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平王應該為王綱墜落負責

周平王應該為王綱墜落負責

周王王權掃地,誰的責任?周幽王?周平王?

平王動遷,導致周朝王綱墜落。王權一落千丈,周王再也無力管理眾諸侯,從此開始了長達六百年的春秋戰國時期。現代人總是把王權的衰落直接歸因於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廢長立幼。其實周王王權的衰落在我看來更多的需要把原因歸責於周平王。

第一,立嫡還是立長。

周代自得天下之後,因為小邦周統治大國商,特別注重思想觀念上的宣傳和統治。「親親」「尊尊」經過周代二三百年的宣貫,深入人心,這個思想一直在春秋時代都時常被提出,可見觀念的根治於人心。分封制、宗法制是周代的政治基石,在這個政治基石的基礎上關於繼承的核心觀念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那麼,周幽王按照宗法制的確不應該廢除太子宜臼,改立伯服。史書上沒有記載宜臼和伯服誰大,但宜臼的母親是申後,伯服的母親是褒姒。伯服從名字上來分析,「伯仲叔季」,伯服應該是長子,而宜臼是嫡子。但筆者認為周幽王很有可能為了周朝復興而不是個人私慾廢嫡立長:第一,考慮到宜臼成為周平王后當了五十年的周王,他起兵反抗周幽王的時候,年紀應該不大,所以不排除周幽王為了周朝復興,國賴長君,改立伯服;第二,從周平王后來的業績來看,他治國的水平很是一般,享國五十年,毫無建樹;要知道勾踐滅吳也無非十年生育、十年操練,二十年就滅掉了吳國,也就不排除周幽王為了周朝復興選擇一個更有本事的兒子,而不僅僅因為是嫡子,就立為太子。

第二,西周末年王權並未嚴重衰落。

現代人大都認為,西周經過周厲王國人暴動、周宣王數次征討戎狄,國力大大削弱,王權嚴重衰落。其實,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正是體現了周幽王時代,周王還是對諸侯有巨大影響的。烽火戲諸侯,根本上說,還是諸侯願意順從周王的指揮,周王也是能夠調動諸侯的,否則就不存在周幽王在驪山上點起狼煙,就有一大群諸侯立刻前來救援。周平王時代王權的衰落,卻是

第三,周平王的支持者。

周平王宜臼,是申後的兒子。申後是申國國君的女兒或者姐妹。申後的另一個姐妹嫁給了鄭武公。曾國與申國是表親盟國,大約是三國時代曹氏和夏侯氏的關係。所以,在周平王反抗周幽王的捕問時,申國作為舅國肯定支持周平王,曾國作為申國表親也支持周平王。當時鄭國國君鄭桓公是周幽王的親叔叔,支持周幽王,但是在鄭國國內並主持成周八師的鄭武公卻拒不發兵救援,也就間接的支持了太子宜臼。

叛軍襲擊周幽王並把幽王殺死在驪山腳下,而不是攻克豐鎬二京,擒住周幽王,殺死。考慮到周幽王喜歡在驪山烽火戲諸侯,很有可能叛軍襲擊的是周幽王的近衛部隊,並未和京畿的宗周六師開戰,是一場「斬首」行動。否則,按照周代制度,宗周六師至少2萬兵馬,且都是裝備戰車和青銅武器的勁旅,不至於輕而易舉被申國、曾國這種三流國家和犬戎部族擊敗。只要稍加堅持,晉國、秦國援軍或者成周的鄭武公看到叛軍進攻不利倒向周幽王帥成周八師增援,則叛軍必敗。

筆者認為犬戎是戎族的一族,但是不在西部,應該陝西南部的山區,考慮到和申國、曾國聯合,肯定距離這兩國較近,大約是在陝西商洛一帶。探明周幽王出巡後,突然從山區殺出,一劍封喉。戰後為了打發犬戎,肯定將豐鎬二京的財物賞賜給犬戎,也去犬戎開始是拿國庫的錢,後來就開始搶劫,給後世造成犬戎洗劫了豐鎬二京。其實更有可能是和唐朝用洛陽的財物答謝回鶻一樣,政府組織、放任犬戎進行搶劫。

