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筆記04——走勢的劃分01

纏論筆記04——走勢的劃分01

教你炒股票 33:走勢的多義性(2007-03-02 15:20:37)

如果市場都是標準的 a+A+b+B+c,A、B的中樞級別一樣,那這市場也太標準、太不好玩了。市場總有其複雜的地方,使得市場的走勢呈現一種多義性,就好象詩詞中文字的多義性一樣。如果沒有多意義性,詩詞都如邏輯一樣,那也太沒意思了。而所有走勢的多義性,都與中樞有關。

例如,5分鐘級別的中樞不斷延伸,出現 9段以上的 1分鐘次級別走勢。站在 30分鐘級別的中樞角度,3個 5分鐘級別的走勢重合就形成了,而 9段以上的 1分鐘次級別走勢,每 3段構成一個 5分鐘的中樞,這樣也就可以解釋成這是一個 30分鐘的中樞。這種情況,只要對中樞延伸的數量進行限制,就可以消除多義性,一般來說,中樞的延伸不能超過 5段,也就是一旦出現 6段的延伸,加上形成中樞本身那三段,就構成更大級別的中樞了。

另外一種多義性,是因為模本的簡略造成的。不同級別的圖,其實就是對真實走勢不同精度的一種模本,例如,一個年線圖當然沒有 1個分筆圖的精確度高,很多重要的細節都不可能在大級別的圖裡看到。而所謂走勢的級別,從最嚴格的意義上說,可以從每筆成交構成的最低級別圖形不斷按照中樞延伸、擴展等的定義精確地確認出來,這是最精確的,不涉及什麼 5分鐘、30分鐘、日線等。但這樣會相當累,也沒這個必要。用 1分鐘、5分鐘、30分鐘、日線、周線、月線、季線、年線等的級別安排,只是一個簡略的方式,最主要是現在可以查到的走勢圖都是這樣安排的,當然,有些系統可以按不同的分鐘數顯示圖形,例如,弄一個 7分鐘的走勢圖,這都完全可以。這樣,你完全可以按照某個等比數列來弄一個級別序列。不過,可以是可以,但沒必要。因為,圖的精確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真實的走勢並不需要如此精確的觀察。當然,一些簡單的變動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去掉 30分鐘,換成 15分鐘和 60分鐘,形成 1分鐘、5分鐘、15分鐘、60分鐘、日線、周線、月線、季線、年線的級別安排,這也是可以的。

雖然沒有必要精確地從最低級別的圖表逐步分析,但如果你看的圖表的縮放功能比較好,當你把分筆圖或 1分鐘圖不斷縮小,這樣,看到的走勢越來越多,而這種從細部到全體的逐步呈現,會對走勢級別的不斷擴張有一個很直觀的感覺,這種感覺,對你以後形成一種市場感覺是有點幫助的。在某個階段,你可能會形成這樣一種感覺,你如同站在重重疊疊的走勢連綿中,而當下的趨向,彷彿照亮著層層疊疊的走勢,那時候,你往往可以忘記中樞之類的概念,所有的中樞,按照各自的級別,彷彿都變成大小不同的迷宮關口,而真正的路只有一條,而你的心直觀當下地感應著。說實在,當有了這種市場清晰的直覺,才算到門口了。那時候,就如同看一首詩,如果還從語法等去分析,就如同還用中樞等去分析一樣,而真正的有感覺的讀者,是不會計較於各種字句的糾纏的,整體的直觀當下就呈現了,一首詩就如同一自足的世界,你當下就全部擁有了。市場上的直觀,其實也是一樣的。只要那最細微的苗頭一出來,就當下地領悟了,這才算是對市場走勢這偉大詩篇一個有點合格的的閱讀。

在一名能充分直觀的閱讀者眼裡,多義性是不存在的,而當這種最明銳的直覺還沒出現時,對走勢多義性的分析依然必要,因此也必須繼續。換句話說,如果玩不了超邏輯的遊戲,那隻能繼續在邏輯的圈子裡晃悠。除了上面兩種多義性,還有一種有實質意義的多義性,也就是走勢分析中的多種合理釋義,這些釋義都符合理論內在的邏輯,因此,這種多義性反而不是負擔,而是可以用多角度對走勢進行一個分析。

