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生活過的人和沒出過國的人,思維上到底有多大差距?

在國外生活過的人和沒出過國的人,思維上到底有多大差距?

對於生活在國外已久或留學在外的中國人,每一次回國,難免會有那麼一點感受,就是覺得自己的思維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變化。

可能是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可能是與人交往時的種種習慣。

1.對隱私意識增強

開始習慣於不會主動打探別人的隱私,也不喜歡別人打探自己的隱私。

每次回國被問到私人問題,工資待遇,開什麼車住什麼房什麼時候要孩子的時候,就會條件反射式的渾身不舒服。雖然他們也並無惡意,有時候僅僅是好奇而已。但在國外,人們通常不樂意回答也不會去詢問這類問題。

因為,在和西方人的交流當中,人們普遍有共識,一般可以問對方的職業,但不會問及工資等等,即使家人親戚也不會輕易問。如今,自己回到國內也自然而然不會去問別人這類問題。

2.女性獨立意識增強

作為女性,出國後明顯感覺到對女性獨立意識增強,更加清晰性別歧視的概念

沒出國之前僅僅覺得內心是想要獨立的。但是很多時候會被國內社會環境洗腦,例如有些事情覺得就應該男人去承擔。

而在國外生活久了,在獨立完成學業,事業上漸趨穩定上升的時候,覺得生活就是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跟自己是否有伴侶是否結婚都沒有關係,結婚以後也是一個teamwork,兩個人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以此獲得的尊重是深遠的,也是值得的。

記得兩三年前偶然讀到外國的員工合同法中關於性別歧視的法律規定,才明白在西方企業里男性員工小心翼翼的原因,即便是你誇讚女性同事都要小心用詞防止任何有性暗示的詞語,如果你是領導,不能因為對方是女下屬而讓對方做任何比如倒咖啡或者幫你一個私人的小忙,就更不用說利用自己的權力在女性下屬身上謀取利益,在如果對方計較起來,你的職位很可能會不保了。

3.平等交流意識增強

還在讀碩士的時候,跟教授討論論文的期間偶爾說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見而被教授讚賞,這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教授明顯是在極力鼓勵學生這樣的行為,甚至接受學生挑戰他的觀點。

在很多其他的社交活動當中跟60多歲的人聊天都覺得沒有任何代溝,雖然這跟對方的性格有關係,一些不擅長聊天的即便是同齡人也會話不投機半句多,而對於一些有良好的社交技能的人,年齡根本不是障礙。

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英國幾十年前的社會跟現在差距遠遠小於中國同等時間段社會變革帶來的差距,所以上一代人自然跟這一代人的思想差距沒有太大,第二西方社會比較崇尚平等,並沒有像東亞國家儒家文化的影響,彼此是獨立的個體,沒後長輩晚輩的概念。比如我們大部門的總裁,時不時轉到我們座位附近跟我們聊兩句,沒有任何架子,沒有任何的位高權重之分。

4.對真正弱勢群體的包容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西方人們對弱勢群體的善意,比如完善的殘疾人設施,為殘疾人提供的工作崗位。

如果你對殘疾人有歧視,那你就會被主流價值觀所鄙視。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位因為多年前車禍右腿截肢的女人,現在一直用假肢,看上去跟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一個長相很漂亮的女士,有一位愛自己的先生,有一雙兒女,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醫藥方面的白領),我也看不到她臉上有任何自卑,她也毫不介意主動說出自己當初是什麼事故造成截肢,她的生活跟任何其他中產家庭沒有任何區別。

我只是內心感嘆她能生在這樣一個國家該是多麼的幸運,在中國的大街上不是經常看到殘疾人,更不容易看到殘疾人出現在任何工作崗位上,比如超市收銀員,酒店前台,如果他們缺了一條腿,其實並不會影響工作,甚至缺了一隻胳膊也並不影響他們用一隻手敲打鍵盤。如果設施健全一些,他們的出行甚至也絲毫不會有困難。

5.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

再也不會人云亦云,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這麼發達的時代有了自己的辨別能力。

現在看各種媒體上的新聞報道,都能夠很容易的察覺出一篇文章的真實性或是找出其中的漏洞,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從而肯定的分析出不合理的地方,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問題的方式和思維方式。

但為了契合國內環境,回國的時候我不會表達太多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儘管這些觀點在國外是十分常見的,但是你回到國內老百姓當中就會顯得你格格不入,所以為了不讓國內的親朋好友覺得我這人太非主流,我會適當調整自己說話的傾向性以讓大家覺得我是個接地氣的人。

就連我先生跟我親朋好友交流的時候都會客觀的說很多中國的好話,這些人情世故世人皆知,沒有太刻意,只是有所選擇的陳述。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覺得一個中國的成語是可以解釋的很完美的,就是外圓內方,畢竟國內的現實環境不能跟國外等同,有很多觀點,表達出來也是沒有意義的。

6.對人際關係的順其自然

知乎上有一個五萬多人關注的問題,好朋友之間是如何變淡的?出國以後對這種問題更加的感同身受,從一開始的迷茫不解到現在的淡然處之。每個人的交友模式不同,有些人習慣呆在一個圈子裡,但是這種模式對海外黨來說難度是很大的,所以現在不會在乎長久的人際關係,一些人如果在你生命中能跟你同路一段就應該珍惜,如果到某一個路口分道揚鑣了就相見不如懷念好了,也許你們周周轉轉還會再相遇。

人一輩子沒有牢不可破的圈子,有時候偶爾跨越圈子的交流也是很有意義的,多去了解一些別人的生活,思想上也可以避免狹隘。

7.覺得發達國家的兒童確實挺幸福的

絕大部分兒童都可以無憂無慮的成長,空氣水奶粉食品質量這些更不用多說。

西方國家的家長,在工作生活的時間鎖平衡比較好,自然陪伴小孩的時間要多一些。在學校里老師一句話都不能說重了,老師的地位並不高(但入職卻有嚴格要求),整個環境都讓孩子天生培養比較充足的自信。

我覺得初中之前的孩子還是應該擁有這樣一段無憂無慮的生活的,這個階段對兒童今後的身心健康都極其重要。國內的情況就不多說了,總之比較心疼國內的孩子,並不僅僅是學習負擔方面的問題,這都是次要,主要還是整個社會的教育環境培養出來的身心健康問題)。

德國管家移民顧問團隊,專註德國移民/置業投資服務,全程跟進移民家庭落地。

關注我們,諮詢更多詳情。

微信公眾號:德國管家

官方網站:德國管家―專註德國移民|德國簽證辦理|德國投資移民|德國留學|德國技術移民


推薦閱讀:

沒有語言成績可以去美國留學嗎
80%的留學生都經歷過的「留學抑鬱症」,到底有解么?
「地中海貓咪共和國」馬爾他,貓比人多的吸貓聖地
2017年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發展述評
5.12:一個旁觀者的十年

TAG:出國 | 移民 | 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