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得到43%好評,哪裡丟分?

2018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得到43%好評,哪裡丟分?

來自專欄 電動汽車觀察家

2月12日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如同平湖裡投下大石,激起的漣漪歷經春節長假,仍在振蕩擴散。剛上班的新能源汽車從業者,都在細細研讀政策,思考應對之策。

解讀分析的文章汗牛充棟,但這版新政的大家怎麼評價呢?《電動汽車觀察家》做了一個調查,也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分享給大家。

調查:43%的人認為新政「好」「很好」

2月22日,《電動汽車觀察家》發起了「對2018年版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評價」的調查。有178人參與了調查,他們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車行業人士。

在總體評價中,有22%被調查者認為「很好」,21%認為「好」,三分之一認為「一般」,其他被調查者認為「差」或者「很差」。總體而言,行業人士對新政的評價還是偏正面的。

新政的主旨是提質增效,第一條第一項就是提高技術門檻要求。這一點得到了行業人士的最大認可。42%被調查者認為,新政當中最好的一點就是技術要求提得好。其次獲得最大認可的是過渡期設置。

行業人士對新政當然也有相當不滿的地方。新政調整技術要求之外,最主要就是降低了補貼額度。因此三分之一被調查者對此最不滿意。

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被調查者不滿意政策制定和發布的過程。

在後來和業內人士的交流中,《電動汽車觀察家》發現,過渡期的設置也讓很多業內人士不滿。如果這個提問有「過渡期設置」一項,可能得票也不會少。

對於補貼新政,大家評價總體偏正面,但意見也不小,可能的失分項有哪些?

失分點1:政策調整太頻繁

自2009年中國開始示範推廣新能源汽車以來,到2018年的9年間,加上本次,共有8次補貼政策調整,基本上1年1調。

汽車產品的研發生產周期長,但是車企為了貼合補貼政策要求,爭取更多補貼,基本也是一年推一款車。當前公告、目錄中的新能源車型何其多,但產銷過萬的沒幾個。雖然很多不同車型主要是在動力電池系統方面調整,但是其論證、測試和驗證,很難做充分,恐怕會遺留安全隱患。

本次調整一開始也沒在行業預期內,還好去年年底開始有「傳聞」漏出,行業才有準備。

本次政策通知中還說,將「提前研究發布2019年和2020年關鍵技術指標門檻」,看來要延續一年一調的節奏。既然這樣,可否考慮出台一個兩年通行的技術門檻,但是標準取其中值或者取高值。

失分點2:過渡期設置吃力不討好

也許是為了燙平行業波動,本次調整第一次設置了過渡期。過渡期內,符合老標準的車型可以享受老標準對應的7折或4折補貼,但不實施新政策。過渡期之前按老政策,過渡期之後按新政策。

表現1:過渡期可能延緩技術升級

過渡期和部分人士的理解不一樣,他們以為過渡期達到新標準的車型,應該可以享受新補貼政策。

既然新政策要提升技術門檻要求,那麼率先達到門檻的車型執行新標準,符合政策意圖。如果有些車企為了多拿補貼,將符合新技術門檻的車型延後到6月11日銷售,似乎還拖延了技術升級。

表現2:過渡期讓車企定價成難題

由於過渡期政策,2018年將出現三段:過渡期之前補貼按2017政策,過渡期按折扣政策,過渡期後按新政策——這意味著同一款車可能因為補貼的不同會出現三個價格,而他們的成本可能一樣的,這給車企出了一個難題。

表現3:過渡期可能擾亂市場交易

過渡期的政策還可能擾亂市場交易。由於三個階段的補貼不一樣,150公里續航以下的純電動乘用車在過渡期之後可能絕跡,而長里程的純電動乘用車則可能在過渡期之後才放量。

至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由於過渡期補貼標準較2017年打四折,企業寧願按2018年標準,增加成本將能量密度和單位能耗提上去,拿新補貼標準划算。這樣上半年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市場恐怕非常冷清。

