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古代名將難善終?

為何古代名將難善終?

 

鍾葵

  在有文字記載的數千年中國歷史中,有一個現象經常重複出現,那就是歷代名將難得善終,他們往往不是死在敵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名將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戰國名將白起「死而非其罪」;漢朝名將韓信、彭越、英布被漢高祖劉邦和呂后所殺;唐朝名將李光弼遭猜疑憂懼而死,僕固懷恩被迫反叛,病死鳴沙;宋朝名將岳飛被秦檜陰謀陷害;明末名將袁崇煥被昏君凌遲處死……

  這些名將之所以不得善終,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方面,名將「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手握兵權,位高權重,不被君王猜疑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辦法消除君王的猜疑,必然會惹禍上身。另外,正如范蠡所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遇上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樂的君王,名將更沒什麼好下場。

  主觀方面,一些將領功成名就以後,居功自傲,驕橫跋扈,對下傲慢,對上不敬,這些人不知自己身處險境,往往死於非命。

  英明的君主愛惜名將,想辦法與他們共保富貴,如唐太宗見尉遲敬德犯錯誤便及時加以糾正,宋太祖採用杯酒釋兵權的辦法與開國功臣和平共處。

  明智的將帥深諳「月盈則虧,盛極必衰」的道理,深畏滿盈,或功成身退,或謙虛謹慎,使自己免遭傷害。如范蠡在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後,知道「大名之下,難與久居」,毅然離開越國;南朝名將韋睿功勞越大越謙虛,梁武帝對他始終信任不疑;唐朝名將郭子儀謙虛謹慎,進退有節,平易近人,「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他的善終完全得益於其過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修養。

  伍子胥被讒殺死不瞑目

  白起功勞太大死非其罪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世代相仇,攻伐不休。楚人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所殺,投奔吳國,與吳王闔廬「謀國事」,他與兵聖孫武共同輔佐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使吳王稱霸一時。吳王闔廬死後,夫差繼位為王。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後卧薪嘗膽,與大臣范蠡、文種圖謀滅吳,伍子胥提醒夫差對越國不可放鬆警惕,但夫差偏信奸臣伯噽,懷疑伍子胥對自己有二心,賜劍逼伍子胥自殺,伍子胥臨死前對手下的人說:「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扶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你們要在我的墓前種幾棵梓樹,讓它長大了可以作器皿;還要把我的眼珠挖下來,掛在吳國都城的東門,我要看著有朝一日越國人從這裡進來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聽到伍子胥臨死前說這番話,勃然大怒,叫人把伍子胥的屍體裝進一個皮口袋,把它扔進了江里。吳國人對伍子胥十分同情,便在江邊為他建了一座廟,並把附近一座小山稱為胥山。

  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名將,他在秦昭王時因屢戰屢勝,先後擔任左庶長、左更、國尉、大良造等職,被封為武安君。白起打仗非常殘酷,殺人無數。在率兵與韓魏兩國軍隊作戰時,「斬首二十四萬」;在長平之戰中,他把趙國四十多萬降卒全部活埋了,只留下240個小孩,讓他們回去向趙國報信,使趙國舉國為之震驚。

  為了對付白起,韓、趙等國經過商量,派蘇代帶著重禮行賄秦國的宰相范雎,范雎擔心白起滅掉趙國後功勞太大對自己不利,便勸說秦昭王與趙、韓兩國講和。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意見,把白起召回,白起聽說這是范雎出的主意,從此就和范雎有了矛盾。後來,白起稱病不再領兵打仗,於是秦昭王一怒之下把白起削職為民,范雎等人趁機說白起被貶後對朝廷不滿,秦昭王很生氣,派人賜劍給白起,叫他自殺。白起臨死前說:「我把趙國幾十萬投降的士兵殺了,早就該死了。」由於白起「死而非其罪」,秦國許多鄉村城鎮都祭祀他。

  尉遲敬德居功自傲挨批

  李世勣反應快逃過一劫

  唐朝開國功臣尉遲敬德武藝超群,在戰場上幾乎無人能敵,是李世民打天下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李世民執政後,勵精圖治,起用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治理天下,因而有不少人位居尉遲敬德之上。

