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鄭博士家居風水----形法與理法

形法  形法的概念 晉·郭璞《葬書·原著》說:「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其中說的勢與形,合稱為形勢,審形,察勢的實踐方法,就稱之為形法。何謂勢?《辭源》「行動之力也,力奮發之甚者,皆曰勢。」即是事物運動變化之力,即事物運動變化中所表現的形態,就稱為勢。如《葬書》說的龍的運動變化形態 「若水之波,若馬之馳」的波與馳。說水的運動變化形態「忌乎湍急」的湍急,「顧我欲留」的欲留。波、馳、湍急、欲留,都是勢的形態。一句話,所謂勢,指的是事物的動態。何謂形?《辭源》「形象也。容色曰形」。即是事物表現的形象和容光顏色。在中國風水領域,如龍脈的「禽伏」,「蜂腰鶴膝」。峰巒的「尖齊高聳」,「方圓秀麗」。水的「之玄屈曲」。「攸揚清沏」。「山環水抱」……等等,都是屬於形。一句話,指的是事物運動變化的靜態。那麼,事物的運動變化,「動者為勢,而靜者為形」,就是勢和形的概念了。但是,在中國風水領域,對勢與形如此的認識是不夠確切的。只要我們站在明堂內去直觀一下周圍的峰巒,所看到的都是形,而沒有勢了。因為周圍環抱的山脈或峰巒都是靜態。因此,東晉郭璞對於風水的勢和形,另外下了一個定義,就是《葬書》中說的「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即是說,龍脈從遠方奔騰而來的,就稱為勢,而在近處所看到的都稱為形。只有你參加了風水實踐才可體會得到風水鼻祖郭璞對風水研究的深刻了。何謂形法?形法也通稱形勢,巒頭或巒體。《辭源》載:「堪輿言,專以形狀定吉凶者謂之巒頭,與理氣相對稱。」不錯的,形法中的勢,也要通過形狀來表達,因而合稱勢和形,而稱之「形法」,而不稱為「勢法」,也是這個道理。所有中國風水形法的內容,都是通過肉眼的直接觀察來實現的,因此,形法也可稱為直觀法或感性認識法。形法者,中國風水實踐中,直觀「千尺之勢,百尺之形」之法也。  第二節 形法的範疇 中國風水形法,包括了勢與形。勢,是龍從遠方來的運動變化情況,是龍內在生氣運動變化的表現形態。形,生氣靜止運動變化暫時生物的表現形態,我們為陰陽宅選址點穴主要是取得陰陽宅的良好條件。所謂良好條件有兩個,一是陰陽宅基地(穴場)的內在條件,稱之謂內氣,一是陰陽宅基地(穴場)的環境條件,即是外在條件,稱之謂外氣。因而中國風水術的手段是內乘龍氣,外接堂氣。內乘龍氣是內氣,外接堂氣,就是外氣。內乘龍氣的直觀方法也有兩方面,一是直觀生氣的來源是否旺盛,這就要審龍的來勢,古人稱之謂審龍,通稱為龍法。二是直觀生氣的聚集情況,即是前述的生氣靜止生物的情況,古人稱之謂點穴(選地),即是穴法。外接堂氣,指的就是陰陽宅的環境氣,其中包括了自然環境氣和社會環境氣。在古代陰陽宅的環境。沒有現在的複雜,對陰陽宅的影響大的,主要是陰陽宅周圍的自然環境,即山和水。直觀山的方法,古人稱之為峰法或砂法。直觀水的方法,古人稱之謂水法。因而形法的範疇,概括為龍法、穴法、砂法和水法四種直觀法。其實,乘生氣是乘五土氣和水氣,五土氣就是龍氣。因而龍法、穴法和砂法都應歸類為龍法。因為穴法是直觀龍運動變化的靜止法。砂法峰法,也是直觀龍運動變化的靜止法。峰或砂都是龍從遠方奔騰而來到近外成形的。即是說峰或砂的後面也有勢法,由於峰和砂的勢,不會直接影響陰陽宅的吉凶關係,因而峰或砂就不論其運動的勢而單獨論靜止的形,而稱為峰法或砂法。無論是龍法、穴法、峰法和水法,都是相互聯繫為陰陽宅服務的,因而既是分為四個課題,那就都可稱為穴法,或總稱為贛州楊筠松風水術法。(福建之法是以銀河系的北斗七星為理論基礎,故而沒有形法只有天上的星法) 第三節   形法的由來 生氣的內在對立面是五土和水,即是所有元素和水,或土和水。元素和水,是具體的物質,更可通過試驗的方法,來認識它的存在。可是要認識它「行乎地中」即運動變化於地(球)中的生氣,是不可用直觀方法來認識它內在的運動變化情況。我們要認識它的運動變化情況,首先就要了解它的運動變化規律。(1)郭璞《葬書·原著》說:「生氣行乎地(球)中,發而生乎萬物。」因而地球世界的萬物都為生氣的運動變化所生。故而生氣的運動變化是永恆的,牛頓定律也說明了「動者恆動」。(2)生氣發生萬物,是由地球內在的生氣,發而生地表的萬物,因而生氣的運動變化規律,除永恆的向前運動變化外,同時是向上運動變化的。由於生氣向上運動變化,就形成了地球表層的高峰,作用力愈大,山峰就愈高,山峰的高低與生氣的作用力大小是成正比的。由於生物由下到上,由近到遠的向前運動變化,就形成了山脈的高峰和其延伸。(3)地球世界作用力最大的,是地心吸力,地心吸力也屬於生氣的範疇。假設把它分為兩個不同的概念,地心吸力的作用力是向地心的,即是向下的,而生氣生萬物的作用力是離心的,是向上的。因而生氣生物的作用力,遠遠的超過地心吸力的作用力。故而生氣運動變化的規律是一、永恆的,不斷的運動變化。二、它的方向,是向前向上。三、是地球世界作用力最大的,地球世界即生氣的世界。這種現象,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1889-1971年)研究發現,創作了「地質力學」,用力學的觀點,探索地殼運動的現象。其《地質力學》就是生氣運動變化的作用力學。(按:李四光字仲揆,湖北黃岡人,曾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據此,地球表面的山脈岡阜丘陵,即是地球內在生氣運動變化在地表的表現形態,在地球表面,沒有理想的平地。這些山脈岡阜丘陵,在中國風水術統稱之為龍。再者,生氣是「土生氣,氣生水」的,凡屬生氣旺感的龍脈必定里隨龍水。故而楊筠松風水術,要知道生氣運動變化的情況,就是察審龍脈和其隨龍水的勢與形。這就是形法的由來。  第三節                                        論龍 郭璞《葬書》乘生氣的內乘龍氣,是中國風水術主要的課題,即是大家說的「尋龍點穴」,其實是先點穴後尋龍。在陽宅稱為選址,在陰宅稱為點穴。由於山脈是地球內在生氣運動變化在地表的表形態,它變化多端,碗延曲屈,其形態,好象龍,所以把山脈稱之為龍。