第四,二王並立,東遷真相。

周幽王死後,太子宜臼宣布即位,或許駐守豐鎬二京的軍隊和大臣還沒反應過來,城中姦細就打開城門迎接太子宜臼,入城後成為周平王。

但是很快各種消息傳開,周平王叛變弒君殺父。肯定有不服氣的人逃回周的發源地陝西寶雞的周原。於是在周平王稱王后,周人的故地周原地區竟然諸侯擁立王子臣余為王,稱攜王,主要的支持者是虢公(當今陝西寶雞有一個地名就是虢鎮)。在周人看來,尤其周原地區的周人看來,周幽王就是有萬般不是,但是他的詔令仍舊是王命,周幽王完全有權廢嫡立長,周幽王一旦決定,那就是王命,雖然這個王命有瑕疵,但還是王命。周平王為了王位勾結申國、曾國、犬戎襲擊周幽王、洗劫豐鎬二京,弒君殺父,就是叛國者。所以,周原的人立了王子臣余為攜王,導致東周初期出現「二王並立」的局面,而且,攜王一度還實力較強,或許是由於得到防備西戎、獫狁的宗周六師的主力支持。在和周平王爭天下時,最終迫使周平王東遷。

後來,周平王為了得到更多盟國的支持,封鄭武公為上卿(控制成周八師軍隊,為後來鄭莊公稱霸奠定基礎),支持晉文侯(晉文侯也是武力奪權),加封秦人為諸侯,賜封岐山以西的土地給秦人。岐山周圍的土地就是攜王的根據地。需要注意的是周平王東遷賜秦人岐山以西的土地,那麼豐鎬二京的故地還是在周平王手裡的,周平王並沒有放棄,可能後來是為了收買支持攜王的虢公,才把這一塊舊地改封給虢國。因為春秋初年晉獻公「假途滅虢」滅掉的虢國應該在陝西西部,而不是周原地區的陝西關中西部。

攜王堅持了十幾年最後失敗,可能初代的虢公已經死去,後代的虢公不再那麼堅持原則;況且攜王一開始就是堅持周代王道的天子,沒法像周平王那樣無限的賞賜願意跟隨自己的諸侯國,導致最後的失敗。

第五,犬戎是盟友還是敵人。

太子宜臼跑到舅父的國家申國,周幽王讓申國交出宜臼,申國國君聯合曾國、犬戎襲擊並成功殺死周幽王,太子宜臼稱王為周平王。那麼就是向犬戎借兵,犬戎對於周平王就是唐朝的回鶻,是周平王的盟友。那麼,周平王東遷怎麼成了為避犬戎?躲避自己的盟友。

其實,平王東遷是躲避在周原地區的攜王(王子臣余)建立的周。東遷是為了更加靠近申國、曾國以及在關鍵時間選擇支持周平王的鄭武公。鄭武公也是申國的女婿,也就是周平王的姨父,所以他的支持在宗法制的周代是很關鍵的。犬戎不是敵人,是盟友。

第六,周平王死後,魯國不派人參加葬禮。

周平王東遷後,其實很多山東諸侯是不支持他的,很多諸侯不再向周平王進貢。尤其是重視「親親」的魯國。但是魯國作為周公的封國,是開國周武王的親弟弟的封國,周公也當過攝政,所以爭取魯國的公開支持是周平王一直渴望的、追求的。但是,很不幸,魯國一直拒絕承認周平王。周平王死後,魯國也不派人參加葬禮。試想,父親死了,叔父拒不參加葬禮,那麼父親如何下葬。

於是歷史上有了一段記載,說周平王死後,因為沒有足夠的祭品,無法下葬,新任的周桓王幾次三番派人求取祭品。其實周平王動遷,周王的實力再衰落也不至於湊不足祭品,要知道今天在洛陽的天子六駕,就是東周周王的陪葬坑,而且是王綱更加墜落、東周實力更加衰微的後期周王。也就是說東周初年根本不存在拿不出足夠的祭品來安葬周平王,其實周桓王向魯國索求祭品更多的是為了得到魯國的承認。

綜上,周朝王權的墜落,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周平王的弒君奪位造成正統性的不足;長期與攜王的都長期鬥爭需要其他諸侯國的支持,導致無限的分封造成周朝的衰落。

h)?6???


推薦閱讀:

春秋筆法——「不落」之倭城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古公亶父
中國古史-商前往事-文明之光
1965年周恩來接受外媒採訪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 ——通俗西藏史6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