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球詳解
練習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拳屬於內家拳,和呼吸有極大的關係,講氣,講丹田。但是丹田和氣息又有怎樣的關係呢?太極球和丹田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人們在與太極拳高手交手時,總感覺處處受阻,招招受敵,無間可尋。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是因為太極拳高手自身形成了太極球,周身一家,處處是圓,使我們找不到下手之處。這種太極球是無形的,是一種奇妙的感覺,通過長期的練習可以把這種太極球形容到腹中去。這種感覺,由外及內,由表及裡,逐漸在腹中轉換自如。在修鍊的過程中,我們要以丹田為核心,慢慢控制它,運用它,感應外界來力。
「丹田」一說眾說紛紜,我建議大家不要刻意琢磨丹田固定的位置,只要知道丹田在肚臍下小腹部之處就可以了。丹田的旋轉沒有特定規律,是隨外界力的變化而變化的。為了更好地練習丹田功夫,一定要結合套路練習,千招熟演知其深意,只有這樣丹田旋轉才會越來越自如,聽勁也會越來越靈敏,走化及時,發勁越強功夫越高,五臟六腑也會提高機能更為強健。
太極球怎麼練習呢?什麼時候練習呢?陳慶州大師一生研究太極拳,深知太極拳之要義,對丹田功夫頗有見解,精於走化,尤其對太極球造詣頗深。我有幸從學於他老人家,略有體會。
太極球的練習是一個美妙的過程,一般在學習套路的基礎之上方可練習。初練者球可稍輕,隨著功力加深球可逐漸加重。太極球有木製球、鋼製球和石制球之分,初練者一般以木製球為好。男子用重11公斤左右,女子用重6公斤左右的太極球。按照太極球練功十八法練習,逐漸以氣催形,以腰帶身,意念丹田相互配合,久而久之便覺腹內有一個無形的球。當別人用外力推及我腹部時,我腹內太極球會有感應並將信號傳導給大腦,遇重則輕,遇輕則重,靈活運轉,甚是奇妙。當功力達到一定程度後,腹內太極球會自然彈抖,在發力時配合丹田可力達梢節。練至1年左右,腹內太極球可將20克重的石塊彈出10厘米左右。聽老師講,練至10年左右,腹內太極球可將30克重的石塊彈出1米左右,並且石塊走弧線,是太極纏絲勁的表現,神妙無比。在太極球彈抖時會有「咚、咚」的爆發聲。初練者為了使丹田抖動、旋轉,故意鼓肚子、提胸憋氣,這些都是錯誤的。要結合正確的呼吸方法,掌握正確的技術要點,否則會適得其反。通過太極球的練習,消化系統會得到很好的鍛煉,胸悶現象會有所緩解,聽勁會越來越靈敏,發力會更加乾脆,呼吸也會更加均勻細長。
練習太極球應注重時間的選擇,適時練功。早晨應面向東方,《黃帝內經》講,早上5時到10時是陽氣上升的階段,此時練功可吸收陽剛之氣;傍晚6時到夜裡11時是陽氣消沉陰氣上升的階段,此時練功應面向北方。北斗星所在位置為極陰,吸收北斗星之陰氣,偷天地之靈機,集陰成剛,化剛為柔,陰陽平衡,可提高身體內部協調,增強功力。
太極球練功十八法動作名稱:1.太極吸球;2.左哪吒探海;3.右哪吒探海;4.左乾坤套月;5.右乾坤套月;6.霸王舉鼎;7.左韋馱獻杵;8.左獅子滾球;9.引蛛入洞;10.左托千斤;11.珍珠歸巢;12.右韋馱獻杵;13.右獅子滾球;14.引蛛入洞;15.右托千斤;16.珍珠歸巢;17.火蛛斗龍;18.收勢。
預備式
在練習太極球之前,應先調整氣息,平心靜氣,身體立正站立,全身放鬆,頭要自然豎直,兩眼平視前方,用鼻子自然呼吸,嘴唇閉上,牙齒輕輕合住,舌尖抵上齶,下巴微微內收,含胸塌腰,兩手臂自然下垂,兩腿自然站立,十趾輕輕抓地(圖1)。
屈膝松胯,點左腳尖,提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蹋實,重心在中間,雙腿微屈,略比肩寬(圖2~4),雙手同時按在腹部,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屈膝半蹲(圖5~7),兩手由右至左圓轉9圈,同時移動重心,旋腰轉脊,虛實轉換(圖8、9)。當手扶腹部往上畫圓時吸氣,下落時呼氣,呼吸均勻細長,每一次吸氣橫膈肌要隨之上提,每一次呼氣橫膈肌要隨之下降,感覺氣往丹田走。接著反過來,兩手由左至右圓轉9圈,呼吸相同,上升吸氣,下降呼氣,重心虛實轉換(圖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