中國人心目中的龍,是至高無上,古人把帝王比擬為龍,如皇帝穿的衣服稱為龍袍,觸怒了皇帝,稱為觸怒龍顏。它可以騰雲駕霧呼風喚雨左右一切,中國風水把山脈稱之為龍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關於中國風水形法的書籍,雖然是很多,但沒有理法的多而複雜,因為理法的書是理性認識,每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思想意識,共一事物,各個人的看法是不相同的,此為理法風水書所以複雜的原因之一,其次由於理不是直觀的,是無形可見的,可以憑主觀亂說一通,信口開河,特別是所謂「大儒」,像朱熹的高弟子蔡元定,撰的《發微論》,文章秀麗,頭頭是道,誰也不能說它一個「不「字。可是閱讀一遍,將一無所得,對風水知識撈不到一點油水。他如道凈和尚的《入地眼》。蔣大鴻的《天元歌》……等。都是信口開河,若對中國風水外行的人,誰也不知道他是亂說甚麼?龍法到不然,山脈到處有的是,是眾所周知的。它起高峰,你不能說它是低峰。形如之玄曲屈,你更不可能說成為「硬直「。水的攸揚清徹,你也不可能說成是混濁污穢,只可能節外生枝和錦上添花。中國風水形法書的論龍,大都是節外生枝錦上添花。所有形法書,都是從昆崙山起,我認為沒有必要,除在昆崙山點穴尋龍外,若在其他地方點穴尋龍,根本就與昆崙山不發生任何關係,又如前述徐繼善《人子須知》論龍,所謂太祖山與少祖山,根本就沒有辦法臨場分清。甚麼父母山,孕育胎息山,特別甚麼蝦須,蟬翼,就是節外生枝。在龍的分支方面,有大幹小干,大支小支,支中有干,干中有支,而且還有什麼旁正。道理說得很客觀,可是到山尋龍,你能知道什麼大幹小干?那條龍脈是干中之支?支中之干呢?這不是等於說空話嗎?龍(山脈)是有分支的,只可以分為干龍和支龍,或稱主支和分支,或稱干脈和支脈。不要搞得那麼複雜,作者既花盡了腦汁,又浪費了時間,讀者閱讀得頭暈眼花,結果沒有一點心得。一.            太祖山和少祖山要明白或區別什麼是太祖山少祖山,首先要明白主位。中國風水對山脈(龍)的概念,或者稱為範疇,認為整個地球表面都是山脈構成的,除去山脈以外,就是隨龍水,隨龍水是在龍脈的上面,不佔地球表面的面積。因為生氣內在的對立面就是五土和水,五土就是山脈。你說太祖山少祖山最高大而分支多嗎?漫漫遍地球的山脈,那座山才能稱為高大而分支多呢?那只有一座山,那就是喜馬拉亞山脈的額耳齊斯峰(二十年代)。那全地球只有一座太祖山,其餘的都是少祖山了。因而,所謂太祖山和少祖山,是以穴場為主位,即某山是某穴的少祖山或太祖山,不以主位而定,是無法定名為太祖山和少祖山的。其次要明白內乘龍氣和外接堂氣的關係。關於內乘龍氣,郭璞《葬書》說:「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原其所始的山,就是少祖山。怎麼是原其所始呢?穴前隨龍水的源頭的山,就是該穴的少祖山。而且必定有分支,一般來說是比較高大,但也有前峰或後峰較為高大的。陰宅墳墓風水,由於其所佔面積小,不會跨龍建築,因而只有一座少祖山,隨龍水有穴前二水交會的,以貼龍身的最短隨龍水源頭為少祖山。陽宅風水則不然,未跨龍建築的,只有一座少祖山,跨龍建築的大陽宅,如工廠等,無論是跨龍多少,以隨龍水而定,每條隨龍水有一座,如有二或數條隨龍水,就有二至數座少祖山。群體聚落陽宅,如鄉村.集市.城市等,有的陽宅建築佔了整個明堂,那麼,明堂內所有隨龍水源頭的山,都屬於聚落的少祖山,其中每座陽宅堂前的隨龍水,源頭山就是各該座陽宅的少祖山。總的說來,凡屬內乘生氣的祖山,都稱之謂少祖山。外接堂氣,即郭璞《葬書》說的:「外氣所以聚內氣」的外氣。指的就是陰陽宅的周圍環境。以現代來說,周圍環境包括了所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在古代指的陰陽宅周圍羅城及羅城內明堂的所有山和水。直接影響陰陽宅的,也即與人發生風水關係的,就是山和水的自然環境。所有這些山和水,都相互為內氣和外氣,陰陽宅建築地(穴場)的來龍和隨龍水自稱為內氣,其餘都屬外氣的範疇。外氣,其隨龍水最長最遠源頭的山,或明堂羅城諸水源頭最遠的山亦即羅城諸山共有的祖山,就稱之為該穴場的太祖山,換句話,就是內氣和外氣所有的山和水,都是來自太祖山。有許多城市,特別是多水口群體陽宅的城市,其太祖山不只是一座,而是多座太祖山的。如廣州市的東江源頭太祖山和西江源頭太祖山。其實,太祖山對風水價值是無關緊要的,對堂氣(外氣)的要求是穴場望得見的峰巒,要尖齊高聳,方園秀麗而得位,如此遙遠的太祖山,沒有必要去審察。籍此以明白其名稱而已。要嚴格的合乎邏輯的說起來,太祖山只有一座,那就是穴場和朝應峰砂,即內氣和外氣所有的山脈都是源於太祖山。二.            干脈與支脈或稱干龍與支龍,正龍與旁龍,主龍與分龍,母龍與子龍,都是指這兩種龍脈,為了區別《葬書》中說的隴龍與支龍。這裡就稱為干脈與支脈。《人子須知》中說的大幹小干,大支小支,支中有干,干中有支,是筆糊塗賬。在漫漫的山脈海洋中是沒有辦法來認識或區分的,只要你到實地上山臨場勘察,縱然爬了一整天的山,恐怕也找不到哪條是干龍?哪條是支龍?什麼龍脈是支中的干?什麼龍脈是干中的支所謂干脈,就是由少祖山直通穴場或宅基地的山脈。從干脈身上的分支,即是不能夠通向穴場或宅基地的山脈,都屬於支脈。其判定並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風水先生常說「尋龍點穴」,這是一句千百年來的外行話,真的去尋龍,漫漫龍海,到哪條龍上去尋龍?哪條龍上才有穴可點呢?只有在明堂先察堂氣而後點穴選址,然後由所點穴的入首龍起,逐節以八字分水的方法去尋龍找少祖山。由入首龍直達少祖山的龍脈,就稱之謂干脈或干龍。所以應該稱為「點穴尋龍」。怎樣識別支脈呢?找到了或者說先認識了干脈,干脈的分支就是支脈了。但是不先識別支脈,也就無法辨認干脈,沒有找到干脈,哪來的支脈呢?假設尋龍由入首龍到峰頂,左邊有一支脈,右邊也有一支脈,右前方也有一支脈。這三支脈,何者為干?何者為支呢?那就要先識別支脈起,除去了支脈,才可以沿干脈尋龍,支脈有兩點特徵。(一)支脈比干脈短,(二)支脈不能直達少祖山,因而支脈一定可望見或容易望到界水。