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井蓋是如何成為潮流、文化、生意的?
凹凸不平,扎堆分布,汽車經過因鬆動發出噪音,被偷後張嘴傷人……提起井蓋,大多數人想起的都是負面的新聞報道。小時候,長輩們還會告誡我們,「看到井蓋要繞道走」。而在平時,灰黑色的井蓋鋪在地面上,也幾乎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在多數人的印象中,井蓋,確實很難同「文化」產生什麼聯繫。
然而在日本,井蓋成為了一張張承載著故事與記憶的城市名片,更成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在日本1780個自治市裡,有95%的城市採用了設計獨特的井蓋(其餘5%則套用現成的模板)。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採用植物、樹木、官方花卉作為圖案,另外,動物、鳥,以及名勝美景、歷史故事也常被做為設計題材。
根據《日本社會的井蓋》一書中的調查,日本的井蓋現在已有超過6000種藝術設計。由32個公司組成、專門負責保護及研究全日本井蓋的半官方「井蓋協會」應運而生,甚至已經在全國建設了幾處井蓋博物館。 井蓋,始於解決實際的細節問題,又因精緻的做工、有趣的設計而成為一門藝術,最後不斷普及發展成一種特殊文化。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東京向各地輸出了大量的井蓋設計,一開始,這些設計專註於防滑,所以會做一些花紋圖案。也有不少地方,用井蓋當做路標的一種來使用。汽車越來越多後,井蓋發出的噪音引起了民眾的不滿,一些公司改進了井蓋的形狀,從圓柱體改為上寬下窄的圓錐體,並提升了做工,使之與孔徑更加貼合,噪音問題得到了消除。
在井蓋上使用漂亮圖案,這一傳統始於1885年前後,由一個叫 Yasutake Kameda 的日本人開創,他在日本建築部任職高級官員。當時,日本的城市下水道系統耗資巨大,成本高昂,卻並不受民眾的關注與支持。
為了能讓這項重要的政府工程受到民眾的關注與了解,YasutakeKameda 想到了「讓井蓋表面更加視覺化,更加吸引眼球」的主意。他鼓勵各個城市、村鎮自行開發設計有本地特色的井蓋,讓大眾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並發起井蓋設計大賽,在日本民間掀起了井蓋設計的熱潮,這項傳統延續100多年直至今日。
在這些井蓋圖案中,名勝古迹是十分常見的,一方面,帶有名勝古迹圖案的井蓋有指引遊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的突出地方特色。
除了名勝及地方特色,井蓋的圖案也被用來區分其作用,以及劃定責任方。在出現需要維護的情況時,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快速識別。
井蓋的圖案也並不是一味傳承古文化,潮流與科技等等,只要是地方特色,也會靈活的運用於其中。例如在特色小鎮人熟知的「柯南小鎮」鳥取,井蓋就是由柯南的作者青山剛昌親自設計的,而在科技城駐波,井蓋又加入和航空航天的元素。
如今,在日本各地,已經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井蓋粉絲團」,他們成立自己的組織、網站、論壇,熱衷於收集井蓋圖片,組織以井蓋為主題路線的城市暴走計劃,尋寶一般,找到一個拍一張照片,然後在網上分享。
在2018年的日劇Unnatural 中,主角們甚至通過井蓋為線索調查案情。也有一些企業把井蓋圖案做成集換式的卡片,供愛好者們收藏,交換,使之成為有社交價值的文創產品。此外,也有許多藝術家、設計師會到各地收集井蓋圖案的拓片,作為靈蓋的來源。
一個不起眼的井蓋,能給我們帶來多少啟發?在文創領域,日本把井蓋都做出文創衍生的價值,對於方興未艾的 IP 產業,有哪些可以參考的方法;在文旅產業領域,如何在細節營造環境的融入感,如何通過小投入提升「特色」,如何發揮區域文化的價值;在設計領域,如何將傳統特色與區域文化融入其中,成為歷久彌新的設計……除此之外,引導民眾參與,粉絲群的運作,城市文化的發展,都能在井蓋文化的發展史中找到答案。
在RET睿意德內部的分享會上,曾有小夥伴提出一個問題,在日本保守、謹慎甚至有些刻板的社會氛圍中,為什麼會誕生出如此多有設計力的品牌,為什麼能出現諸多享譽全球的設計師?在對井蓋的關註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氛圍,一種文化,更是深入民族骨髓的設計力的體現。相信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國人的審美也會不斷的提升,當民族文化被更深的挖掘,國人的設計力,也會被喚醒。其實,這一進程,早已悄然擁抱我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