例如,對 a+A+b+B+c,a完全可以有另一種釋義,就是把 a看成是圍繞 A這個中樞的一個波動,雖然 A其實是後出現的,但不影響這種看法的意義。同樣 c 也可以看成是針對 B的一個波動,這樣整個走勢其實就簡化為兩個中樞與連接兩者的一個走勢。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在 a+A+b+B+c的走勢系列類型里,a和 c並不是必然存在的,而 b完全可以是一個跳空缺口,這樣,整個走勢就可以簡化為兩個孤零零的中樞。把這種看法推廣到所有的走勢中,那麼任何的走勢圖,其實就是一些級別大小不同的中樞,把這些看成不同的星球,在當下位置上的星球對當下位置產生向上的力,當下位置下的產生向下的力,而這些所有力的合力構成一個總的力量,而市場當下的力,也就是當下買賣產生的力,買的是向上的力,賣的是向下的力,這也構成一個合力,前一個合力是市場已有走勢構成的一個當下的力,後者是當下的交易產生的力,而研究這兩種力之間的關係,就構成了市場研究的另一個角度,也就是另一種釋義的過程。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以後會陸續說到,算是高中的課程了。

現在先別管什麼力不力的,可以從純粹中樞的角度對背馳給出另外的釋義。對 a+A+b+B+c,背馳的大概意思就是 c段的力度比 b的小了。那麼,站在 B這個中樞的角度,不妨先假設 b+B+c是一個向上的過程,那麼 b可以看成是向下離開中樞 B,而 c可以看成是向上離開中樞 B。所謂頂背馳,就是最後這個中樞,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要弱,而中樞有這樣的特性,就是對無論向上或向下離開的,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要弱,而向下離開都能拉回中樞,那向上的離開當然也能拉回中樞里,對於 b+B+c向上的走勢,這就構成頂背馳,而對於 b+B+c向下的走勢,就構成底背馳。對於盤整背馳,這種分析也一樣有效。其實,站在中樞的角度,盤整背馳與背馳,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力度、級別以及發生的中樞位置不同而已

同樣,站在純中樞的角度,a+A+b+B,其中 B級別大於 A的這種情況就很簡單了,這時候,並不必然地 B後面就接著原方向繼續,而是可以進行反方向的運行。例如,a+A+b+B是向下的,而 a+A+b其實可以看成是對 B一個向上離開的回拉,而對中樞來說,並沒要求所有的離開都必須按照上下上下的次序,一次向上的離開後再一次向上的離開,完全是被允許的,那站在這個角度,從 B直接反轉向上,就是很自然的。那麼,這個反轉是否成功,不妨把這個後續的反轉寫成c,那麼也只要比較一下 a+A+b與 c這兩段的力度就可以,因為中樞 B對這兩段的回拉力度是一樣的,如果 c比 a+A+b弱,那當然反轉不成功,也就意味著一定要重新回到中樞里,在最強的情況下也至少有一次回拉去確認能否構成一個第三類買點。而 a+A+b與 c的力度比較,與背馳的情況沒什麼分別,只是兩者的方向不同而已。如果用 MACD來輔助判別,背馳比較的黃白線和柱子面積都在 0軸的一個方向上,例如都在上面或下面,而 a+A+b與 c就分別在不同的方向上,由於這,也不存在黃白線回拉的問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黃白線至少要穿越一次 0軸。這幾天大盤的走勢,就對這種情況有一個最標準的演示。簡略分析一下。

由於相應的 a+A+b是一個 1分鐘的走勢,那天故意提早開盤前發帖子,等於是現場直播 B的形成,但 1分鐘的走勢,估計能看到或保留的不多,那就用 15分鐘圖來代替。02270945到 02280945,剛好 4小時,構成 a+A+b,其中的 A,在 15分鐘圖上看不清楚,在 1分鐘圖上是 02271306到 02271337,中樞的區間是 2877到 2894點,中樞波動的高點也就是 b的起跌點是 2915點。c段大致從02281100算起,這個 c要反轉成功,在相同級別內至少要表現出比 b的力度不能小,這可以從 MACD來輔助分析,也可以從一個最直觀的位置來分析,就是必須能重新回來 b的起跌點,這就如同向天上拋球,力度大的如果還拋不高,那怎麼能算力度大?至於 c能不能回到 b的起跌點,那可以分析 c內部的小級別,如果 c出現頂背馳時還達不到該位置,那自然達不到了,所以這種分析都是當下的,不需要預測什麼。有人問為什麼要看 2915點,道理就是這個。至於還讓大家看 5日線,只是怕大家看不懂的一個輔助辦法,有了這麼精確分析,所有的均線其實都沒什麼意義了。而 c的力度不夠,那就自然要回到 B里,所以後面的走勢就是極為自然的。站在這個角度,2888點的第一賣點沒走,那麼 03011100的 2859點也該走了,那也可以看成是對 B的再次離開,這力度顯然更小,當然要走了等回跌以後看情況再回補,而後面又出現了 100點的回跌,然後出現底背馳,當然就是一個完美的回補點了。