根據界水辨別支脈,余者即是直達少祖的干脈了。三、隴龍和支龍郭璞《葬書》說:「隴欲峙於地上,支欲伏於地中。」又說:「支葬其巔,隴葬其麓。卜支如首,卜隴如腳。」從這裡我們知道郭璞把龍脈分為隴龍和支龍兩種。並且知道隴龍是峙於地上面的,那支龍是伏於地中,即說明隴龍是峙於地上高大的山脈,支龍是伏在地中低小的山脈。可是他沒有表明高大到什麼程度才稱為隴龍,低小到甚麼樣才稱為支龍。用什麼標準才能衡量它?要注意「伏於地中」的地中二字,如果龍脈是伏於地表面以下,稱為伏於地中,那就沒有什麼支龍了。郭璞的原意,伏於地中是伏於大明堂以內,即是伏在平原,因而有許多古代風水名家把它解釋了。即所謂隴龍,是指山地龍。所謂支龍,是指平地龍。說到簡單,可是明堂內群龍聚會,所有山脈到頭都伸向明堂為羅城,只有少數的伸向明堂以內。而且伸向明堂內的龍脈,有高大的,也有低小的,高大的龍脈既有低小的岡阜,低小的龍脈也有高大的山峰,如何才能區別它是隴龍或支龍呢?郭璞《葬書》早就告訴我們了,其云:「夫人之葬也,蓋亦難矣,支隴之辨,眩目惑心。……」要分清隴龍和支龍,是要迷眩心竅的。這一問題,千百年來沒有得到解決,人云:「隴龍是山地龍,支龍是平地龍。」我亦云:「隴龍系指山地龍,支龍是指平原龍。」要弄清這個問題,即辨別隴龍與支龍,還是要從乘生氣說起,乘生氣是內乘龍氣,外聚堂氣。《葬書》說的「外氣所以聚內氣」。靠的就是明堂周圍的羅城,即是環繞明堂的山脈,或稱峰巒。重重密布,出水口要交牙封閉,所謂「水口交牙,內局寬」,才可以外氣聚內氣。相應的,即羅城內所有的陰陽宅,都不可以高出羅城以及水口左右砂。明白了「外氣所以聚內氣」的道理,識別隴龍和支龍,就不會眩目惑心了。前面《葬書》說了:「支葬其巔,隴葬其麓。」平地龍要葬在山頂,而山地龍要葬在山腳下。平原龍點穴要點在頭上,山地龍點穴要點在山腳。據此,所屬明堂內的龍脈,其山頂包括陰陽宅在內,其高度沒有超出羅城及水口左右砂的,就稱為支龍。因而「支葬其巔」。反之,所屬龍脈的高度,超出了羅城及水口左右砂的,就稱為隴龍,因而「卜隴如腳」。四、龍的駁換與過峽龍的剝換與過峽,是《葬書》說的「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的生氣運動變化的表現形態。也即生氣內在五土和水對立面的鬥爭——統一——鬥爭的往複過程的反映,是《葬書》說的「土行氣行,物因以生」的生物過程。所謂剝換,就是運動變化的含義。剝,是剝奪或去皮的意思。換,是調換,更改的意思。剝換,就是生氣內在運動變化的量與質的互變過程。楊筠松稱為大變小或小變大,廖禹釋為粗變細或細變粗。其實剝換的範疇,包括了龍運動變化的方向……等等。如《葬書》說的,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尖齊高聳,方圓秀麗。以及勢如戈矛,勢如驚蛇,形為燕巢和童、斷、石、過、獨五不宜葬等是。都屬於龍的剝換形態。所謂過峽,在這裡峽的含義是兩座山相連,而不是緊靠,中間連接部分就稱為峽。就是從這座山,經過連接部份而度過到彼山。就稱為過峽。這是古人對龍的剝換的特殊狀態而命名的,其實它仍屬於龍的剝換範疇。即屬於生氣運動變化形態之一。在這裡我們可以理解為龍脈的大剝換狀態。古人對過峽的要求是「峰腰鶴膝」,即兩頭大,中間小。從此座山由大變小而下降,謂之束氣。中間之玄曲屈活潑如蛇行而度彼山。彼山則由小變大而高展,謂之展氣。就表明生氣的運動變化旺盛而有力。除此,附帶要提出的,幾乎所有中國風水的形法書,都說測定龍的剝換方位,在過峽處下羅經(羅盤)。這是沒有通過風水實踐的大錯誤。因為過峽不是直線形的,而是曲屈不定形,絕對找不到放羅盤的正確點。正確放羅盤的地點,應該在龍運動變化變換方位的轉折點放羅盤。在「過狹處」是無法放羅盤的。五、龍的入首通常說的「入首一節」。本來是指龍剝換到頭的最後一節龍。《葬書》說:「界水所以止來龍」。就是說明龍的到頭是在三叉水交界處。但是由於點穴應點在龍盡氣鍾處,因而所謂入首一節,就應該自穴場中心至入首龍的峰頂,才稱為入首一節龍。這是指個體陰宅和個體陽宅而言。在群體陰宅(公墓區)或群體陽宅(鄉村、集市、城鎮等)而言,就不以穴場中心及陽宅基地為準的。而是從龍盡界水至龍身最後駁換的轉折點,稱為群龍聚會中,各該龍的入首一節龍。六、龍的形體祖山,無論是太祖山或少祖山,都是穴場生氣的供應站,《葬書》說的「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原其所始,就是原自祖山,因而太祖山或少祖山,就是原其所始的母山,其形體貴於高聳,五土四備。支脈繁衍,峰巒方圓秀麗。龍體,指的是從祖山開始,至龍盡界水止的整個龍的運動變化形態。它是生氣內在五土和水對立而、鬥爭、統一、鬥爭而生物過程的表現形態。因而貴於飽滿,體現生氣充沛。貴於郁草茂林,體現生物能力的強盛,貴於端壯秀麗,體現內在生氣素質純正。它如行龍,貴於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剝換,貴於分支多而有迎有送,過峽的蜂腰鶴膝,落穴的禽伏獸蹲,龍盤虎踞……等等,都是高貴的龍的形體所要求的。至於古人說的金魚、蝦須、蟬翼……等,在地球表面是找不到的,是無中生有,故弄玄虛。縱然世界有如此的寶地,也不會有許多,非但與乘生氣不發生關係,而且也不可能,即不利於建筑陽宅和陰宅。七、其  它中國風水論形法的書,也是很多的,如若在古書上面去學龍法,將會弄暈頭腦。以淺見,具備了上述的龍法知識,就是足夠了。如徐繼善所述的,大幹小干,大支小支,支中有干,干中有支,有誰到山上能分別干與支呢?又如繆希雍《葬經翼·原勢篇》說:「夫山者,宣也,其氣剛。川者,流也,其氣柔。」有誰能說明山是如何宣?其氣如何的剛?水是如何的柔呢?又云:「其川源之襟帶也,迴環重複,情與之偕,會為江湖以蓄其氣,嗇為尾癌以固其去。」文章寫得堪稱秀麗順雅,讀起來快口神怡。可是江湖既是蓄氣之所,就不用去點穴尋龍了。只要葬在或住在江底或湖底的蓄氣之所,便是萬事大吉。說實在的,憑我四十餘年的經驗,審龍由入首龍逐節逆而上,審龍至少祖山,就足夠了。其它什麼支腳橈棹:高祖,曾祖,太祖,少祖,父母胎息孕育……一概都不要去管它,撰形法書的古人,他自己也弄不清楚什麼是父母兒子。 