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澤華 從歷史深處,破解權力與人性密碼

劉澤華(1935-2018),河北石家莊人,曾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博導,兼任先秦史研究會等十餘個研究會理事,多年來致力於中國政治思想史和知識分子史研究。代表作有《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反思》《中國傳統政治思維》《中國古政治思想史》等。

《八十自述:走在思考的路上》

作者:劉澤華

版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年1月

劉澤華教授的自傳,記敘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時介紹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張。

《中國政治思想通史(先秦卷)》

作者:劉澤華

版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9月

系統論述先秦的政治思想發展過程,對先秦諸子與流派論述尤詳,作者認定先秦政治思想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基礎,並形成認識模式。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

作者:劉澤華、葛荃

版本: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1年6月

講述歷史上各個階級和政治集團對社會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組織以及各階級相互關係所形成的觀點和理論體系,以及各種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間的鬥爭、演變和更替的歷史過程。

2018年4月6日凌晨,恩師劉澤華先生從西雅圖發來郵件:「兩位:目前病情,恐難得再見了,坐飛機也難。」

冬君回復:「敬愛的老頭先生,您不是好好的呀!您的《八十自述》得了多種獎項!還在看我們這些老學生的文字呀!坐飛機時間太長了,您肯定不舒服,好好休息。我和劉剛得空去看您!春節以來,我家老媽媽一直住院,麴黴菌感染搶救,之後又是結腸癌,還在醫院增強體質以備手術吶!我媽媽和您是一天生日祝屬豬的先生健康快樂!代問師母好!祝您闔家幸福快樂!期待先生回信。學生冬君、劉剛頓首。」

4月9日凌晨兩點,劉先生回了一句:「兩位:佩服老太太的堅強。」

這是先生對我們最後的留言。北京時間5月8日下午15時,先生在美國西雅圖病逝,享年83歲。

反思的起點 砸碎枷鎖,解放史學

劉澤華先生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在課堂上和私下裡都說「馬克思主義在我心中」。那口氣,就像馬丁·路德說「上帝在我心中」。以我們對他的認識,那應該就是他的「我思」的追求、「我心」的覺悟。

「四人幫」垮台後,他應時寫了許多批判文章,後卻猛然醒悟,自己也沒有擺脫「文革」思維,只不過把矛頭轉向了「四人幫」而已。

於是,他開始反思,從反思自己到反思歷史,寫下《砸碎枷鎖 解放史學》,對「階級鬥爭是歷史發展的唯一動力」提出質疑;他與王連升合作的《關於歷史發展的動力問題》,回到馬克思主義的原點,強調「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唯一動力。文章引起轟動,但他知道在思想和語言方式上,仍有些教條主義。

帶著對方法論的反思,他開始研究先秦諸子,得出了「中國的王權主義」結論。我們跟著先生一起反思,從《先秦政治思想史》到《中國政治思想通史》十卷本,直到反思出一個「劉澤華學派」。

最早提到「劉澤華學派」的,是瑞士著名漢學家畢來德。上世紀80年代,畢來德就注意到劉先生的觀點,多年來,他一直在關注這些觀點的發展,並因此確認有一個「劉澤華學派」正在形成。他在北京一家書店的角落裡,發現了劉先生主編的「政治理念與中國社會」叢書,剛好翻閱了我們寫的《孔子聖化與儒者革命》。

畢來德想向歐洲讀者介紹中國的「劉澤華學派」,他認為,劉先生的學術成果是世界性的、大師級的,而《孔子聖化與儒者革命》代表了「劉澤華學派」在近年來的發展。不久,兩位思想者終於在北京亦庄見面,劉先生問到社會主義的思想與運動在歐洲的發展,畢來德聞之眉飛色舞,略說大概之後,還特別補充了一句:我為社會民主黨感到自豪。

畢來德的「貴氣」與劉先生的「土氣」,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劉先生的思想絕對是土生土長,自家原產。用王權主義解讀中國,你不會有「山陰道上行,如在畫中游」的審美感受,那是李澤厚《美的歷程》所追求的目標;你也不會有那種富翁式的琳琅滿目的文化享受,那享受屬於功德圓滿的錢穆一流。但你一旦投入,卻有豁然開朗的喜悅。

從人性出發 認識權力運作的奧秘

劉澤華先生的學術貢獻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指出中國政治思想都通向王權主義;二是對土地制度的研究,尤其是對授田制與軍功制結合的研究,指出了王權主義的制度化道路。從這兩點出發,先生在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整體性判斷上得出了兩個重要結論,一是關於中國文化的質,二是關於中國歷史的發展道路。他認為,中國文化的質是王權主義,而中國歷史的發展道路是權力支配經濟。他經常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來概括:專制制度就是使人不成其為人。

