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文獻閱讀效率
提到閱讀文獻,我們已經介紹過很多方法,有共性的,也有一些大牛的個性化閱讀方法。有藉助工具的,也有靠平時積累的。方法很多,是不是就能掌握呢?我覺得還是要選對適合自己的,今天再給大家分享幾種我實踐過的方法。
一、最笨的辦法:翻譯理解法
我的英語還算可以,但是閱讀外文文獻的時候,我基本還是看完了也就完了。那感覺就是我把一個一個的單詞都看懂了,其他也就沒啥了。後來我有一次閑著沒事,就把一篇比較重要的文章一字不差的翻譯出來了,忽然發現經過翻譯的文章,理解的程度大概相當於閱讀 10 多遍甚至都無法達到的深度。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後來我就愛上了翻譯,先翻譯,再針對翻譯出來的去做些整理。
二、最老土的辦法:列印文獻理解法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對比過:用電腦看的話,好處是看外文的劃詞翻譯比較方便,也便於做筆記。缺點是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忍不住想刷刷網頁什麼的。用平板看的話,姿勢什麼的會比較舒服,注意力也容易集中一點,問題就是翻譯不方便。怎麼辦呢?
這裡我的做法是不重要的文章就網上看看好了,重要的文獻一律列印出來。然後我喜歡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比如紅色是要重點關注的單詞,綠色是重要的觀點等等。一般邊上還要註明我對這篇文獻的一些看法。
這個列印文獻理解法的好處是我對重要的文獻一目了然,並做到心中有數,也能集中精力閱讀。
三、最有效的辦法:帶著目的閱讀法
看文獻是有階段的,一開始可能是泛讀,不太有目的。但其實熟練之後會發現你看文獻都是有目的的,比如說為了擴大知識面,那麼你可能要泛讀不同學科的文獻。比如說為了找到你的科研方法,那麼你需要去了解目前都有哪些方法,最後來確定你能採用哪種方法。是不是都是有一個目的的?
通常通過參考文獻或索引或文摘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原始文獻查出後,看論文是否滿足需要,是否值得精讀,若遇到合適的論文,按圖 14-1 篩選後精讀。
四、最隨性的辦法:瀏覽性閱讀法
有時候我們會有一個工作慣性,就是也沒啥目的,偶然到圖書館或資料室信手拿到一本近期刊物,那就看上了。看看題目,看看作者,看看摘要,再看看可行性,可能一個科研思路就出來了,很多偉大的發現也是這樣產生的。所以不用有特別大的壓力
推薦閱讀:
※還在Google找文獻? 已經out了!
※壯哥的Live - 如何做好文獻調研
※三大牛人看外國文獻的方法
※土地資源管理參考文獻推薦
TAG: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