第五節                           論穴 風水勘察,主要在點穴,因而點穴是風水術最主要的課題,點穴要中的,必須洞悉生氣的運動變化規律,所以要尋龍證穴。點穴與尋龍是二位一體的,不懂得尋龍證穴,點穴是盲目的。不懂得點穴,尋龍是徒勞而無功的,尋龍是探索生氣(龍氣)的運動變化規律,點穴是尋找人們所需的生氣發生萬物的處所。在風水陰宅是尋找埋葬死者的葬口,在風水陽宅是住宅基地或落村,市鎮,都市的選址。掌握了生氣的運動變化規律,點穴工夫就易於反掌了。近代,特別是自宋代蔡元定誤刪誤釋郭璞《葬書》後,王伋復古八宅,胡舜申進行風水「革新」後,幾乎所有風水術者,都是對風水的門外漢,其所撰風水書,都是坐在書齋內寫的文章,在紙上談兵而已。一、論生氣(龍氣)的運動變化規律龍的分支繁衍延伸,即龍氣的運動變化規律,也即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發現的地殼山脈有一定的散布規律,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只要您從事於尋龍證穴工作,在實踐中一定可以發現地殼的縐紋即山脈,都是脈脈相連的。偶爾看見沒有相連接的斷山,它的地紋也是相連接的,而且在地層深處還有石骨相互連接著。所有山脈都是從大山趨向小山,從高峰走向平原。《葬書》說的「過水所以止來龍」是郭璞的直觀感應,而且也僅僅是說「止來龍」,而沒有說是「止生氣」。生氣是不斷的永恆的運動變化,任何東西也不可能阻止它。如果阻礙它的運動變化,世界萬物都不可以生存。《葬書》不是說過「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土行長行,物因以生」嗎「?從我國的山脈而言,其大方向都是從西或西北往東或南東方向延伸,其中雖有從北到南或從南到北以從某方向和某方延伸的,也正說明生氣不是形面上或機械的運動變化,而是隨其內在土與水的對立面鬥爭——統一的結果。雖然如此,但它仍然有一條永恆不變的規律,那就是從大山趨向小山,從高峰走向平原。即是生氣的運動變化的規律性。其次生氣還有一個永恆不變的規律。郭璞《葬書》說:「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行乎地中,是生氣在地表下面運動變化。生乎萬物,是生乎地表上面的萬物。可見生氣是由地下往上運動變化的。如果它向地中,就不可能生萬物。這一規律是與地心引力背道而馳,也可證明地心引力亦為生氣所生,統率於宇宙的生氣動能之內。從上述可知生氣的運動變化規律,是永恆向上而向前的。 一、             如 何 點 穴根據生氣向上向前運動變化的永恆規律,在龍脈的脊上便形成一條龍脈剝換分節的屈曲氣流線,所有行乎地中的生氣,都是隨著這條氣流的方向,平行的向前運動著。事實可以證明,在福建省長樂市梅花鎮海邊朱某在果園山上扦的一座墓,開金井露出的地層都是順入首龍的方向,而且大亂石在底層,次大的上一層,又次大的是第三層,逐層上去是細沙,層次分明,後來發覺是五十年代初,解放軍挖戰壕堆的亂土石。經過四十餘年的長時間,變成今日的層次,是被生氣沖刷而成的緣故。足可證實是生氣運動變化所作的功。如果是地心引力所作的功,那就是比重大的在下層,比重小的在上層,決不是體積大的在下層,而體積小的在上層。因此,點穴就可抓住生氣向上向前運動變化的規律,在龍盡處進行預點,然後由入首龍逆龍而上,逐節審視,至少祖山,以作來龍證穴,證實所點的穴揚,是否正確中的。大凡來龍龍勢旺的龍,其穴成凸形,即《葬書》所說「勢與形順」。否則為「勢與形逆」,也有在龍身中途結穴的,其高度一般不會高於該處的水口砂,其落穴一般在星辰的高處。也有「若馬之馳」的龍段,其落穴在中途的突起部,穴之前堂必定有一塊平地。生氣旺,其平地大,生氣不旺,其平地小。歷來風水先生說的,或在書上面寫的,穴分窩、鉗、乳、突是靠不住的。同時穴也不限於這四種,例如直橢圓形如橫橢圓形,既非乳形,也非突形。又如三角形,其頂非乳又非突……。總之穴形是因龍的來勢而決定,千變萬化什麼都有,也有無形可見,在龍剝換的轉折點結穴的。窩形,一般是生氣不旺才成為窩形,非《葬書》說的「若橐之鼓」。《葬書》說的「燕巢」是不蓄水的,左右脈成半園,前面鉗口對中而不靠攏成傾窩形。若是朝天窩形,中間必蓄水是不可葬的。中間若不蓄水,必是沙礫之地。更不可葬。鉗形,一般是指有龍虎抱衛。但龍虎不可高於穴位。《葬書》說:「龍虎跡乎岡阜」,那是頂好的穴位了。若不是指龍虎的鉗形,其它鉗形,就要分散生氣,絕對不是好穴。乳形,是說丘山之丘。突形,可能是說凸起的形狀。這都是說明生氣旺盛的穴形,但必須來龍氣旺。否則是「勢與形逆」。還要注意一點:就是不可高於水口砂,來脈要與乳並平,生氣貫穴才旺。其餘什麼獅形、狗形、蛇形……都是由誤釋《葬書》所致。葬耳、葬鼻、葬角……更屬錯誤。總之,點穴的要訣,是要看生氣的來與去,以聚生氣為的。 第六節                論峰和砂 一、峰與砂的區別中國風水的術語:消砂納水,二十八宿五行消峰納水。其中的峰與砂,千百年來,都是你雲,我雲,人云,我亦云,沒有弄清楚什麼是峰?什麼是砂。《辭源》載:「砂,石之極細碎者也。」這種砂,搬到風水學是釋不通的。又載:「消砂,堪輿家以墓前高處為砂……。」如此解釋,也未免太含糊了。墓前高處,把峰也包括在內。若是墓高於砂,則墓前沒有砂了。《辭源》還載:「峰,山之直上而銳者曰峰」。那麼山非直上,而非銳者,則非峰也。由此看來,《辭源》所載,風水術語以及人云無論是峰或砂,都可以概括指的都是山,是地球表層的突起部份。其中孤突起而較高的,就稱之為峰。那麼,非孤獨的突起部份較低小的就稱之砂了。如此的峰和砂的概念,還是不夠明白,因為這高與低,沒有什麼標準來衡量,還有必要深入的探索。風水術語常說龍虎,下關砂,下手砂。所有這些砂,都不是孤獨突起的,特別是龍虎砂,是蜿蜒的岡阜,即《葬書》說的「龍虎跡乎岡阜」。但是所謂下關砂和下砂,下臂砂,都是指的水口左右二砂,卻不一定「跡乎岡阜」了。若是跡乎岡阜,就不可以關閘出水口,不可以聚生氣了。因此,所謂峰和砂,不可以因山的高低大小而分,應由它形狀是否蜿蜒而分。即,凡屬山是孤獨突起的就稱之謂峰。非孤獨突起,而是蜿蜒突起的,就稱之謂砂。如此的概念,還存在一點小問題,那就是要與龍脈加以區別,如果稱砂為蜿蜒的山,龍脈就是蜿蜒的山,砂與龍脈不就混在一起了。