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簡論梁啟超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

簡論梁啟超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                                                              溫 廣 救  (上海大學文學院,07社會學  3號) 

摘要: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給我們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在學說中批判了國民性的種種弱點,歷訴封建制度和綱常名教對民族心理的摧殘,呼喚重建新民德、開民智、鑄國魂。本文從國民性問題的提出、國民性的弱點和原因、國民性改造及國民性批判的意義幾方面對梁啟超的論述做了剖析和探討。  關鍵詞:梁啟超;國民性;批判  自1840年以來,民族危亡的問題就擺在了每一個中國人面前。而梁啟超、魯迅、孫中山、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中國思想界的先鋒,他們迫切地希望擺脫帝國主義的壓迫,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而要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必須有偉大的國民精神作為支撐。「艱難的國運」需要「雄健的國民」來挽救民族危機,而當時中國國民中恰恰缺乏這樣一種「雄健」的精神。這使得這些思想先鋒們不得不思考中國的「國民性」問題。而中國近代文化史上最為集中地探討國民性問題的人就是梁啟超。 

一、國民性問題的提出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屢遭列強蹂躪,中國人民進行了可歌可泣的反抗鬥爭 ,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和統治階級的上層分子開始探索救國救民之道。洋務運動、維新變法便是他們從物質層面到制度層面所進行的求強求富的實踐,但最終的結局都以失敗告終。梁啟超在反思維新變法失敗原因的同時,也開始從新的層次、新的角度去探尋中國落後的根源和救國救民的真理。於是他就在《中國積弱溯源論》一文中從傳統文化、國民心理、封建統治等幾個方面探討了中國積弱的根源,抨擊了封建專制制度。其中「愛國之心薄弱,實為積弱之最大根源」。表現在一,不知國家與天下之差別;二,不知國家與朝廷之界線;三,不知國家與國民之關係三個方面。作為思想家的梁啟超開始對社會、民族、國民性進行深刻的剖析和反省,他已深深地認識到舊有的國民性已成為中國積弱的最大根源。這些認識為他後來開啟新民理論建設奠定了思想基礎。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於1902-1906這四年間編撰了《新民說》,他站在救亡圖存的高度對國民性改造問題進行了集中的探討,發出改造國民性的呼聲,呼喚新民快快出世。在他急切的呼喊聲中洋溢著高昂的愛國主義激情。 

二、國民性的弱點和原因 

梁啟超在維新變法前就開始認識到了國民性的弱點。1897年,梁啟超著文說:「西人侮我甚矣」,他們說中國人「野悍」、「愚詐」、「虛偽」等等。美國傳教士林樂知更說中國人有「驕傲」、「愚蠢」、「恇怯」、「欺誑」、「暴虐」、「貪私」、「因循」、「游惰」等惡德。外國人對中國國民性弱點的批判,深深地影響了梁啟超。1900年的《中國積弱溯源論》,梁啟超指出奴性、愚昧、為我、好偽、怯懦、無動等國民性弱點。1902年的《論中國國民之品格》,梁啟超指出中國國民性格上的主要四條缺點:「愛國心之薄弱」,「獨立性之柔脆」,「公共心之欠缺」、「自治力之欠缺」。」梁啟超的《新民說》中對國民性弱點的分析最全面,他指出中國民族「缺乏功德、無國家思想、無進取冒險心、無權力思想、無自由意識、缺乏自治精神、富有保守性、無自尊心、無毅力、無義務思想、文弱柔懦、私德墮落。」 梁啟超批判最多是國民的奴性和國民的冷漠旁觀。他認為國民無責任感,不知自己是社會的一分子、國家的一分子;更不知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為什麼具有幾千年文明史的國人有如此多的劣根性呢? 針對國民性的種種弱點,梁啟超指出,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綱常名教是造成國民性弱點的原因。梁啟超把國民性弱點的原因歸結於封建政治專制、文化專制的產物。他指出,君主專制制度,皇帝以天下為私產,國民就像奴隸,屈服於專制的淫威之下。無愛國心,無尚武精神,冷漠旁觀,卑屈怯懦,無政治能力,缺乏冒險精神等,都可歸罪於封建專制。還有,封建學術,統一思想,使國民服從於專制制度,摧殘了民族的創造力。總而言之,專制制度和綱常名教是造成國民性弱點的重要原因。 三、國民性的改造  「國民性批判」的最終指向是通過改造社會來改造國民性,以擺脫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壓迫,實現救亡圖存。對國民性進行改造,這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國民性的弊端正如魯迅在《兩地書·十》中所說「是歷久養成的,一時不容易去掉。」改造國民的劣根性,構建健全的民族心理,這恐怕比國家改革和反抗侵略還要艱難,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梁啟超在剖析了國民性的種種痼疾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造國民性的途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推翻專制主義政體,從根本上消除造成國民性扭曲的根源。國民性痼疾在幾千年來封建專制主義思想的滋養下,早已根深蒂固。但在鴉片戰爭後,在西方列強的侵略面前,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制度和傳統文化中的主導精神線索,已經充分顯示出自己落後和腐朽的一面,中國如不進行改革,就無法改變貧窮被奴役的命運,無法強盛起來。許多啟蒙主義者如嚴復、梁啟超、魯迅、鄒容等都提出了改造國民性的主張。推翻專制政體,使國民擺脫封建思想文化的毒害,充分享有自由、民主、人權,使人成為一個健全的人、獨立的人。因此說,推翻專制政體是改造國民性的首要前提。 

