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簡單聊產品設計(上)
寫在前面: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想要通過一個栗子,分享給沒有接觸過產品設計的愛好者,產品設計從需求到產出需要經歷什麼。分成上、下兩部分,本文閱讀約3分鐘,希望對於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產品從創意到落地需要經歷些什麼呢?
讓我嘗試用3分鐘,化繁為簡,為大家講清這件看似高大夢幻的事情。就讓我們分成五步走吧:
為了更好地呈現,我從自己做過的案例「伴隨兒童成長的嬰兒床——小黃蜂」說起。
1.發現需求
產品設計是怎麼產生的?是設計師的黃粱一夢?是企業的拍腦袋決策?還是想到啥就擼起袖子幹了?nonono,讓我們放慢節奏,先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是誰?我要去哪裡?為什麼?」
要知道,企業或設計公司在開始做產品設計前,都會花費很多的時間&精力去做調研,從調研中尋找設計機會。
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開始調研。
在「小黃蜂」案例中,我們看到用戶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這樣的需求:
需要說明的是:需求調研並不是用戶說什麼就是什麼,更不是設計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大多數情況下,是設計師通過專業用戶調研、實地考察等方法來了解並分析出的用戶需求。
在早期的設計流程中,「需求調研」工作佔了近1/3的時間,有時甚至會花費更多時間&精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求調研是產品設計的基礎。沒有充足的調研,脫離用戶和市場、天馬行空的設計不會是一個好設計的。
「小黃蜂」案例中,我們針對0-12歲孩子們的家長,做了30份問卷調研,3個現場訪談。涉及的內容很廣。比如:
兒童傢具的使用年限分別是多久?
它們分別在哪些年齡段使用?
為什麼不再被使用了?
不使用後一般如何處理?
你認為兒童傢具最重要的特性是哪些?
還有其他維度的調研,比如:關於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行為特徵;幼兒園和家庭的環境信息;觀察家長使用兒童傢具的偏好等。這些都為我們之後的設計帶來很多啟發,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另外一部分,是現有產品的市場調研,看看目前市面上,針對這個問題有哪些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好的設計師心裡一定明白,這一步驟的目的絕非抄襲,而是思考如何比現有產品更好,或者和現有產品「好得不一樣」。
2.確認設計機會
調研結束,我們再來梳理一下那三個問題。:「我是誰?我要去哪裡?為什麼?」
我是誰? -設計師。 我要去哪裡? -我們要解決兒童傢具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為什麼? -幫助父母減少兒童傢具堆砌,導致丟棄浪費的問題。
結合上一步的調研結果,我們發現「可變傢具」是一個設計機會。它的變化範圍可以集中在一些被高頻使用的產品中,並且其使用年齡段是錯開的。
3.設計
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擼起袖子做設計了。
產品設計流程包括概念設計、用戶測試、細節設計等環節。這些環節會貫穿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循環。
它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展:品牌設計、包裝設計、體驗設計、服務設計等,都逐漸變成和產品設計緊密不可分的部分。
概念設計多圖預警:
其實做產品設計不一定要畫草圖哦,比如在這個方案中,把想法做成草模更直接。
(原圖是彩色的,改成黑白是便於視覺統一......)
初現雛形:
同樣的組成部件,可組裝成三種不同的兒童傢具套件。
細節深化:
做個1比1草模出來感受下各種合理性:
材料分析和選擇:
設計亮點深化:
全榫卯結構拆裝方便,且不含兒童易誤吞的小零件。
自鎖設計,兒童不會因為誤操作夾到手指或把傢具誤拆開。
多場景使用可能設定:
當作嬰兒床時,晚上放在父母大床邊可拆門板,便於照顧。
各種其它組裝以增加其可玩性,豐富產品與用戶之間的互動。
不同的表面材料提供不同的功能。黑板材質使寫字桌秒變畫圖桌。
用戶測試:
一個好產品的產生過程離不開用戶測試,用戶測試甚至需要貫穿在產品設計的整個流程中。是騾子是馬,要讓用戶溜溜!
講到這裡,3分鐘差不多到啦。下一次,讓我們接著聊聊產品開發&投放市場。
其實產品設計涵蓋的內容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今天說的只是產品設計世界大門外的一瞥。其中每個步驟中的每一點,都可以寫幾本書~
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大家對產品設計流程有個大致的印象~
——————————————————————————————————————
開造App:做用戶想要的產品,幫助普通人實現產品夢想。
公眾號:開造KaiZao (需求徵集活動持續進行中,也許你的需求就能變成產品哦~)
推薦閱讀:
※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雜糧包裝!
※【中天智領人機交互】未來25年七大技術發展趨勢!
※《常石-2017作品案例—上海韓蹄客形象視覺設計》
※新年特輯 | 設計師如何"有品質"的保存發量?
※帶你領略詩意居住空間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