所謂龍脈,其長度是無限止的,所謂砂,就是有一定的長度,或某一節才可以稱為砂,例如水口砂,就是限止了長度的稱謂。二、論峰砂山之突起者為峰,到明堂,或者說到曠野,在周圍所看到的山,都可稱為峰,在風水學形法,是屬於形的範疇。《葬書》說的「百尺為形」,即在近處看到的都是形。「看到的」,是說明在視線以內的。《玉尺經·逐吉賦》也說過「三吉凌雲,雖十數里何嫌於遠。六秀插漢,縱數百步亦不為疑。」也是說明論峰是不論遠近,只要看得到,望得見就算數。郭楊曾風水乘生氣是內乘龍氣外接堂氣,因而論峰也分為主峰和賓峰。所謂主峰,即是內乘龍氣的峰,自穴場兩邊隨龍水所界內,玄武來龍山脈突起的峰巒。以及龍盡處界水內的左右龍虎砂,都屬於主峰或主砂。也可稱為內氣峰砂。所謂客峰,也稱賓峰或朝應峰。自少祖山至穴場,兩邊隨龍水界水外的峰,其中古人把水口左右的低峰而稱為下臂砂,下關砂,下手砂,或水口左右龍虎砂。而把對峙的高峰,稱為華表。水口中間橫截的砂,而稱桿門……等。所有客峰,還可稱為外氣峰或堂氣峰。峰的形體,一般要求端壯顯赫,尖齊高聳,方圓秀麗,郁草茂林。如《葬書》說的,形如龜,鶴,琴,劍,旆旗,文筆,庫櫃……等等,以及乾馬暄天,坤牛望月,艮狗依市,巽雞鳴闕,太微臨卸,南極星輝,金陛步武,玉殿傳書。(兼論方位)總之,峰以氣通物應,符合自然景觀,望之令人心曠神怡為佳。忌以隱跡拋蹤,抱頭側面,奇形怪狀。如《葬書》所說,形如投算,形如亂衣,形為灰囊,形如覆舟,形如橫幾,形如卧劍,形如仰刀。《逐吉賦》所說,掀裙舞袖,水瓢盂缽,偃月卧屍,劍戟牙刀。凡令人一望生厭的山峰,在所不取。凡屬朝應峰砂,必須朝海拱辰賓主識心。主客相迎,即是四勢峰砂都伸向穴場,如同天空星斗都拱向北辰星。 三、青 龍 白 虎1、四象的龍虎一般風水術者,對於龍虎是認識不清的,都認為是左青龍,右白虎,因而把左邊的山就稱為青龍,右方的山就稱為白虎。甚至有把凡屬左邊的房屋,水流……等都稱為青龍,右邊的稱白虎。如果以四象而論方,那是沒有錯誤的,如果你從事風水實踐的時間長了,對中國風水作了較深入研究,一定會感覺這個概念有錯誤。郭璞《葬書》說:「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故砂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因此,以四勢論方,如上述所稱是錯誤不大,但要注意一點,即是「稱砂」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並沒有包括什麼青龍房屋和青龍水流,也沒有說有什麼白虎其它的什麼。而且它還明白指的是「砂」,而不是峰。應是說穴左右的山,不宜太高,太高了會壓穴場,故而有些術者說「青龍不怕高萬丈」,是完全錯誤的。這是以四勢而言青龍白虎。郭璞《葬書》還說:「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又說:「噫氣為能散生氣,龍虎所以衛區穴。」這是說的龍虎有所不同了。第一上述是「砂」,而這裡說的是「岡阜」。第二上述的是「四勢」,這裡說的是「衛區穴」。砂,雖然不是指碎右,也不是指峰,而是指比峰要低一些的山。岡阜都不是砂,更不是峰,而是比砂又要低的岡阜,而且是低得看不見的「跡乎」。為什麼要那樣低的龍虎呢?請往下閱讀。2、衛區穴的龍虎郭璞《葬書》說:「外氣所以聚內氣,龍虎所以衛區穴。」如此說來,龍虎就有兩個任務,一是引導外氣來聚內氣,一是衛區穴。前者應該在形法方而,是屬於外氣形法。但是龍虎本來就是入首龍的分支,與穴場是一體的,是先天的內氣範疇。因而龍虎既是內氣,為要引導外氣聚內氣,所以就兼任了外氣。兼任外氣的目的還是為了衛區穴而服務。因為有了衛區穴而服務。因此,穴場與龍虎的中間,就絕對不可以有水流。因為有水流隔開穴場,就不是主龍,而是賓阜,賓砂,或賓峰了。同時也不稱為引外氣來聚內氣,也不可以「衛區穴」了。為甚麼呢?還是要以「乘生氣來說明」。生氣是沿龍脈的分布面向前向上運動變化的。共一龍脈沒有分脈的主脈生氣是共類共性的,就是說,它的元素質量和水量是一致的。如果穴場與「龍虎」中間有水流,那麼它就成了分脈而不是主脈。主脈和分脈的生氣就有差別。如果所有的生氣都是一樣,我們也不需要去點穴尋龍,所有的穴都是一樣的。同時分脈的隨龍水也和主脈的隨龍水不一樣,非但主脈的隨龍水較分脈的隨龍水的流量大流程遠,而且它的質也起了變化。因為分脈已經生了分脈的隨龍水。此其一也。其二,入首龍沒有分脈,生氣往前向上的運動變化,龍盡氣鍾處,若龍虎高了其同類生氣分流龍虎而去,促使龍盡而不能氣鍾。因而龍虎必須「跡乎岡阜」。此其二也。再者,若龍虎高於穴位,非但龍盡而氣不鍾,而且使穴位明堂狹小,甚至沒有明堂,以致外氣不可能聚內氣,成了所謂「鉗形」。還要注意的,在龍盡氣鍾分左右龍虎處,最好結成突穴,切忌低凹。同時龍與虎都必須向穴位彎曲,忌「虎踞」,而不可朝外,龍虎都得朝內始可外氣聚內氣,才能達到龍虎所以衛區穴的目的。總而言之,所謂青龍白虎,是有兩個概念,一為四勢而分,所稱是青龍方和白虎方,一為衛區穴而分,所稱為青龍和白虎。(沒有方位) 第七節  論 水 一、水的概念與範疇在第一篇第一章中,已大略介紹了水有兩個概念,即微觀概念和宏觀概念。   1、微觀概念的水。郭璞《葬書》說:「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行乎地中,謂之生氣。」又說:「土為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為水之母,有氣斯有水。」這裡說明了,生氣就是陰陽氣,是行乎地(球)中的,而是土生氣,氣生水的,推而論之,所謂陰陽氣,就是土和水,土屬陽氣,而水屬陰氣。所謂土,是《葬書》說的「五土四備」的五土。古人把各種化學元素歸納為五類,即金、木、水、火、土五類土。因而,所謂生氣,就是陰陽氣,就是各種元素和水的合稱。在地球世界,具有各種元素和水的,只是地球。其它任何萬物之一的物質,即任何物質都不可能具有所有的元素,包括現階段人尚未發現的元素在內。所以地球內在的對立面就是五土(各種元素)和水,也即是生氣內在的對立面,陰陽二氣。生氣內在的對立面五土和水,是「行乎地中」的,我們用肉眼直接看不見的,是五土中所含的水。因而是微觀概念的水。