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佛不一定要去深山老林,修行不一定要入名寺古剎!

在滾滾的紅塵中,人們總想為心尋找歸依之處;在橫流的物慾中,人們總想為心尋找可以安放的清涼凈土;有多少人在心身交瘁中呼喚,有多少人在迷茫失落中求索……

於是,在21世紀,許多智者將目光投向了古老的佛教,將心靈安放到佛陀的偉大教誨中。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學佛,修佛,讀佛,求佛,拜佛,最終是為了得到一顆佛心。

佛說:心無是非,無長短,無大小,無生滅,無垢凈,無增減;心不在外,不在內,不在中間,十方求之而不可得。心在哪裡?

佛又說: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佛心離一切,又即一切。

佛者,覺也。佛心,就是大徹大悟的心。當我們悟透了宇宙的實相和人生的本來面目,就會一切不執著,一切不掛礙,一切不攀緣,這就是「離一切」;而當我們不執著一切,不掛礙一切,不攀緣一切時,一切的一切,都是一顆佛心,這就是「即一切」。

這就是說,佛心不在深山古剎,不在方外天國,佛心並非神秘不可捉摸,並非不食人間煙火,佛心就在人間世,佛心就在日常生活中,佛心就在我們當下的語默動靜間。

在中國影響最深遠的大乘經典是五千餘字的《金剛經》。《金剛經》是佛陀解心的寶典,眾生安心的寶筏。這部蘊藏人類最高智慧的經典,其開篇如敘家常。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按時乞食,穿衣,托缽,入城,走路,吃飯,洗足……太平常了,幾乎是我們每個人日常都會做的事。但是,佛心就在這些日常事中。當佛陀的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啟請「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應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時,佛陀說:「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即應該像我剛才做的那樣安住其心。佛陀的意思是,如果你真正開悟了,佛心,就在吃飯洗足間,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是佛心。

但是,須菩提沒有懂,被無明塵垢蔽覆了佛心的芸芸眾生更不會懂,於是有了經文後面的佛陀反覆的解說和論證。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當年靈鷲山上,佛陀拈花,迦葉破顏。佛心,就在拈花微笑語默舉動間。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中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佛法,恰如求兔角。」佛心,就在紅塵世間,佛心就在日常生活中。

禪宗洪州宗創始人馬祖道一說:「平常心是道。」禪宗臨濟宗創始人義玄禪師說:「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飯,困來即眠。」佛心,就是平常事中的平常心。

現代高僧太虛法師,一生倡導「人間佛教」,他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學佛,就是學做人;佛心,就是完善的人心。

學佛不一定要去深山老林,修行不一定要入名寺古剎,在日常生活時時處處,只要你能持有和保任平常心、歡喜心、清凈心、慈悲心、包容心、知足心、忍辱心、懺悔心、精進心、無住心,你就是在修鍊一顆佛心,你就如污泥中的蓮花,你就是紅塵中的菩薩。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暖、頂、忍、世第一法到底是什麼?可以講講嗎?
我打坐這種情況正常不?
開悟者被罵了是什麼反應?
做戲修德演戲修行,原來真誠才是我們最應該有的 「匠心」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