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宋花鳥的代表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宋-寫生草蟲圖頁----絹本,設色,縱25.9cm,橫26.9cm

 

  南宋是繪畫較為普及的時期,這一時期繪畫已逐漸深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再是貴族豪門、文人雅士的專利。南宋的花鳥畫基本保持北宋工細寫實的畫風,所不同的是北宋以坡石、花草、禽鳥俱全的表現宮苑小景的大幅捲軸畫為主流,而南宋則是以表現折枝、局部和尋常花鳥的扇面、冊頁和燈片小品為主流。雖然這些小品的氣勢大不如前,且往往在畫面的邊角做文章,但是,這些小品的特點卻十分突出,如注意特定和瞬間的意境和情態的表現,形成構思新奇、主題鮮明、描繪生動、筆墨精妙、手法多樣的風格,給人以清新優雅之感。根據史料記載,南宋有不少知名的花鳥畫家,但這一時期流傳下來的花鳥畫作品卻多數沒有名款,因此,當時的多數畫家現在難以利用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在現存作品中,只有少數幾位畫家的署名,如林椿、李迪等,同時他們也是南宋較有代表性的花鳥畫家。

  李迪,河陽(今河南溫縣)人,是南宋孝宗至寧宗時期的畫院待詔,後任畫院副使,賜金帶。他擅畫花鳥、竹石、走獸、山水,是一位長於寫生的畫家,其寫生作品「頗有生意」。李迪的代表作有《楓鷹雉雞圖)、《雞雛待飼圖》、《獵犬圖》等,其中《楓鷹雉雞圖》軸約二米見方(縱189厘米,橫2凹.5厘米),是現存南宋花鳥畫中較為罕見的巨幅作品。另一幅《雞雛待飼圖》也是一件很有特點的作品。該圖為冊頁小品,絹本設色,縱23.8厘米,橫24.7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雞雛待飼圖》的特點是沒有任何配景,顯得非常單純,可謂筆墨無多意更濃,這在以往的花鳥畫中是十分少見的。此畫描繪的是兩隻卧立各一、茸茸可愛的雛雞,通過它們張開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張望企盼的情態,我們似乎可以聽到它們對畫外母雞迫不及待地「嘰嘰」呼喚,這呼喚可能是它們表達見到母雞的喜悅之情,也可能是訴說它們飢餓難耐之苦。畫中兩隻雛雞雖然向同一方向張望,但它們的動態卻完全不同,一隻是欲立前瞻,一隻為側身回顧,給人以靜中寓動之感,體現出作者對畫面統一與變化的精心安排。此畫的表現手法十分工整嚴密,作者先用淡墨和白色渲染雛雞的背腹,然後再用極精細的黑白線條勾繪出絨毛,這些繁多精細的線條有頓挫、有穿插、有長短、有疏密、有剛柔,可謂根根講就,一絲不苟,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繪畫功力。

  林椿,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孝宗淳熙年間為畫院待詔,並被賜予金帶。元代夏文彥在《圖繪寶鑒》中稱他「工畫花鳥翎毛,師趙昌,傅色輕淡,深得造化之妙。」林椿傳世的作品僅有《果熟來禽圖》、《葡萄草蟲圖)等幾幅小品。

  《果熟來禽圖》冊頁,絹本設色,縱26.9厘米,橫27.2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描繪的是一小段秋熟的海棠枝,枝頭葉子已開始有點枯黃,而果實卻十分鮮美圓潤。此外,海棠枝上還有一隻極富動感的小鳥,它彷彿剛剛落在枝頭,又好象是欲縱起飛,其姿態唯妙唯俏。此畫在表現方法上對色彩的運用十分成功,畫中葉子與果實的凹凸起伏和體積感均由色彩渲染而成,而且色彩變化豐富,如對葉子深綠、墨綠、淡綠、黃綠、赭黃等顏色的描繪,表現出了嫩葉、老葉、蟲葉、枯葉的特定質感和色調。通過這幅畫我們可以看出林椿對色彩獨特的運用以及不露筆蹤、近於沒骨的畫法,這與趙昌「不由筆墨,專尚設色」的畫風不無師承關係。

推薦閱讀:

如果南宋崖山軍隊前往澳洲,並建立殖民地,會對歷史有何影響?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傳播成吉思汗攻打歐洲、中東和中國,還屠殺幾千萬漢人的謠言?
崖海之戰後,陸秀夫為什麼不帶領幼帝隱姓埋名以保命?
南宋、南明為什麼不去海外建國?
金國為什麼建偽齊做傀儡國,而不利用欽宗建偽宋朝?

TAG:南宋 |