《葬書》又說:「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說明了生氣在地(球)中發生運動變化,發而生乎地表外的萬物,即是說,世界萬物都是生氣所生的,因而世界萬物也都是生氣,這樣,生氣生生氣,就構成了地球領域的物質世界。從上述不難理解,生氣生萬物是有兩種類型,即一、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萬物的一種生氣;二、是萬物生萬物的一種生氣。前者是五土四備的,即是所有元素,在春夏秋冬四季,永恆存在的,可以稱為五土或全元素的生氣,而世界萬物為其所生,是屬於母氣的範疇,其內在的五土及其含水的水,是屬於母氣微觀概念的水。另一種是由母氣所生萬物中的生氣,這種萬物中的生氣內在的土與水,就與母氣的內在的五土,即全元素和水的水,不會相同,而是若干元素和水的水。這種水和母氣內在的水一樣,也是看不見的,而是母氣所生的水,可以把它稱為子氣微觀概念的水。子氣微觀概念的水,非但與母氣微觀概念的水有所不同,前者是全元素,後者是若干元素。而且子氣微觀領域的水與子氣微觀概念的水,也是各個不會相同的。即是說,非但萬物中的茄子和辣椒內在的微觀概念的水有所不同,而且每個茄子與其它茄子內在的微觀概念的水,都不會相同。因而凡屬母氣生子氣,或子氣生子氣內在微觀概念的水,都屬於子氣的範疇。2、宏觀概念的水。是《葬書》說的「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是說生氣是在地表內運動變化的,即是說在地球內運動變化,發而生乎在地表外的萬物。所謂地表面,可以理解為地球表面,包括泉水洞,坑道,涵洞以及燧道等的四壁,因而地表外萬物之一的水,諸如江、河、湖、泊、溪澗、海洋的水,以及泉水洞的泉水,涵洞,坑道內的滲水……都是人直觀看得見的水,稱為宏觀概念的水。微觀概念的水,可以人為變化為宏觀概念的水,例如萬物內在生氣,經過高壓或某種方式而產生水就是。例如榨豆漿。二、水與風水的關係眾所周知,地球世界的萬物,都是地球內在生氣所生,即為母氣所生,亦《周易》的太極所生。因而萬物都是屬於生氣的範疇。就是說,地球生氣生萬物生氣,萬物生氣又生萬物生氣,生氣生生氣,就構成了地球生氣的物質世界。生氣內在的對立面就是土和水。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互為存亡的。沒有土,水也不存在。沒有水,土也不存在。世界就是五土和水(地球),或若干土和水(萬物)的世界,因而土和水是同等重要。郭璞《葬書》說:「葬者,藏也,乘生氣也」,中國風水的主旨,就是乘生氣。所謂乘生氣,就是乘土氣和水氣。中國風水,亦即中國建築對陰陽宅的選址點穴與建築,就是內乘龍氣和外接堂氣。內乘龍氣,就是內乘龍脈的若干土和水氣。外接堂氣,就是適應和改造陰陽宅周圍環境萬物的若干土和水氣。這在楊筠松風水術,即郭楊曾古法風水術的實踐中,就體現出來了。內乘龍氣,即內乘龍的若干土氣和水氣。這種龍內在的生氣,肉眼是看不見,除非是全面的,徹底的發掘,進行化驗,是無法實現的。但是龍的隨龍水為龍的生氣所生,即是龍內在的若干土和水,在其隨龍水就可以體現出來,因此,郭楊曾古法風水術,為探察龍氣,即龍生氣的旺盛與否,所採取的乘龍氣的手段,就是察龍觀水。察龍,就是觀察龍的勢和形,察水,也是觀察隨龍水的勢與形。外接堂氣,和內乘龍氣一樣,是觀察陰宅和陽宅周圍環境的土和水,古人把周圍環境,都歸納為明堂羅城以內的山峰和水流,因此採取的手段,就是消峰和納水。從客觀來說,周圍環境,應該包括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如孟母擇居,是因孟柯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斷機教子,就是因孟柯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二者的影響。關於這一點,特別是社會環境問題,有待我們今後作深入的探討和改進。 三、如 何 察 水?生氣內在對立面是土和水,因而水的良萎,就完全表達了生氣的良與萎。察水大抵可分下面幾個方面。1、在水質方面,是首要問題,它可以表達生氣的素質,因而要求悠揚清沏,忌於混濁污穢。《葬書》說:「沐浴本帶桃花,悠揚清沏女反貞賢。」其意是說,沐浴水本來是主淫亂的。但是由於它的素質好,即悠揚清沏,非但不主因淫亂,相反的要主應女為貞賢,就充分表明察水最重要的是看水的素質,如古人說的山環水抱,故然是好,若不悠揚清沏,而是混濁的污穢水,水抱能聚生氣,所聚積的生氣,也是穢氣。2、在水勢方面,是表明生氣運動變化的緩急。《葬書》說:「朱雀(指水)源於生氣,派於未盛,朝於大旺,澤於將衰,流於囚謝,以返不絕。法每一折,儲而後泄,洋洋悠悠,顧我欲留,其來無源」,是說明堂水(明堂內的水)要源遠流長,表明生氣的旺盛,非但要看不見其來,而且還要「其去無流」,即看不見流出水口,而且在轉灣處要有停留,好象是捨不得流出去,表明生氣的聚蓄。所避忌的水勢不要湍急有聲。所以瀑布只宜於風景區,而不宜於住宅區。3、在水形方面,貴於之玄曲屈,環抱有情,才可以「外氣所以聚內氣」。如徐繼善說的衛身水,腰帶水,九曲水……等都是好形的水,所說的暗拱水,入口水,特別是所謂倉板水,指的是田園水,其質一定不良,因為田園水都是雜水,耕田要施肥,天旱要遭旱災。水形最忌直流直出水口,尤嫌直射穴和直射住宅,經驗證明,凡屬沖穴沖住宅者,皆主災禍。尤要注意者,水貴中和得位,劉伯溫所言的水,無論是溪澗,亦系江河湖泊,穴前或宅前明堂都要低於穴場和宅基地,而不即於近水者。其他察水之法,請詳理氣篇。