  有一次,李世民來到自己的出生地,為表示慶祝,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朝中貴臣均出席。在宴會中,尉遲敬德見一些沒什麼功勞的人排在自己前面,很不高興,他罵道:「汝何功,坐我上!」任城王李道宗出面調解,結果被他揍了一頓,連眼睛都幾乎被打瞎了。李世民很不高興,宴會結束後把尉遲敬德找來訓了一通,李世民說:「朕見漢高祖誅滅功臣,意常尤之,故欲與卿等共保富貴,令子孫不絕。然卿居官數犯法,乃知韓、彭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國家綱紀,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得,勉自修飭,無貽後悔!」尉遲敬德見皇上一臉嚴肅批評自己,從此以後不敢亂髮脾氣,那股驕橫之氣收斂了許多。

  李世民曾對尉遲敬德說:「人或言卿反,何也?」尉遲敬德大呼冤枉,他說:「臣從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邊說邊脫衣服,露出滿身的傷疤。李世民「為之流涕」,說:「卿復服,朕不疑卿,故語卿,何更恨邪!」

  李世民知道尉遲敬德對自己忠心耿耿,所以不懷疑他會造反,但對另一開國功臣李世勣還是有所懷疑,臨終前一個月他對太子說:「李世勣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於是下詔貶李世勣為疊州都督,李世勣政治覺悟非常高,接到詔書後,連家也不回就去疊州赴任,從而打消了李世民的疑慮,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韓信彭越英布

  三王先後被殺

  韓信、彭越、英布都是漢高祖麾下有名的將帥。韓信叛楚歸漢後,被劉邦拜為大將,他「北攻燕代,東伐趙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戰功赫赫,威名遠揚;彭越是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秦朝滅亡後,他曾助齊王田榮大敗楚軍,後來投靠劉邦,平定了大梁一帶,功勞很大;英布在秦末時因犯罪被判到驪山秦始皇陵服苦役,後來率領著他所結交的一伙人逃到長江上做強盜。陳勝、吳廣起義後,英布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在與秦兵的作戰中,英布作戰勇敢,常常以少勝多,很受項羽的賞識,被項羽封為九江王。齊王田榮叛楚後,項羽叫英布派兵攻打田榮,英布稱病不往,被項羽猜疑,劉邦趁機派隨何勸說英布叛楚歸漢。由於有韓信、彭越、英布等將帥的鼎力相助,劉邦最終在垓下之戰中打敗項羽,統一全國。

  滅楚後,劉邦封韓信為楚王,封彭越為梁王,封英布為淮南王。對這幾個開國功臣,劉邦雖然論功行賞封他們為王,但非常擔心他們將來對漢朝不利,所以密切注視他們的一舉一動。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計把韓信抓住軟禁起來,並把韓信貶為淮陰侯。公元前196年,韓信密謀造反,被呂后和蕭何殺死於長樂鍾室。同年,呂后令人告梁王彭越謀反,將彭越滅族,並把彭越剁成肉醬,分給各地的諸侯。當肉醬送到淮南的時候,淮南王英布正在打獵,他見到彭越的肉醬非常害怕,便暗中調集軍隊以防萬一。不久後,有人告英布謀反,劉邦親自率兵討伐英布,英布戰敗,整個家族無一人生存。

  周勃被捕入獄

  周亞夫嘔血亡

  漢初名將除以上幾人被誅殺外,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將帥也會遭遇無妄之災。周勃在消滅諸呂的行動中功勞最大,但漢文帝對他並不信任,免了他的宰相職位,讓他回到自己的封地休養。後來有人告周勃想造反,漢文帝令人把他抓起來審問,周勃用千金行賄獄吏才得以釋放。名將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汗馬功勞,但漢景帝認為周亞夫「非少主臣也」,因一些小事逮捕周亞夫入獄,周亞夫想不開,在獄中五天不吃不喝,嘔血而死。


推薦閱讀:

古代有哪些神人?各領域的都可以。
漢唐對西域的主權如何體現?為什麼國外所制很多地圖都不把其列為中國領土
古代的教派是以什麼謀生或盈利的?
清朝坐穩江山之後的土匪留什麼髮型 ?
如果唐朝人穿越到了你的身邊,你該如何跟他解釋這個完全陌生的世界?

TAG: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