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真的是「蠢豬」嗎?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真的是「蠢豬」嗎?

公元前638年,在中國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西北的一條古河道邊,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著名的戰爭:泓之戰。參戰雙方是宋國和楚國,宋國國君宋襄公,是當時繼齊桓公之後的第二任諸侯霸主,雖然這個霸主之名有點名不副實。

當時的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唯有宋國在當時是屬於實力較弱的中小型諸侯國,但宋襄公憑藉著讓位之賢、平定齊亂之德,而成為當時最有可能角逐霸主之位的人之一。

經過幾次小規模的諸侯會盟,宋襄公終於以霸主之位自居,一改齊桓公「尊王攘夷」的口號,而提出「仁義」之名,卻也與齊國交惡,與楚國開始了正面的爭霸之路。

因為聽說鄭國支持楚國做諸侯霸主,於是宋襄公發兵攻鄭,鄭國向楚國求救,於是楚國又發兵攻打宋國國都,宋襄公怕自己國都有失,只好從鄭國撤兵回師,在泓水這個地方,與楚國軍隊遭遇,終於發生了著名的「泓之戰」。

十三年夏,宋伐鄭。子魚曰:「禍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鄭,襄公將戰。子魚諫曰:「天之棄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與楚成王戰於泓。楚人未濟,目夷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濟擊之。」公不聽。已濟,未陳,又曰:「可擊。」公曰:「待其已陳。」陳成,宋人擊之,宋師大敗,襄公傷股,國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於厄,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兵以勝為功,何常言與?必如公言,即奴事之爾,又何戰為?」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目夷勸宋襄公趁楚國軍隊在渡河半路上攻擊他,宋襄公不聽;又勸他在趁楚國軍隊上還沒有完成列陣時就發動攻擊,宋襄公又不聽,結果宋國大敗,宋襄公還傷了大腿,不久後傷重而死。泓之戰動搖了宋國根基,國人都對他有所怨望,但宋襄公卻說:「君子不能去困擾處於危難之際的人,不能鳴鼓去攻打沒陳列好的軍隊。」國人皆以為非,「不鼓不成列」後來也作為成語用來形容行事迂腐的人。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宋襄公的所作所為,真的只是迂腐,甚至是某些人口中的「蠢豬」嗎?歷史對於這個問題,一直有褒有貶,爭議不斷。也許,浙江財經大學學院錢煒江老師的評價能夠幫助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理解,他說:

拉德布魯赫一句話可以用在這兒:「堂吉訶德是一個傻瓜,但卻是一個高尚的傻瓜。不可能的事並不等於不值得追求的事。」一個人心懷理想固然可能因這理想而屢遭失敗,然而這並不是可以嘲笑的理由。相反那種自以為世故成熟的人才是真正要鄙視的,一個喪失任何追求理想勇氣的社會是沒有任何希望的。有人說,春秋無義戰。其實春秋時代,人們倒是還有些理想氣節的。但是到了戰國時代,人們才真正喪失了理想和原則。戰國的戰爭,比春秋時代殘忍百倍,而外交則狡詐無恥百倍——這是因為他們在沒有宋襄公這樣的堂吉訶德了!

理想主義並不是可以嘲笑的理由,孔子「明知不可而為之也」,子路正冠就義,都有迂腐之嫌;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都是不可能之事,為什麼後來仍然對他們都充滿敬意甚至感動,而獨獨對宋襄公的「不鼓不成列」卻譏之為迂腐甚至「蠢豬」呢?

宋襄公不是「蠢豬」,只是守住了底線而已。

推薦閱讀: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 ——通俗西藏史4
朱熹和寡婦有什麼故事?
如何評價楊絳老公錢鍾書?
漢獻帝的這個皇叔,真的是冒認皇親嗎?
五四運動的局限性有哪些?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