理法第一節   理法的概念及範疇 理法,本名理氣,在中醫學指的是調理人體的氣,如氣逆則降,氣虛則補等。在古代哲學家,如張載、朱熹、王守仁等人,指的是「理」和「氣」的關係。「理」指的是事物的條理,準則或規律。「氣」指的是宇宙之氣,一種極細微的物質。這對理氣的釋義都很抽象,特別是對「氣」的釋義,很不具體。楊筠松風水術對「理」的釋義是理解和處理。對「氣」是指生氣,即元素和水。理氣,就是首先理解生氣的運動變化規律,即理解生氣內在元素和水鬥爭、統一、鬥爭的往複情況。進而加以處理,即適應、利用、改造生氣為我用。簡而言之,所謂理氣,就是理解和處理生氣。理解和處理生氣的方法,就稱為理法。其實,中醫學所指的「氣」也是生氣,也是元素和水的關係。例如「氣虛」,指的人體內缺少某些生氣,即缺少了某些元素和水,屬於內氣。補,就是補外氣,就是以外氣來填補其內在缺少的元素和水。因而中醫學指的氣,也是唯物的。治病的方法,也是內氣和外氣的辯證。因而是科學的符合客觀存在的。郭璞說的:「生氣行乎(運動變化)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也屬於地表外的萬物之一,為地(球)中生氣所生。因而中醫學所謂的「氣」,與楊筠松風水術所謂的氣,是同一概念,地表外萬物,不具備所有元素。而是具有若干元素。應歸類為地表外生氣的範疇,而地表內,即地(球)中的生氣,是具備了所有元素(包括沒有發現的)是屬於地中生氣的範疇。中醫稱為儒醫,當然是屬於我國儒、道、佛三大哲學家之一的儒家。以孔仲尼為祖,以「仁」為核心,宋代以朱熹為首的理學,也是屬於儒家,其哲學系統龐大而複雜。儒家的所謂氣,既有具體的如中醫學,也有很抽象的,如理學。道家,以李弭為祖,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從無到有,有生於無」,邏輯性很強,但是很抽象。佛家,那就把「氣」神化了。風水學的主導,郭璞《葬書》的理氣,其理論,既有系統,更合邏輯,生氣的內在對立面——元素和水,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物質。 第二節   形法與理法 上節說過,理解和處理生氣的方法,稱為理法,察識「千尺為勢,百尺為形」的方法,即觀勢察形的方法稱為形法。形法與理法,都是為了處理元素和水,即適應、利用和改造為我用。是共一個目的,是一體的,不可以截然分開的。前面說過,山脈、峰巒、岡阜……是「行乎地中」生氣的內在對立面(所有元素和水),運動變化(鬥爭)和靜止聚集(統一)在地表的表現形態。觀勢,如行龍的、駁換、過峽,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峰砂的尖齊高聳,方園秀麗,水的悠揚清沏……等,是理解生氣運動變化的緩急、強弱和大小的情況。察形是理解生氣的靜止聚集生物情況。都是為了理法中的理解生氣。因此,形法與理法中的理解生氣是同一範疇。形法是理解地中生氣運動變化在地表的現象,理法才能理解它的本質。形法是處理生氣過程的第一階段,理法的理解生氣,是第二個階段,處理生氣是第三階段。構成了楊筠松風水術的整個實踐過程。沒有形法,便不可能進行理法。沒有理法,楊筠松風水術的實踐便不能作功。沒有形法,陰宅的點穴,陽宅的選址,就不可能進行。沒有理法,對陰宅不可能進行來龍證穴,消砂納水。對陽宅,不可能進行乘氣立向和開窗、放門、室內布局和裝設。以及村鎮布局,設置交通、文化教育……等設施。形法是用肉眼直觀的感性認識,而理法是集形法的感性認識,進入思維分析研究和處理的理性認識。形法理論和理法理論,構成了整個楊筠松風水的系統理論,成為楊筠松風水術實踐的指導。郭璞《葬書·原著》說:「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其中的「方」,就是指理法,陰宅的坐穴、立向、陽宅的開設門窗,都是以「方」來處理,因而中國風水術。又通稱為方術。 第三節 察識和理解生氣 一、以方定性形法是理解生氣,即認識,識別生氣的運動變化的現象,理法才可以認識、識別生氣的本質。可是遍佈於地球內外的漫漫生氣(元素和水)大海,充滿宇宙的物質世界,如何來理解它的性能本質,以甚麼為前提呢?「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當然,是以生萬物為前提。研究風水,是以利於我們生前和死後的居住條件為前提。就是說,利於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為前提。眾所周知,影響人們居住條件是因人因地有所不同。以中國而言,南方人怕冷而不怕熱,北方人怕熱而不怕冷。北方的萍果到南方種不活,南方的椰子到北方種不生。種活了,壽也不長,更不會結果實。這是因地區而不同。北方人怕熱,南方人怕冷,所怕的程度也因人而有異。誠然,影響人們生活生產的因素是很多,其中氣象(氣溫、乾濕度)的影響是共性。不僅人的居住及生活生產如此,一切事物都是如此。中國的氣象(氣溫、乾濕度)變化除內在(地球)因素外,外在因素,主要的是太陽照射的因素在空間方面,分為東南西北四方所不同,在時間方面分為春夏秋冬四季而有異。各個方位有各個方位的春夏秋冬。人的居住及生活生產,是佔有空間的,所以楊筠松風水術是以方位定性,中國風水術,所以又稱為方術,就是這個道理,郭璞說的「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的「方」。就是說明以方定生氣主吉凶的性能。二、以生旺定吉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循環運行。春秋時(元前723-元前479年)思想家李弭(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道家的始祖,所著《老子》一書中,以「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提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觀點。其實這一規律給風水界創造羅盤始祖——土圭,就已經證實了。《周禮》記載「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圭相宅,而建邦國都郡」,說明風水家以土圭相宅。又載「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就是說,人們在未發現太陽系中地球的運行規律之前,我國古人就已經在平地豎桿觀日影,製造了十二地支的土圭,太陽從東方於寅卯時「升起」,午時「最旺」,酉戌時由西方「入暮」,至地底下面。第二天復由東方升起的。即「升·旺·暮」 規律。