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何對中國的「印象恐懼」
日本人為何對中國的「印象恐懼」
據共同社報道,由日本非營利民間團體「言論NPO」和中國英文報紙《China Daily》共同實施的輿論調查結果6月20日在東京發布。84.3%的日本受訪者回答對中國「印象不好」,比上年增加了6個百分點,創下2005年調查開始以來的新高。
上世紀70年代末,《日本第一》的作者美國哈佛大學格爾教授稱道,日本是世界第一強國。從1960年代到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前,是日本的輝煌時期,直到本世紀初,日本都是響噹噹的經濟強國。在過去的鮮花與掌聲中,日本人形成了一種優越感。兩年前,日本穩坐長達42年之久的世界經濟第二強的地位,被中國取代。日本人的優越感逐漸被中國的日益崛起所消解,隨之而來的是,對中國的羨慕、嫉妒和恨,及一種深遠的憂慮和擔憂,甚至恐懼,「中國威脅論」、「中國恐慌論」、「中國高壓論」等等,在日本甚囂塵上,頗有市場。
此種心態的變遷,固然有中日兩國國力的此消彼長的因素。但在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對日本構不成實質的威脅。在軍事上,日本並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與美國緊密結盟,其實力並不低於中國;在經濟上,日本雖然總量上被中國超越,可人均GDP差不多是中國的10倍;日本還擁有一批享譽世界的知名品牌,製造業和文化產業發達,如此種種,都不是中國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的。
相反,日本處於遏制中國的最前沿,對中國採取的是一種戰略主動。日本不時和美國搞軍演,又積極介入南海,拉攏周邊國家,且在釣魚島問題上動作頻頻。這樣一個處處對中國採取主動制約態勢的國家,說「被中國威脅了」,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日本人普遍對中國「印象不好」又是事實。這種事實的形成,與日本主流媒體、日本政客和輿論領袖對輿論的影響直接相關。可以說,絕大多數日本人,對中國的認知,源於日本的媒體和政客,甚至可以說是,是極右翼勢力。
日本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報紙、廣播、電視、出版等,都世界領先。世界發行量排名前幾位的報紙、雜誌被日本的媒體佔去了半邊天。日本的知名報紙,如《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壟斷世界排名前兩位,發行量動輒上千萬。其他雜誌、報紙、電視自不必說。
與此同時,日本又是一個信息高度壟斷的國家,輿論被少數幾家大型媒體集團控制。在此壟斷局面下,政府、利益集團等對輿論的控制變得更容易。這亦使得日本的媒體更具有影響輿論、控制輿論的能力。
日本的權力集團、政客們深諳對媒體的運用。最典型的非石原慎太郎莫屬,從他早年的《對美國說不》到現在發起的購買釣魚島行動,讓他占足了媒體的版面。而日本的一些媒體集團亦出於對自身的利益考量,迎合日本右翼或其他極端勢力,對中國大加渲染、歪曲報道,以此來,激發日本的民族主義,培養輿論的「厭中」情緒。
如此下去,勢必形成傳播學上的「沉默的螺旋」效應:如果一個人感覺到他的意見是少數的,他比較不會表達出來,因為害怕被多數的一方報復或孤立。這是最終導致對華友好人士不敢說話的原因,對華友好的聲音愈少,「厭中」情緒的擴散就會愈強,中國的形象就會愈差。日本人自然就對中國的印象不好了。
推薦閱讀:
※日本哲學家東浩紀告訴你:別再鄙視觀光客了
※為什麼說美國「標準3」反導試驗失敗,讓日本宙斯盾攔截朝鮮導彈計劃落空?
※日本右翼的背後支持者是美國嗎?
※為什麼最近日澳越走越近?
※《原來是美男》日版和韓版有什麼區別?
TAG: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