馬克思的這句話涉及人性論,上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首先就是要解放人。我們一幫年輕人跟隨劉澤華先生,一起回溯遠古三代,從甲骨文和金文中考察「人」之初的樣子,進入先秦諸子的世界,從百家爭鳴中,遍觀人性論的風采。「人」從哪裡來?階級史觀認為,人從階級而來。可劉先生卻用大量材料證明,「人」在殷周時代,是一個超階級的類概念,無論甲骨文,還是金文,都強調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形體方面的特徵,是從視覺上即人的自然性上來確認「人」。

「人」字在甲骨文里就有,而從社會性上來規定「人」的本質,始於春秋時代,最早提出「人性」概念的是周朝的單襄公,他說「人性」向上,不能被壓迫——「獸惡其網,民惡其上」,為人民抗爭提出了「人性」的正當理由。而且,不光人民需要「人性」,統治者同樣也需要。「民心所向」決定一國興亡,可統治者卻發現「民心」靠不住,民心叵測的背後有沒有能把握的確定性的東西?有,那就是「人性」。

以「人性」操縱民心是政治鬥爭的產物,是一種權術。劉先生進一步指出,諸子思想有兩個基本論點:一是人性學說,一是君主專制主義理論。從人性論出發,最終卻走向君主專制主義,癥結在哪裡?先生指出了中國權力運動大勢,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權力支配社會,諸子思想主流與權力相結合。

如何看待中國的王權?劉先生認為,中國傳統政治一切權力皆由王權派生,這一專製表現為「天子五獨」:天下獨佔、地位獨尊、勢位獨一、權力獨操、決事獨斷,一切權力活動圍繞「五獨」來展開。「五獨」是根據韓非子的主張總結出來的,韓非子告訴君主,要理直氣壯地用「獨」,但只能做不能說,不得不說時,就要包裝了往好處說。這方面儒家最有本事,它能把皇上說成聖上,把君王說成聖王,把「五獨」說成「大公無私」,所以,歷朝歷代都奉行儒家「說法」,而非其「做法」。儒家的主張是「能說不必做」的,而「五獨」則「能做不能說」。

君主「五獨」的文化,使得社會公共權力越來越向王權集中,王權支配社會,還主宰文化,因而,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質」,先生一言以蔽之曰:「王權主義」。所謂「王權主義」,非指社會形態,亦非權力系統,而是指控制和運行社會的權力機制。大致分為三塊:一塊是以王權為中心的權力系統,一塊是以權力系統為骨架形成的社會結構,還有一塊是與上述狀況相應的一整套觀念體系。

為真理而辯

在思考路上永不停歇

思想解放運動以後,中國出現了「文化熱」,流行過一個觀點,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人文主義。劉先生指出,若就重世俗、輕神學而論,可以這麼說。但無論從邏輯還是歷史來看,人文思想與民主、自由都沒有必然聯繫。從邏輯上講,專制主義可以包括在傳統人文思想中;從歷史上看,中國人文思想發達,但專制主義也發達。

王權主義,是以君權為絕對核心的意識形態,其表現在於:第一,君主能參天地,化萬物,是調節人與自然的中樞;第二,君主體現著自然與社會的必然性,把握著必然之理;第三,君主是政治治亂的樞機和治國平天下的決定力量;第四,君主擁有全面所有權,王權是唯一最高所有權;第五,君主是認識的最高裁決者。君主壟斷了政權和所有權,還掌握了思想認識的裁判權,這就使得中國傳統人文思想都圍繞著君主轉。

對於在「文化熱」中興起的新儒家,他這樣問道:「我向讚美儒家的先生們提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儒家那麼高明,試問,它怎麼沒有把中國較早地引導到現代化道路?在中國民族危機的時刻,它怎麼拿不出自救的辦法?專制權力支配中國社會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其影響是相當廣泛的,它不僅形成了一套體制,也形成了一種文化心態。我們要從這種體制和心態走出來,不是一蹴而就的。為了走出來,首先要正視歷史,確定歷史轉變的起點。」

為真理而辯的激情和心境,哪像個八十歲的老頭?可現在,這顆永遠「在思考路上」的心靈停止了思考,我們只能默默祈禱,願他一路走好。

□劉剛、李冬君(作者系劉澤華學生、歷史學者)

推薦閱讀:

明確規則才是法治的進步,模糊規則只會導致漏洞的增加和法治的倒退
為什麼 AV 論壇極少人身攻擊?
怎樣看待復旦18驢事件?
為什麼猜測別人動機不是個好習慣?
冰冷的判決與熱血的人性——對辱母傷人案的幾點看法

TAG: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