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釋義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25-28品)
05-25
金剛經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 我們說句實話,釋迦老師確實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但是如果釋迦老師說自己度了眾生,那麼凡夫即會認為釋迦老師你一直在惦記你自己度了多少眾生啊!釋迦老師說你別用凡心測度我呀,你用你那顆心測度我,你會認為我也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實際上,我如來做了就做了,做了就放下了,沒認為是「我」做的。你別想著我如來在度眾生,那是你的想法,這是我的本份工作,你也不用考慮感謝不感謝我如來。 釋迦老師就怕咱們住這種「度眾生」的相,就緊忙給咱破開。這是一個圓融的法,清凈的法,微妙的法。但是話說回來,我們不著度眾生的相還得去做,不做你就是斷滅法,咱們做完就放下。 如來說凡夫,即非凡夫。凡夫不會永遠是凡夫,凡夫也會成佛,凡夫也是一種代號。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你是不是這麼想:可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呢?須菩提說,是的是的,可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佛說,須菩提啊,如果按你的說法,可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那國家主席長相也莊嚴,打扮得也很好看,他就是如來唄?須菩提說世尊啊,我明白了,不可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推薦閱讀:
金剛經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這時,世尊說:如果以後有人還想追尋我在世時候的音身,這個人行的就是邪道,見不到如來。你身外求法了,如來就在自性中。你的自性顯現,自性就如金子一樣發光,怎麼能見到如來呢?「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什麼叫諸相?也即你眼所見。這種相是因緣和合的一種假相,會蒙蔽我們的自性光明,這句話非常重要。要用佛的智慧將你的五欲六塵、貪嗔痴慢疑給壓下去,你就是佛。
你用你的一顆佛心對待每一個人,你就天天在行佛道,天天在做佛事,每個念頭都是佛事。什麼念頭?無論走到哪,都用你的慈心、愛心、悲心對待每個人,讓每個人都起歡喜心。不管別人對與錯,只看自己如何對待別人,這就是佛智,無上圓滿的智慧。任何事,你都不跟別人爭也不跟別人搶,只管付出沒想得到啥,怎麼說你罵你打你都起恭敬心,說你兩句你感到高興,多虧你說我了替我消業了,否則我就到地獄了。別想著自己比別人強多少,即使是釋迦老師也沒想過我比別人強多少,連個念頭都沒有。你要能做到這樣,你的自性如來不就出現了么!你不是佛誰是佛?
這段非常非常重要。我們要在「行」上找自性如來。身邊的人、事,你要都處理明白了,你就有無上至高的波羅蜜,圓滿的波羅蜜。因為你都不分別不執著了,他說我接受,我還不起嗔恨心。所以說「行」在生活當中,我們自性就是佛,但也不要住這種佛相。知道了咋做事,明理了就是佛。明白了就是佛,不明白還得繼續修。我今天沒控制住,明天我接著控制,再遇到這件事,我能不能包容呢?能不能容忍呢?就在這裡修。
我經常講學佛的人要聽沒學佛人的話,他咋說咋是,你說你的我該咋做還是咋做,當場就是給個面子,恆順他。他不會一天到晚盯著你吧?他走了你該幹嗎幹嗎去唄!修就修這個容讓、忍。你做到了你就是大智、大覺者。
金剛經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這段經文也非常重要。剛才我們說自性清凈,見諸相非相,就見自性如來。那你也不能說「我現在就是佛,別人啥都不是了」。這個念頭是絕對不可以生的。不可說不可說,心裡知道,去做事就行。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
須菩提啊,就怕你住這種相,看到長得莊嚴的好看的人就覺得是佛。「莫作是念」,不許須菩提這麼想,也就是不許我們這麼想。若這麼想,你的觀察力就不夠,智慧就不夠。「如來不以具足相故」,意思就是「不是修得了一個相了你就是如來了」,不可以著這種相。你如果覺得外相好的就是佛,那就完全錯誤了。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如來講的那麼多法,從第一品到第二十七品,說一品馬上就把這種相給破了。說歸說,行還得歸行。不讓你住這種相,並非不讓你去做了,不是這個意思。你還得繼續做,不做就不懂如來真實義,該度眾生度眾生,該講法講法,該說還得說,什麼都不可做了那還講什麼法?那就把法給整沒了,往下根本沒法說了。那是不對的,不能把法講斷滅了。 現在的修行人常講一些話:「萬法皆空」,「自性全空」,「啥都沒了」,「都是假的」,「一樣真的沒有」。外道修行人就是如此:「有」就是有,「空」就是沒了,「有」就是「不空」,「不空」就是「有」。其實這裡的大智慧他們不知道---「空中生妙有」。他們就這樣把智慧給否了,空了,斷滅法了。咱們不說斷滅相。世俗人說人死如燈滅,就那麼地了,啥都沒了,斷滅了。他不知道人是四大和合之體,不知道都是因緣和合的假相支撐這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來幹嗎了?有乘願再來的,有業力牽扯過來的,不一樣。各種因緣和合的假相蒙蔽了我們的自性。你看破了就見自性如來,看不破就還是迷。
金剛經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假若有一個修行人用恆河沙等世界的珠寶來布施(一恆河的沙子無可計數,一粒沙子又代表一個世界。這個修行人,就把這麼多世界的所有珠寶用來布施了);假若又有一個人,知道行布施做事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住這四相去行布施就是迷修),行一切法了都沒覺得我在修行,沒執著我在做哪件事,度誰,幫誰,利益誰了(達到無我的狀態就是佛,做的就是佛事),並且知道一切法「得成於忍」,那麼第二個人所得的福德比第一個人所得福德多得多,多到已經無法計算了。 什麼叫「得成於忍」?還是那些話:現在你們的自性已經開發出來,見了自性如來了。自性如來就是清凈心,清凈心即為不染,不染你的自性發的光就像金子那麼亮。你去掉貪嗔痴慢疑、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貢高我慢,分別心,你把這些去掉了你的佛性就出現了。你的佛性出現了,到家庭里、工作單位里,別人怎麼罵你、打你、折騰你,你就都能忍下來了。用這種方式繼續修去,不跟別人拌嘴,頂嘴,不分別。 你用那麼多財富布施與成佛有什麼關係呢?你不知道「忍」怎麼能修成佛呢?所以釋迦老師一再講「一切法得成於忍」。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為什麼呢?是因為這些菩薩不想得到什麼,只管去做,只管忍。真正修行人也不受你的供養,你給也不要,貧僧一個,清凈。我平常說功德都給你們吧,不住這個功德與福德,修就修這個「不住」,什麼都不要。你就按這麼去修行,就是真修行。什麼都不要,只想做,這就是大智慧。 你也不要覺得什麼都不要就沒有飯吃了,絕對不會。我們不應貪著這個。你會活得比原先自在,瞅誰都開心,啥事都不用操心了。你操什麼心呢?有飯吃就行了,該做事做事去。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問佛,世尊啊,為什麼說菩薩不受福德呢?世尊回答說,須菩提,菩薩所得福德,不要起貪著心,因此說「不受福德」。一有貪心,明明是好事變成壞事了。你沒貪心不也一樣做么?非得想那些沒用的幹什麼呢?諸惡莫作 · 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 是諸佛教寶篋印實修公眾平台:釋萬圓師父推薦閱讀:
TAG: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