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工匠精神和乒乓退賽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雖然「工匠精神」這個詞不是現代首創,但是我認為現代中國能夠提出「工匠精神」這個詞,可以看出我們的領導人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和中國企業的發展,勾畫了一份了不起的藍圖,「工匠精神」的提出為全體人民的精神升華指明了方向。
這兩天看了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上的一篇文章,叫做《論「工匠精神」》,文章不長但條理極為清晰,道出了「工匠精神」的內涵,價值以及培養途徑。看完之後,結合我膚淺的自我反思和短暫的工作經歷,我也想了一下「工匠精神」於個人,於一個企業到底意味著什麼。
文中舉了一個例子,說的是美國旅館業巨頭康拉德·希爾頓年輕時有過在酒店打工的經歷。最初,上司安排他打掃衛生,刷馬桶是其中必要環節。希爾頓對這份工作不滿意,對待工作很懈怠。有一天,一位年齡稍長的女同事見他刷的馬桶很不幹凈,就親自為他做示範,並告訴他,自己刷完的馬桶,是有信心從裡面舀水喝的。這件事對年輕的希爾頓觸動很大。從此他一改對工作的懈怠應付,逐漸樹立起踏實認真、一絲不苟的職業精神。後來,希爾頓擁有了自己的酒店,並在行業內獨樹一幟。
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工匠精神讓一個馬桶工成功了,二是這個社會讓擁有這種品質的人成功了。可以說工匠精神於個人很重要,於一個企業,甚至於整個社會來說更加重要。一個從業者應該擁有工匠精神,對待工作不辭辛苦,不計報酬,精益求精。而一個企業更應該去引導和鼓勵擁有這種精神的人,讓他們能因為這種精神而體現價值。作為個人,他有資格說我境界高遠,不計辛勞,甘願喝一輩子「馬桶水」。然而一個企業,卻沒有資格讓它的參與者一輩子對「馬桶水」甘之如飴。
「工匠」不是指每天渾渾噩噩,只知道完成上面交代下來的任務,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工匠精神」強調執著、堅持、專註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絕不等同於因循守舊、拘泥一格的「匠氣」,其中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我認為一個企業想要培養這種「工匠精神」,強調個人修養的同時,更應該強調的是整個企業對勞動者的鼓勵和尊重。
現在很多領導者喜歡用工匠精神和集體主義來安撫和教化手下的員工,殊不知從業者需要工匠精神,領導者更需要工匠精神,整個企業也需要貫徹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核心。正如《周易》所言:「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企業不能只想著「化人」,去忽略了「人化」的過程,企業信仰不是用所謂的精神催眠堆砌出來的教義,企業信仰是企業每個人心中的目標和意義所在。企業等待成才,遠不如引導成才,培養成才。
個人的努力永遠只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可不知何時,被人說成了充分條件。工匠精神,不應成為不思進取的理由,也不能成為玩弄權術的手段。
就像前一段時間中國男乒集體退賽的事情一樣,一些人拿著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帽子,扣到那些已經為國奮鬥整個青春的運動員身上,殊不知他們的技藝早已經神乎其技,他們才是真正的大國工匠。我得說我絕不支持那幾個運動員的退賽行為,因為他們破壞了體制。可是誰都知道,如果不是通過這樣決絕的方式,如果他們真的只是賽後找領導商量商量,可能我們永遠都不會看到那兩封道歉信。
有人說他們不愛國,他們用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去換取人們的反省,用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去挑戰他們的頂頭上司,他們是為了什麼?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獎金?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他們是為了讓自己深深熱愛的運動能夠健康發展,讓自己所在的隊伍能夠繼續前行,是為了讓中國男乒永遠站在世界的巔峰之上,他們才是最熱愛這個國家的大國工匠。這他媽才是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趨避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女生會去羽毛球館打羽毛球,而乒乓球館裡幾乎看不到女生呢?
※丁寧VS李曉霞,誰的贏面大?
※怎麼才能練好搓球,尤其反手搓球。底板和膠皮方面有何建議?本人橫板
※馬龍里約奧運會半決賽中對水谷隼膠著時說的是不是這句話?
※柳承敏唯一一次擊敗王皓偏偏發生在奧運會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