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決策:投入產出衡量模型
來自專欄 真實職場計劃
投入產出模型是一個數學模型,實際上,精確的模型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進行支撐,但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只需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理論就可以進行正確且高效的決策,而不必因為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猶豫不決,躊躇不前。
就在剛才,我與本地員工討論一個業務問題的時候,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具體問題是由於I國家的海關效率低下,消費電子類產品的備配件清關周期達到2個月之久,為了防止缺貨,我們之前按照4個月的需求進行安全庫存備貨,發生消耗每月再按照最新的消耗趨勢進行相應的補貨;經過一年的業務運行,發現之前的備貨有很大的冗餘,造成了公司的成本佔用和資源積壓,並且冗餘備貨回退浪費了公司的清關、物流成本。
我的主張是優化備貨模式,首先降低安全庫存水位,從4個月降低到3個月;其次需求預測從月頻次變更為周頻次,小單快跑,一旦發現消耗趨勢下降,下一周即可減少或取消申請數量;通過這兩個措施可以提升備貨周轉率,降低冗餘庫存以及清關物流費用成本。
而本地員工主張這樣風險很大,I國家的國家政策很不穩定(受美國制裁,與周邊國家關係緊張),國家級政策的變更可能影響到清關的周期,使之更長,一旦面臨缺貨的情況,我們需要以雙倍甚至3倍的代價補償單個用戶。
為了做出正確且高效的決策,我用上了投入產出衡量模型,在這個場景中,我們需要投入的是可能產生的用戶補償,獲得的是備貨周轉率提升,冗餘庫存的降低,以及清關物流費用成本的減少,其中冗餘庫存的降低和清關物流費用成本的減少是可量化的;這兩類數據均可以採用前一年真實發生的歷史數據來進行未來業務的推測;
如果投入>產出,即用戶補償的金額大於冗餘庫存以及清關物流費用節省的金額,說明目前的方案已經是成本最優的方案,我們只能保持原狀;
如果投入<產出,即可考慮優化方案,此處還需注意,如果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差值不大(獲得的收益不明顯),還需要考慮優化方案時付出的管理成本,如開會,變更流程,培訓等等,再綜合做出決策。
希望這個思考方式和邏輯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最後,能熟練運用這個理論的我大學高數掛了好幾次的事情會亂說??
推薦閱讀:
※【職場孕媽-懷孕初體驗】建小卡與大卡實用貼
※忽悠是個技術活——《戰國策》東周策(一)
※你不是缺少機會,而是臉皮太薄
※十年互聯網項目實戰經驗分享:項目經理成長之路的三個層次
※黃藥師為啥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