第二,學習他人長處,培養國民具備良好品格。中國要強盛,就應該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他尤其欽佩盎格魯撒遜民族和日本民族。他認為這些民族之所以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強國,是因為他們的國民性中的精神。如敢於進取、冒險的競爭意識;維護權力、履行義務的法律意識;自由、自治、合群和公德意識。而這些都是我國國民所不具備的。      

第三,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固有的民族精神 。梁啟超認為:「凡一國之能立於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精神。他在提倡向西方學習的同時,更強調要習他人長處同發揚本民族固有的精華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造就出一代嶄新的國民。 四、 梁啟超對中國國民性批判的意義 

梁啟超對國民性批判的探討無疑在促進中國人的近代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首先,它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長期以來,生活在專制主義思想氛圍下的大多數人,已經被奴役和壓製得十分麻木愚昧,他們只能盲從著專制主義統治者的旨意,在既定的軌道上蹣跚前行,卻無法超越這落後狹隘而又陳舊的軌道。專制主義的精神毒害,使國民愚昧無知、麻木不仁,進而受到列強的入侵而盲然不知所措。梁啟超等啟蒙主義思想家對國民性所作的剖析、發出的「新民」的呼喚無異給了國人猛烈的一擊,起到了震聾發聵的作用。其次,它影響了五四以來包括魯迅在內的一代啟蒙學者。在思考「國民性」問題的這個方面,梁啟超給予魯迅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梁啟超撰寫的有關論文,大部分都發表在《清議報》和《新民叢報》上,而魯迅正是這些報刊的積極讀者。還有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都對這一問題有過深入的研究。最後,梁啟超在鼓吹變革政治制度的同時,對國民性問題作了深層思考,為中國這頭睡獅的覺醒拉開了序幕。 

綜上所述,梁啟超對中國國民性的弱點進行了詳細的剖析,並指出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綱常名教是造成國民性弱點的原因。梁啟超正視國民性弱點,揭示它的原因,提出如何改造國民性,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對後來的學者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後人的反封建鬥爭奠定了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允明.「新民」學說及其命運——論梁啟超的《新民說》[J].北京社會科學,1987,(3):113-123. [2] 沈善洪,王鳳賢.梁啟超《新民說》倫理思想初探[J].學術月刊,1984,(11):29-33. [3] 梁啟超.新大陸遊記[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00-155. [4] 蔣廣學,何衛東.梁啟超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118-130. 

來源:http://wenku.baidu.com/link?url=gFjm7EZhOj5IO-t6jM59bzAZWRiEo1xxyxGr3cZ4j2g71MeKS_YR6CHld8JH68RVUFphj6iAk2qjlfaT27dCZJv96G40M0Cs4rUIXogYWxC

推薦閱讀:

為了我們每個人的權利 請不要把他們當作與風車作戰的唐吉訶德
為什麼中國武裝直升機武直十的誕生,要感謝一次成功的迫降?
中國沒有低端人口---------或許因為我們都是低端人口
有哪些中國人入選《時代》周刊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榜?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極地旅行?我完成了四個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