,如開閉膛待擊可選(FN IAR,FN HAMR),由活塞完成帶動擊針進行擊發,並接著拉動槍機進行迴旋,抽殼,復進等動作(M60 GPMG)以及高效率的兩級彈簧緩衝器。

整合在FG-42槍托內的兩級緩衝彈簧,簡單結實可靠但精巧,使得其擁有至今仍然算小的后座力,這對一支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槍械來說非常難得。

2.同樣地,FG-42的許多設計在輕便緊湊的前提下做了很多妥協,如導氣管過短,導致開鎖經常過早,於是仍未完全噴出槍管的燃氣則經打開的槍膛向後噴薄熏人,使射擊體驗極差(這也是為什麼G型要新加裝一個氣體調節器的原因);為了輕便,FG-42使用了很多輕便的鋼材與降低重量的加工方式,僅在數個重要部件上使用貴金屬,鑒於其使用的是7.92x57全威力彈,其全槍壽命較低,這在現代各個槍械測評體系之中是嚴重不達標,也是不被現代軍事體系所接納的。

3.同上,為了減輕后座,椒鹽瓶制退器(尤其是G型)尤其高效,但是它不僅沒有消焰器的作用,反而還有火球放大的效果,火球最大直徑可達一英尺,這著實對射手不利。

4.導氣調節器也被應用在了該槍上,這在當時也是非常罕見。這是為了完全適應德國軍內的各類彈藥而設計的(別看7.92Mauser一種規格,實際上發射葯是多種多樣的)。事實證明加裝調節器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5.一個有趣的事情,FG-42因為特定的槍膛設計,所以,在全自動射擊時,由於開膛待擊前沖的力,能夠特意打出Double-shoulder Effect,也就是有兩個彈肩的彈殼。

在FG-42中打出來的雙肩彈,罕見現象

詭異但不容易看出的槍膛設計,原文稱這種設計使得整隻槍變成了「Supreme Masterstroke」,不動老外

路易斯·斯坦格肯定意識到過這點,不知道為什麼一直不改。亦或是特地留出來的一個bug?也許這種事情註定永遠不會為人所知,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天知道路易斯·斯坦格在想些什麼.jpg

介紹FG-42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本人的總體評論?當屬一支好槍,路易斯·斯坦格的大師之作,很多概念新穎超前,單論結構精巧性和技術性不知比STG44高到哪裡去了。但正因為過於超前,很多地方仍然向時代作了妥協,導致高不成低不就。它很好,但還不夠好。

本人接觸並試射過國內外許多新老大小槍支,每一支都能看作是一本書,書里能寫進去的東西很多,有殘酷現實,也有美好願景。那麼,FG-42裡面蘊含著的是什麼呢?也許那是我有機會親手將它攥在手中時所能知道的事情了。

推薦閱讀:

致敬那些學德語、去德國的人們~~~
德國每年休178天!經濟憑什麼那麼強?
高端進口衛浴,德國里凡ZEVA的平衡藝術
八一八德國廚具(雙立人,福騰寶,菲仕樂)那些事兒

TAG:德國 | 軍事 | 輕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