殷代武丁(元前1324-元前1269年)時,晝間以日出為明(升),經大宋、大食、中日(旺)、昃、小食、小宋(暮)七個時辰。殷代祖甲(前1258-前1250年)時,仍以日出為明(升),經朝、大食、中日(旺)、昃、小食、暮(暮)七個時辰。周代(前1134-前274年)晝間日出(升),經食時、隅中、日中(旺)、日昳、哺時、日入(暮)七個時辰。夜間為黃昏、入定、夜半、雞鳴、平旦五個時辰。至漢代(前206-公元219年)始,代之以十二地支的十二個時辰,日出為卯,食時為辰,隅中為巳,日中為午,日昳為未,哺時為申,日入為酉,黃昏為戌,入定為亥,夜半為子,雞鳴為丑,平旦為寅。唐代(618-905年)李虛中(806-820年前後)創年·月·日三柱算命術,由十二時辰的循環演為人生,自出生至死亡入墓的長生十二宮,即、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據五代徐子平《淵海子平》釋義:長生,言物在於發生而出。沐浴,乃生之初,如人生出沐浴盆中。冠帶,物之長成,堪能運用,如人之頂冠,束帶以任其用。臨官,言物之茂盛,即如人之長大成人,用謀為而卓立也。帝旺,言物有操持可立,精神康泰得其所以。衰,言物之將老,如人之精血耗散而身體衰弱也。病,言物之體衰多病,而不能用事也。死,言物之受病而後至死,無生命也。墓,死而後埋葬入墓。絕,入墓而後絕矣。胎,言物伏於內而未萌。養,言萬物日生長,如人之出生於母腹,始為人也。楊筠松風水術就以此為步砂,量水的標準尺。其中以胎、養、長生、冠帶、臨官、帝旺為六秀為吉。沐浴為桃花,衰為中等,不吉不凶。其餘病、死、墓、絕為不吉。自成胎為人起,至帝旺止,為人的上半生,余為下半生。《增廣文》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都是喻人生的上半生是難能可貴的。不僅人生如此,就是萬事萬物也是如此。中國風水術以生旺為吉,衰敗為凶,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來龍證穴,或稱審龍和格龍。是檢驗穴場來龍祖山生氣是否旺盛,其行龍奔騰、過峽、駁換到入首生氣的運動變化情況,以證實點穴的正確與否。來龍證穴由穴場起,沿干龍(前面說過,由穴場通往少祖山的龍脈稱為干龍。)逐節察審到少祖山。入首龍脈線,要求直通穴場以貫穴。降勢,要求若水之波,若馬之馳。過峽,要求峰腰鶴膝,之玄曲屈。以及中途有否破損……等。少祖山要求從生旺方來。即金龍少祖山宜從東南方或西南方來。水龍少祖山宜從西南方或西北方來。木龍少祖山宜從西北方和東北方來。火龍少祖山宜從東北方和東南方來。來龍駁換是很複雜的,大概區分為下列幾種。1、五氣中一氣到頭駁換,即是水火金木土五氣中任何一氣到頭(入首)駁換。如金龍,金龍,金龍到入首仍然是金龍。木龍,木龍,到入首都是木龍。2、五氣循序駁換到頭合局。如金龍,水龍、木龍,火龍、土龍、金龍、又水龍……,入首龍與水口合局。3、四氣循序駁換到頭合局。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又金生水,水生木……,或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都是四氣循序,入首龍與水口合局。4、三氣循序到頭合局。為金生水,水生木,又金生水,水生木……。都是三氣循序。5、二氣循序駁換到頭合局。為金生水,水駁金,金生水,水駁金……。都是二氣循序。6、雜氣駁換到頭合局。沒有一定的五行順序,是三氣以上諸行無序的駁換。如金,水,金,土,木,火,金,木……。沒有一定的順序,也無論是五行中三氣,或四氣,或有五氣的駁換。其它還有許多形式的駁換,但入首一節一定要與水口同卦,才能稱為合局,各種駁換形式以一氣駁換的生氣最為旺盛,其次就是順序駁換了。一氣駁換,必須與水口同卦才稱是龍真穴的。如果是金氣一氣駁換,而水口又不是金龍水口而是其它木龍或火龍水口,就稱為假穴。反過來稱為假龍。經驗證明,若是點穴正確,用羅盤選點正確,來龍各節的駁換,肯定都與水口共卦的。要加以說明的,楊筠松風水術,即郭楊曾古法風水術,是用「顛,顛倒」「八神四個一,八神四個二」即七十二龍格龍。郭楊曾「新」法,即郭楊曾胡(舜申)風水術,是用六十透地龍格龍,用七十二坐穴。這是古法與「新」法的區別之一。這也是「新」法乘氣極大錯誤之處。

消砂、納水

消砂、納水,屬於對外氣(堂氣)的處理,所謂消砂,就是察審與穴場隨龍水隔開,在穴場能用肉眼望見的羅城所有的外砂,外峰。

砂和峰,在中國風水領域,其概念沒有嚴格的區別,一般說來,峰是指山脈的最高部分,如「尖峰」「登峰造極」的峰。山脈除去峰以外,就稱為砂,同屬山脈的範疇。山脈在中國風水術稱為龍脈,所以也同屬龍脈的範疇。消砂納水,也可稱為消峰納水,實質上就是消納龍外(非入首龍)的峰,審其與穴場的利害關係。納水,就是消納與堂水(朝應水)與穴場的利害關係。消砂,消峰和納水,都是以龍身十二宮的標準尺來衡量外氣(堂氣)對穴場的影響。長生宮的峰砂和帝旺宮的峰砂,並為影響穴場的官貴功名。如「艮丙交峰,登科甲第「……等。峰和砂,是表明外在龍脈奔騰的勢,表明影響力量的大小。因而以「尖齊高聳,方園秀麗為貴」。納水的水,是指宏觀概念的水。所謂納水,也是以長生十二宮的標準尺來衡量外在龍脈生氣(外氣)的素質(悠揚清徹)和量(源遠流長)對穴場財丁的影響。如對穴場長生宮影響人丁,對帝旺宮影響財祿,因而納水以悠揚清徹,源遠流長,流量大為貴。總之,消峰納水,是外氣影響內氣,內外辨證的。消砂納水,是隨明堂點穴而進行的,是預測。點穴的良萎和正確與否,最後還必須通過來龍證穴,才可以定奪。消砂納水的因果關係,詳前載的秘傳《玉尺經原本》的《逐吉賦》和《天機賦》。納水是用縫針的雙山,雙山中的干維和地支都是一樣。消砂是用縫針雙山中的乾和維,不用地支。因為縫針是日照方位。乾和維是太陽光的初氣和旺氣,而地支是太陽光的衰氣和敗氣,以干維為重。
推薦閱讀:

【爆改】80後小夫妻逃離都市,5萬元改造500㎡舊宅
日本四式分離衛生間最小要求多大空間?建議採納嗎?
舒適家居九大系統及分類和優缺點
上班時天天坐著,老是腰痛怎麼辦啊?
住過幾年的房子,有哪些簡單的改造能大大提升幸福感?

TAG: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