失分點3:制定政策和公布政策過程不透明不公平

表現1:部分企業先知先覺

在本次新政發布之前,多數行業是通過傳聞得知。而部分企業、專家則因為參與政策徵集意見的討論而得知了大體內容。

1月是新能源汽車產銷淡季,但今年放出3萬輛,一反常態。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少數企業得到了仍實施老政策的消息。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新能源車企領導說,「有的企業還是比較有敏感度,先知先覺。我們傻乎乎的,生產了之後吧,還沒敢怎麼賣。」

他認為,如果主管部門組織企業徵求意見,對別的企業沒有徵求意見,似乎也不太公平。「如果對企業涉及保密的話,那企業應該一視同仁。啥也不要講。」

表現2:發布時機太晚

本次政策拖到2月12日發布,很多車企在1月份不敢賣車。上述人士說,「我們希望12月31日之前,現在2月才出來,這兩個月的事情就說不清了。」

表現3:政策解讀不充分

上述人士同時指出,主管部門對政策的解讀也不充分。行業人士最近都在討論:過渡期之前按什麼政策?過渡期可以執行新標準嗎?「2萬公里」條款是立即執行嗎?私人購買新能源貨車是否也要滿足2萬公里條款?……

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權威部門公開明確地確認。

此前主管部門有召開政策宣貫會的習慣,本次新政似乎還沒有宣貫會。其實先給出一份權威解讀文件發布出來,就能起很大作用了。召開宣貫會,無論規模多大,總有企業不會被通知到的,而且會議、差旅成本也不小。

失分點4:補貼標準不可能精準

9年8調補貼政策,調整的邏輯可能有幾個:1補貼要緊跟成本下降曲線;2補貼技術要求要看企業技術水平;3補貼要看財政的錢有多少;4補貼要確保推廣規模達標。

補貼標準和成本下降幅度之間,可以說永遠不能匹配。主管部門可能更多採信核心企業的說法,但其實領先企業也未必能預測價格。本次新政補貼加速退坡,很多人抱怨電池企業等成本下降跟不上退坡幅度。

另外,車企技術提升到哪一步了?每年的推廣量會有多少?補貼要根據這些變數適時調整,初衷雖好,但是難度太大。對於市場的千變萬化,不如承認自己的無知。

只有財政預算多少一項,是主管部門可以確定的。《電動汽車觀察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覺得過渡期不實施新標準,有可能是怕一下子申領補貼的又太多。如果真是這樣,原因還是技術要求太低。

以上問題,是補貼政策固有缺陷,沒有解法,恐怕只能等補貼退出。

失分點5:對地方政策約束力度不夠

本次新政,再次提出破除地方保護的條文,也加了「扣減充電基礎設施獎補資金」的懲罰措施。

但反地方保護的說法,已經如同「狼來了」的故事,很難再取信於人。如果真的要反,執行層面應當有結果體現。

另外,新政鼓勵地方把購置補貼資金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和使用環節。補貼標準中,不再對地方補貼比例設限。

從以前經驗看,地方補貼政策比中央還拖沓,如果給出量化要求,地方政策有章可依,可能還能加速出台,也有利於市場啟動。

對於新政,前述新能源車企領導說,「總的來說,政策還是向上走的,行業有共識。但是推出的時機和方法,以及解讀要改進一點。」(完)

您讀完可能還會想讀:

你真讀懂了嗎?2018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細節再解讀

解讀2018新能源汽車補貼:提要求倒逼升級,過渡期燙平波動

《電動汽車觀察家》提供電動汽車行業的真實信息和誠懇意見,由電動汽車媒體界資深從業者邱鍇俊原創。邱鍇俊曾任第一電動網CEO和主編。更多電動汽車資訊,請點擊微-信右上角「+」,搜索公眾號「電動汽車觀察家」關注


推薦閱讀:

如何應用數據驅動方法提升風電場機組功率「DDWPO模型」
大規模利用太陽能是否比實現可控核聚變更靠譜?
風機葉片能詳細介紹下么?謝啦~
新一代環保電池不是夢,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供電或許就靠它了
9.9秒破百的氫燃料電池車,600km續航,這新能源才能叫適合用戶

TAG: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