總體圍繞中樞的操作原則很簡單,每次向下離開中樞只要出現底背馳,那就可以介入了,然後看相應回拉出現頂背馳的位置是否能超越前面一個向上離開的頂背馳高點,不行一定要走,行也可以走,但次級別回抽一旦不重新回到中樞里,就意味著第三類買點出現了,就一定要買回來。而如果從底背馳開始的次級別回拉不能重新回到中樞里,那就意味著第三類賣點出現,必須走,然後等待下面去形成新的中樞來重複類似過程。圍繞中樞的操作,其實就這麼簡單。當然,沒有本 ID的理論,是不可能有如此精確的分析的,就像沒有牛頓的理論,人們只能用神話去講述一切關於星星的故事

不過,這些分析都是針對指數的,而個股的情況必須具體分析,很多個股,只要指數不單邊下跌,就會活躍,不愛搭理指數,所以不能完全按指數來弄。其實。對於指數,最大的利益在期貨里。不過,期貨的情況有很大的特殊性,因為期貨是可以隨時開倉的,和股票交易憑證數量的基本穩定不同,所以在力度分析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這在以後再說.

相關概念: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

某級別的走勢類型,被至少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的部分,稱為纏中說禪走勢中樞。

最後不能分解的級別,其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不能用「至少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定義,而定義為至少三個該級別單位 K 線重疊部分。

纏中說禪盤整

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只包含一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稱為該級別的纏中說禪盤整。

纏中說禪趨勢

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至少包含兩個以上依次同向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稱為該級別的纏中說禪趨勢。該方向向上就稱為上漲,向下就稱為下跌。


指標:衡量目標的方法。

從廣義上看,macd,kdj,rsi之外,趨勢線,壓力阻力位,纏論,乃至基本面的所有分析方式,都是指標,都是分析的一種類型。本質上,指標就是一種分類評價系統,評價當前市場的強弱。

強弱,是形容詞,主要用來描寫或修飾名詞或代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狀態、特徵或屬性。沒有對比,就沒有強,或者弱,如同沒有對比,就沒有漲或者跌一般。所以技術分析的核心就在於完全分類。沒有分類,就無所謂強弱。

分類的邊界必須清楚明白,只有清楚明白,對你的操作才會有明確的指導意義。邊界含糊不清,就是一個含糊的理論,比如趨勢線,可以平滑出走勢的方向和力度。並不是說它完全沒有作用,但其分類、概念等呈現的含糊性,只是證明該理論基礎的含糊。遇到交集的部分,你就無所適從,只能從別的地方尋求答案,這也必將帶來新的兼容性問題。如果出現兩種理論出現互異信號,那到底以誰為準呢?難道call第三方理論仲裁?這又回到前面的兼容性問題,並且,誰來保證仲裁理論的權威性?結果必然是學的越多,腦子越亂,無法保持一致性,進而執行力不足,結果可以想像,於是得出分析無用論,進入天道循環,無我無k的神之境界。神怎麼能存在於人性構築的市場里?反而不如信仰某一理論,一把梭,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地幹活。

那麼指標建立必須邏輯清楚、系統明白,它的底子是不證自明的客觀事實。

在客觀如實的交易邏輯上構築交易系統,在系統的框架內製定交易策略。交易邏輯就是地基,交易系統就是框架,而交易策略可以看成隔斷、門窗、擺設等。顯然前二者一旦建立是固定不變的,而後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優化改進。

那什麼是交易邏輯?交易邏輯就是你憑什麼從市場里掙到錢。現實生活中,買入商鋪的目的,是為了租出去,因為這裡是萬達,品牌效應,人流量大,很難有租不出去的情況,可以通過出租商鋪獲取現金流,這就是買入商鋪的交易邏輯。而在二級市場,絕大部分獲利,是通過價差。什麼價值投資,買只股票拿一輩子,不存在的。絕大多數人買入後獲利的途徑,只是價差。那麼如何獲取價差,就是股票交易的邏輯。這部分的邏輯,可以是歸納法得出的,也可以是演繹法得出的,這並不重要,只要符合客觀事實,而不是臆想得到的就可以了。

