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設計教育思維對比
"松麟雜設"是一個專註前瞻性設計的微信公眾號,坐標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由德國奧芬巴赫和英國中央聖馬丁畢業的兩位設計師組建。我們專註三個方面:1.超前的設計趨勢 2.嚴謹的系統設計方法 3. 深度設計思考
該期內容以及圖片版權歸屬於微信公眾號[松麟雜設]
歡迎點贊分享,謝絕擅自轉載如今國內設計類學生越來越多的前往歐美國家學習,德國作為設計類申請難度最大且錄取率最低的目標國已經默默成為了一個「迷」一般的挑戰(據非官方數據統計每年德國錄取設計類外國學生只有一百人左右,具體數字還待進一步查證。)加之大部分學校需要通過德語授課以及嚴苛的考試製度,這顯然讓更多學設計的學生對於申請德國只能望洋興嘆。
那麼德式設計思維到底是怎樣的,我們該如何get到德式的設計邏輯,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中德設計教育思維對比
藍色為德式設計思維(德語)
紅色為中式設計思維(中文)
(1)重過程與重結果
- 德式設計教育思維中更加重視設計過程。學生在起始一個項目時並不會主動預想最後的設計結果是什麼,而是通過注重研究過程從而逐步接近結果。這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一種對於結果的自信與對於項目的自主控制力。
- 中式的設計教育思維中更加關注設計的結果。學生在起始一個項目時已經在不由自主的預想設計結果,至於過程只要基本配合結果即可。這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對項目的不自信和對於設計過程茫然無措,需要藉助可預想的結果增強完成的信心。
(2)發散思維與單相思維
- 德式設計教育思維更加強調發散性思維,即在設計過程中的思維總處於發散與約束間相互轉換,而在發散過程中想法並不會出現過多的「同質化」現象。
- 中式設計思維更加趨於單相思維,所謂單相思維就是一個總方向上的思維推進,往往會發現處於總方向內的想法會或多或少的相類似,想法的差異性並不是很大。
(3)正向推導與逆向反推
- 德式設計教育思維更加強調從任務到目標間過程的正向式推導,同時事先不對目標結果進行預想。
- 中式設計思維的學生總會預想設計的結果從而再反向逆推到設計的初始狀態,這樣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掩蓋」從結果反推設計上造成的故事缺乏邏輯的尷尬。
(4)行為模式與物象改進
- 德式設計思維更多的是強調從人的行為模式上進行研究分析。因為物象終究是服務於人的,人的行為模式一旦發生改變,那麼導致的很可能就是物象的再次改變,所以人的行為模式是設計研究的核心,而並非物象上的探索與改進。
- 中式設計思維強調從物象出發,進行改良後建立物象與人象的關係,或許某些物象本身就存在著是否需要繼續存在的問題,帶著這樣的質疑或許我們可以找到從行為模式出發的真正創新。
(5)條理與混亂
- 德式設計教育思維中總是在強調每一個設計階段解決一個明確的問題,學生從而會在每一個階段都會保持思路的清晰和問題解決的實效性,或許這和德國人「一根筋」的個性有關。
- 中式設計教育思維時常會發生一種現象,即某一步驟解決多個設計問題,某些需要在後幾步中解決的問題往往也會被一併帶到該步中討論並要求解決,學生在這種思維下往往會產生混亂和目的的不明確,而無法再進一步深入設計。
(6)概念與實現
- 德式設計教育思維中強調概念到概念的可實現性,從製作基礎模型到功能模型,再到設計模型這一系列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對於想法的可實現性會得到一個高強度的訓練,加之德國優秀的設計院校的學期項目經常會與德企合作,在項目的專業度上更趨於實戰,德企的配合更增加了學生在設計的上的可實現性。
- 中式設計教育思維則更加趨於停留在概念階段,對於概念的可實現性上往往很難有較深的探究,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對於製作功能模型上還僅僅停留在設想階段。學校所提供給學生製作模型的機器往往也因為種種安全因素成為了一種「師資裝飾品」。
總結
中德設計教育間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存在於思維邏輯體系中,也存在於設計實踐方面,或許德式的設計思維模式以及強調設計驗證的精神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更好的深入設計的內核進行嚴謹的探究。對於德式設計思維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聯繫我們一起探討,相信一定會有更多不同而有趣的話題。
這裡是[松麟雜設]
掃描下圖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http://weixin.qq.com/r/WDoJERXE20ikrVFy929K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新書分享——《銀行服務設計與創新》
※沒有靈感,怎麼破?
※Brett King—銀行創新教父
※滕磊.火山大陸:讓設計思維推動產品創新
※全能型平面設計師應該具備的14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