大部分剛進市場和少部分一直在市場里拼殺的人,往往買入是沒有合理的理由,甚至是沒理由的?經常不是聽隔壁張大媽說有內幕消息,就是看這票子走的姿勢太正點忍不住手賤。他們對未來不確定趨於恐懼,往往買入之後去尋找看多或者看空的理由來給自己建立自信心。最能體現這種心理的結果,是漲一點就賣了,虧了就一直拿著等著解套。得虧是在中國市場,整體的環境是向好的,而且退市制度暫時沒有完善,可以等著周期輪轉救命,否則一個個拿著的都是廢紙。

那什麼是交易系統?交易系統就是把你的交易邏輯轉化為可執行策略的框架。從戰略層面上指導策略如何建立和實施。對應於交易者,能控制的只有買入,賣出,和倉位,因而從買、賣、資金管理去構築整個交易系統。交易系統就管什麼時機該買,該買多少,什麼時機該賣,該賣多少,什麼時機需要等待,這五項。

當交易系統建立之後,下一步就是設置詳細的交易策略。交易系統指導交易策略,但交易策略並不完全依附交易系統,它還會參考個人的性格,資金大小,生活工作情況,期望的收益情況等。只把交易當副業,顯然在交易級別選擇上是不適合超短線的。

我們知道,市場的波動可以分為趨勢與震蕩,這是從表現形式去區分的。而某個級別的趨勢,在大級別上可能只是震蕩的一個組成部分。絕大多數情況下,交易者只能使用不同周期的圖表對級別進行劃分。但實際上,這只是個粗略的劃分,不同級別間仍有交叉的地方,你無法分辨某個走勢是從屬於哪個級別,它們在相鄰兩個級別里都能表現出相似的結構。又或者低級別上看著較大,大級別上看著似乎又有達不到的結果。

而纏論本身的技術,且不說其實際的操作性,單從對市場的劃分就比所有的技術要高一個層次。選取某個周期為最低級別,可以依據定義向上不斷遞歸,使得整個走勢按照相應規則的架構出市場的全貌。不同級別這個選取不影響實際劃分的結果,僅僅是精度不同罷了,就好像選取不同倍數的顯微鏡一般,不會對實際劃分有本質的改變。這是一個世界級的技術革新,把市場的真面目用筆和線段呈現出來。

我也看過《混沌操作法》和《波浪理論》,無論它們如何相像,本質上仍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其根本原因就是纏論劃分邊界的精確性。

在纏論構築的世界裡,只看到一個個由"貪嗔痴疑慢"構成的方塊(中樞)與方塊的連接。而這一個個的方塊,又唯一的構成了更大級別的方塊。這是劃分的唯一性。對於不同的纏論小學畢業的使用者,對劃分結果不會有異議。

用於劃分的筆與線段,常常被外人詬病,並認為筆與線段就是纏論的全部。這如同看不到文章呈現的美妙,認為文學就是"橫豎撇捺"一般。事實上學到後期,就不會糾結筆和線段什麼的了,就好像現在看我這篇文章的人不會糾結"橫豎撇捺"一般。

正如文章所說——

這種從細部到全體的逐步呈現,會對走勢級別的不斷擴張有一個很直觀的感覺,

這種感覺,對你以後形成一種市場感覺是有點幫助的。

在某個階段,你可能會形成這樣一種感覺,

你如同站在重重疊疊的走勢連綿中,

而當下的趨向,彷彿照亮著層層疊疊的走勢,

那時候,你往往可以忘記中樞之類的概念,

所有的中樞,按照各自的級別,彷彿都變成大小不同的迷宮關口,

而真正的路只有一條,而你的心直觀當下地感應著。

說實在,當有了這種市場清晰的直覺,才算到門口了。

那時候,就如同看一首詩,

如果還從語法等去分析,就如同還用中樞等去分析一樣,

而真正的有感覺的讀者,是不會計較於各種字句的糾纏的,整體的直觀當下就呈現了,

一首詩就如同一自足的世界,你當下就全部擁有了。

市場上的直觀,其實也是一樣的。

只要那最細微的苗頭一出來,就當下地領悟了,

這才算是對市場走勢這偉大詩篇一個有點合格的的閱讀。

推薦閱讀:

魏亮宸:5月22日黃金與自我反省,從新看待新的自我
析穀人:平衡發展才具備可持續性
2018年3月行情(2)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 2015 年 7 月 2 日尾盤「兩桶油」和中信銀行強行拉升?
如何判斷一名交易員是否有所成長?

TAG:投資 | 金融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